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在父亲母亲相识到结婚这段时间,新中国一边在抗美援朝,一边在抓紧恢复性建设,同时还开展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 母亲回忆说,镇压反革命主要是公安部门的事,并没波及到别的部门,只是号召人民群众检举揭发,街上也出现很多镇压反革命标语口号。所谓的反革命主要就是国民党埋伏下来的特务和潜藏的土匪叛徒以及与国民党勾结的反动会道门组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8-31 08:47:43)
东北菜给人的印象是不讲究,其实不然。不讲究的菜没有好吃的,即使如东北人的家常菜酸菜白肉也是一样。千家酸菜千家味,真正好吃的酸菜白肉一定是很讲究的。 讲究从腌酸菜开始。我家腌酸菜都是挑帮长叶小的大白菜,如今我在法拉盛买的东北酸菜都很长的叶子,炖出来的酸菜汤看着就不清爽。酸菜不能腌的太咸,太咸了酸菜味就差了,也不能太淡,太淡很容易腐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当时的市郊合作总社只有两个负责业务的经理部,一个叫供应经理部,一个叫供销经理部。供应经理部只负责向农村提供生产资料,比如马、牛、犁杖、车轮子,大车这些农具,供销经理部则是收购和销售农民的手工产品,比如麻绳、麻袋、草袋子等等生活生产用的物品。 母亲被分在供销经理部,很快被提拔为一个业务股的股长,属于级别最低的干部,那年母亲十八岁。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喜欢唐静安的文字,是因为她的文字直白简练,而且用词精准,没有废话。比如小说《朱小红》就是个很好的范例。 小说的开场就直入主题,一点不啰嗦。“我在秋风中河边的树下坐着,看了几段时事新闻,想起朱小红来。”。 这种笔法感觉像读鲁迅的小说,一句话就把人带入一种沉重的气场中。让人不得不读下去。 对第一次见到朱小红的情景描写,显露出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张国强和何冰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男演员,俩人都是正经演技派。在张国强和殷桃及孙海英演的电视剧【无贼】中,张国强把一个职业扒手演的活灵活现,那眼神一看就是贼溜溜的。而在【士兵突击】中,他演的连长则英姿飒爽,一身英武气。他和何冰都是那种演啥像啥的好演员。 在【分界线】里,他饰演的是一个靠送水为生的下岗工人,为了给女儿治病,铤而走险,抢劫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50年11月初,正在苏家屯做支前工作的农委宣传队接到通知,立即交接工作,返回农委接受新的任务。原来是市农委决定成立市郊供销合作总社,母亲所在的宣传队的人大多数都被吸收到新成立的市郊总社里。其实那时宣传队已经走了很多人了,母亲回忆说,修机场的时候怕苦走了几个人;搞土改纠偏时也有人受不了每天都要风吹日晒地丈量土地而走掉了;抗美援朝后又有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是个美剧,虽然只有六集,但剧情紧凑,比垃圾剧十二集的内容都丰厚。该剧是以美国一真实案情改编的,让我惊讶的是,剧中演员竟然与真实案例中的人长得酷像。尤其那个连环杀手演员,长得简直和真实杀手一模一样。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个毒贩被抓后,被人诱骗主动认罪,以为可以轻判,没想到在法庭上还是被判了十年徒刑。这让他怒不可遏,十年对他来说无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母亲讲,土改纠偏之后一段时间,农民真是全心全意支持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的。这在之后的抗美援朝中充分体现出来。同时,沈阳城市的治理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黄赌毒被全面禁绝,祸害东北近百年的匪患也被扫除殆尽。妓女们进了培训班扫盲,接受革命价值观的教育,学习劳动技能。毒贩都被惩处,吸毒者被送去戒毒。流散在市内的乞丐也都被收容发回原籍。城市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宣传队最活跃的是陆平陆叔叔。陆叔是陈云带来的四千名干部之一,老家在黑龙江,很小就参加了北满解放军,属于部队里的红小鬼。陆叔在军队里是宣传员,负责宣传鼓动工作。母亲说,那时陆叔戴个杜鲁门帽子,穿个美军马甲,扮演美国鬼子,部队行军时有掉队的战士,他就过去跟他们握手。战士不愿意跟美国鬼子握手,就赶紧往前跑。他就是用这个办法让掉队的战士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打开门后,只见来人抖落身上的雪花,摘下狗皮帽子对郭玉芹说: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李老师啊。郭玉芹仔细一看,可不,这不是班主任李老师吗。看着郭玉芹疑惑的样子,李老师解释说:我本来是共产党,在学校时就想发展你入党的,可后来被委派别的任务就离开了学校。现在沈阳解放了,军管会和党组织委派我参加沈阳的城市接收和政权建设工作,政府工作特别多,非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