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青葱岁月--大学生活点滴(连载5)
五。夜半歌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陆的通俗歌曲刚刚开始流行。代表性的歌手有李谷一,关牧村,郑绪岚,朱明英,苏小明,成方圆,李大维,郁钧剑,谢丽丝和王洁实等。同时港台,特别是台湾校园歌曲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也非常受欢迎。青年人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因此校园内到处是歌声。
那时的大多数流行歌曲旋律优美,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6-06-06 14:15:55)

爱君笔底有烟霞
自拔金钗付酒家
修到人间才子妇
不辞清瘦似梅花这是清代才女林韵征写给夫君性灵派诗人张船山的题画诗。这张船山被封为“大清朝两百年来蜀中诗人之冠”,然而他的长相却让人不敢恭维,有点象四川猕猴。林韵征嫁给他,看中的全是他的才气。可见古往今来都是物以类聚。虽说文人相轻,还有“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的说法,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06-06-06 14:14:34)


阿雷(thunder)家的大小姐一直是欺负小妹妹的主。要做作业时屁股往凳子上一坐,吩咐妹妹:“Maddie,去把我的书和笔拿来!我数到三,再不拿来就要揍你。“然后开始计时:“一,二,三。。。“。这小妹妹是个软骨头,不是当地下党的料,一向怕揍。有时无理取闹,一说要揍她,马上就乖了。这不,她一听到姐姐的指令,丝毫不敢怠慢,小屁股一颠颠的噌噌噌就给她把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粗粮,细粮
我到现在还是没有搞懂为什么北方人把大米叫粗粮而把其它面食叫细粮。反正学校的饭票是这么分的。粗粮票只能买米饭而细粮票只能买其它面食。
我们最常打饭的旧食堂就在生物系办公楼的边上。那时候上午最后一节课是最难熬的。往往是眼睛盯着黑板,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其实心早已经飞到食堂了。下课铃一响,哥们个个撒腿就往食堂飞奔。我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6-06 14:11:50)
嘿,沙发!
今天看了洪晃的博客,谈到某些八十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作家“的博客火爆情形。我怀着好奇心到她提到的博客瞧了瞧,真是大开眼界。
Acosta的博客里有这样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告示:
“最近几天有事情.所以不能来更新.“
下面居然显示有4416人阅读,76人发表评论。
韩寒的更绝。一篇没有一个字的博客“文章“,只不过是页面上的一块空白,居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三。南腔北调
我现在已经想不起这位老师的姓了。
他把我带到系办公楼。当时暑假尚未结束,系里只有两三位老师在值班。搞清楚我是海洋植物专业的新生后,一个瘦高个的年轻老师站起来欢迎我。他自我介绍姓叶,是我们的班主任。那时离开学尚早,新生宿舍还没准备好。他于是把我交给一个比我高一届的暑期留校的的小个子同学。他来自海南。那时海南还属于广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漫漫旅途
从湛江到柳州老乡把我照顾得很好。可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啊。
车到柳州后他帮我办了转车手续就走了。
告别老乡后又等了几个小时,终于又坐上了去武汉的车,继续我人生第一次的漫长而又孤单的旅程。
一路基本上没和别人说话。初次出门害羞倒是其次,主要是我的普通话实在是拿不出手,可以说是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到武汉时我是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3124
别误会,我要写的不是王家卫的下一部电影。
这是从湛江到青岛火车要走的公里数。它印在我平生的第一张火车票上,也从此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中,因为这个数字和我当时18岁的年龄反差太大了。
我当时志愿大学的理由,说出来你都不会相信。那时高考是先知道分数再填志愿,我知道上了重点线后,按顺序填了这样几间学校:山东海洋学院,浙江大学,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前言
涛声,涛声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段时期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对我而言,大学四年在北方那座海滨城市的生活,经常会在我的梦中重现。每每夜深人静时,那青春躁动时期的生活片段,就会象浪花汇成潮水,从记忆的深处涌来,在我心底里激荡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在梦中重温了旧日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绿树掩映的大学路,五月樱花盛开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6-06 14:01:26)
老杨为老杨辩
自从杨振宁教授上世纪五十年代得了诺贝尔奖,中文媒体对他的评价一向都是正面的。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和李正道破了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没有华人得奖的纪录,而且他那时还是真正的中国人--还没成为美国公民,只是绿卡持有者。杨老几年前回国定居,屈尊在清华教本科生物理,此举也是有口皆碑。
这种情况在两年前忽然一夜之间就改变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