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史

介绍云南文史,讲述自己的故事。
个人资料
博文
(2006-11-01 02:42:51)
韩柳文比较
在我国古代散文史上,韩愈、柳宗元是两座高峰,自宋代古文运动以来,其文为历代文人争相研习,历干余年而不衰。将韩、柳文作比较,是研习他们文章的方法之一,为古人今人所采用,笔者用此方法研习韩、柳文,似有所得,记于下。
一对韩、柳文作比较,立即可以看出,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极大的差异。这一点,最先为欧阳修所指出:“其为道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从现代领导学的角度读《淮南子·主术训》摘要:《淮南子·主术训》是我国古代领导学专著,它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兼采儒、法,概括地反映了汉初及文、景之治的“南面术”。《主术训》部分内容与现代领导学相同或相近,另部分内容为现代领导学较少涉及,两部分论述都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淮南子·主术训》是我国两千余年前的“领导学”专论。它较为系统、全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史记》的经济思想及其与黄老之术的关系
《史记)的经济思想,散见于“世家”、“本纪”和“列传”,集中体现于《货殖列传》、《平淮书》。从这个角度说,《货殖列传》、《平准书》是纲,其余是目。
《前汉书·司马迁传赞》评价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说他“述货殖则崇热利而羞贱贫。”
我认为,这个论断是准确无误的,是概括全部《史记》和《报任安书》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清欢与雄气:读苏轼黄州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尽人皆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名句,这首词是苏轼一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这是常识,人所共知。这里要提醒的仅仅是,这首词作于黄州。
苏轼一生,数遭迁谪,其中贬谪黄州的近五年间,正当他进入壮年时期,思想上和文学创作都已成熟,尤其是他的词,这一时期不但数量多,而且完全形成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李贽辞官
                       一
  万历八年仲春,元宵节之后几天,姚安知府李贽接到一份请柬,请他于近日起程,前往宾川州鸡足山游玩。送请柬的差役同时说明,这次游山,是巡按御史刘维发起,被邀者除有李贽外,还有参政李文续、都司江浚、副使马顾泽、参议骆问礼、佥事胡僖,并派佥事顾养谦先四日到宾川州作准备。这个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10-21 19:15:29)
韩非之死
为人臣不忠,当死;
言而不当,亦当死!——韩非
(一)
入夜,一阵华丽的车马,穿过咸阳街市,朝城东的驿馆区急驰而去。惊避道旁的行人,但见马蹄铁在石板路面上击起的灿然火星,以及被回风卷起的片片落叶,而大车驷马、从车三乘,倏忽之间就消失于夜色中了。
在韩国驿馆大门前,车队嘎然而止,三辆从车里,迅速跳下些兵士,喝开行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西灵圣母话说清代雍正朝时,一位江苏丹徒人,姓王名文治,号梦楼,任临安府知府,因事到楚雄府,小驻数日,游览鹿城风光,颇觉有韵致,临别,赋诗一首《楚雄郭外桃花》:
边地惊春早,桃花满眼红。
晓雾迷北郊,流水淡东风。
万点柳阴外,一枝篱径中。
尘缨不可濯,仙路若为通。
这诗在古人眼中,也许算不上佳篇杰构,但在今人看来,却也不失为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冷眼与热心——论《庄子》二重性
摘要:《庄子》一书,哲思遥深,文彩斐然。哲思因其意“恍惚”而遥深,文彩因其辞“参差”而斐然,而号称“天下古今第一奇书”。自来读《庄》者,哲学家多见其“消极”,文学家无不感动于其“积极”。其实,
〈庄子》不但“析万物之理”,同时亦“判天地之美”;以冷静的头脑思索万物,又以热情的笔调摹写天地。若以辩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流氓之滥觞——解读《诗·卫风·氓》
对于《诗·卫风·氓》,无论解读亦或注释,历来颇多争议。正如朱东润所说:“旧时注家对
此诗颇多曲解,如《诗序》说:‘《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仪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
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讽焉。美反正,刺淫佚也。’
朱熹《诗集传》也说:‘此淫妇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淮南子·人间训》之祸福论中国人谈祸福,源远流长,其中谈得最为深刻的,要数道家,其次是儒家。由于他们深知祸福之门,所以其学术与事功,都得绵长。法家则知福而不知祸,急功近利,所以往往来得也快,去得也快,正如老子所说,飘风骤雨,不能终日。道家诸书,讲祸福讲得最高妙的,自然是《庄子》,但它所用的多为“寓言”,所以常人多不能领悟。而《淮南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
[11]
[12]
[13]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