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被尊称为“当代茶圣”的中国现代著名茶业专家、农业经济学家,浙江上虞县人吴觉农(1897—1989)著有《四川茶史话》。其前言援引《尚书周书酒诰》说:“商朝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腥秽上冲,连天都发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则与商纣恰恰相反,由于他们的建国方针是勤俭建国,所以严禁饮酒”。因此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在孟津“伐纣会盟”时,有巴国率领的南方八个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不仅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而且我国也是最早利用茶叶作为饮料的国家。茶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很受重视,被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的古代史料中,早已有关于茶事的记载。普遍认为是成书于东汉的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这样一段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所以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称:“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其次,从由地质变迁引起的气候变化看,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后,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形成了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特别是近100万年以来,由于河谷的不断下切,高原的不断上升,使绝对高差达5000~6500米,从而使西南地区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印度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和中国的野生大茶树是同一植物物种,只不过因为生长地域的不同,产生了一些变异。这一情况,在逻辑上还存在着推演出中国和印度同是茶树的原产地的可能性。近几十年来,地质学上板块学说最后终于得到公认,我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地分析与论证,完全能够进一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前文提到自从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中国和印度同是世界两个文明古国,目前两国都有野生大茶树生存,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
这场争论是英国人挑起的,确实和英国人有莫大的关系。下文将会讲到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6-26 19:34:18)

有一类非人工栽培也很少采制茶叶的大茶树,俗称野生大茶树。它通常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并非早先人工栽培而后丢荒的“野茶”。在人类懂得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即使现今,也还有半野生的茶树,如居住在云南省楚雄、南华等地哀牢山上的彝族同胞都有去林中挖掘野茶苗栽种的习惯。如今广为栽培的景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06-25 21:23:15)
茶树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乔木型茶树高可达15~30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干年之久。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茶树,为了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枝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下混迹文学城,常在诗坛、书坛和走廊闲逛,偶尔也回首一番,从未进过茶室。上半年在国内偷闲把去年在走廊上贴的谈茶论水的几篇小玩意儿修订一下,心想虽然有班门弄斧的嫌疑,这种内容也许可以放在品茶小轩。在国内除了滚动新闻、几曾回首少数几个以外,已经可以打开文学城的大多数论坛。到茶室谈茗,首先当然要了解其宗旨,贸然拜山,被认为不合时宜,岂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归国半年,久别诗坛。回乡一次,颇多感叹。聊表意思,勿笑邯郸。(这里“意思”解释为意识神思,见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不同于现代的含义。)
其一
家乡好,游子历沧桑。
祖屋残垣留故事,旧村老树见流光。
能不恋家乡?
其二
家乡恋,最恋是亲情。
兄弟席间言切切,先人墓上草青青。
鹧鸪一声声。
其三
家乡恋,其次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着人们对鸟鸣想象的日益丰富和诗歌艺术的不断发展,宋代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禽言诗”。禽言诗已不是在诗歌中一般地描写鸟鸣,而是用拟人化的笔法,把鸟鸣当作人语,立意造型融为一体,具有诙谐含蓄、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禽言”并不是鸟类在说在人类的话,而是人类假借鸟类之口,曲折地反映着某种社会状况。禽言诗一般认为是北宋梅尧臣所首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