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灯斯陋

random thoughts by 偶灯斯陋
个人资料
偶灯斯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8-08-20 13:08:10)
阅读 ()评论 (1)


孩子哭了当然要抱起来!
----回王剑,noso等网友关于不抱cryingbaby的说法*顺便聊聊信任的形成
说的是新生婴儿。
婴儿不会说话,与外界交流怎么办?一天24小时内睡眠要花去16-18个小时,余下的不过就是6-8小时,其中包括吃喝拉撒,还要花一定时间安安静静观察世界,然后才是啼哭。当然,一个小小人儿能给你一天一家伙哭上2-3个小时也真让你够呛。但他绝不是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07-21 09:05:36)
开写博克一周年。
上网探头看看,精彩纷呈。于是,也来赶这个时代的潮流,写些豆腐干小块。
人是思考的动物,一分钟一秒钟内都可以有许多的思绪。
写作有利于思索。这好像是伟人陪根说过的。
将自己乱麻一团乱云飞渡暗泉奔涌的意识流,可以通过一枝笔(唉,不确切,应该是一方键盘哈)将之一一梳理,为它们找一个窝,让那些想法,念头,有一个存身之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7-17 17:53:51)

凯乐布写了一本书.题目是“龙卷风,儿童,创伤后焦虑压力”
"Tornadoes,Children,andPosttraumaticStress:DistressLevels,Attributions,andCopinginDisasterExposedandNon-ExposedYouth"
好久不见的凯乐布,最近给一众亲朋好友寄了封群发电邮,说平时没事很少自吹自擂,但今天却要为自己吹一吹喇叭(“tootingmyownhorn”),就因为他写的一本书出版了!
出书这事儿的确非同小可,不是人人都能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善后心理疗伤过程:走出丧亲之痛的五步曲
BereavementBereavementBereavementBereavementBereavementBereavementBereavement
第一步:麻木,感知缺失。
面对亲人亡故,我们的最初反应常常会是什么也没有。通常会有7到10天时间,感觉和情绪仿佛遭受瘫痪,对一切漠然相向,没有悲伤。有人认为这是机体遭受损失时的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不让自己被损伤的震撼而击倒。
第二步: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5-16 11:27:18)
英雄老师---谭千秋
读到四川地震报道中平民百姓的种种非凡事迹,令人动容。其中之一是谭老师的故事。有这样的英雄行为的普通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是有希望的。是可以从死亡的灾难中获取新生的,象火中飞出的凤凰那样。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著4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15 12:18:45)
Amothercriesforhelptorescueherchildtrappedinrubbleafter5.12.08EarthQuakeof7.8onRichterscaleinWenchuanCounty,SichuanProvince,insouthwestChina.(pictureinserthere--whycan'tIputthepicturehere?)
Morethan19,000peopledied.
•Pleasehelp!••MakedonationstoRedCross,
designatingto
InternationalResponseFund
forChinaEarthquakerelief
efforts.http://www.redcross.org/news/i...[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10 19:19:57)
阅读 ()评论 (1)
(2008-04-22 08:52:31)
今天是地球日,给大家推荐两本亲近自然的经典儿童读物吧。
蓝色海豚之岛IslandofBlueDolphins(8-12yearolds)
http://www.houghtonmifflinbooks.com/catalog/titledetail.cfm?titleNumber=592387
我这边的山MySideoftheMountain(8-12yearolds)
http://us.penguingroup.com/nf/Book/BookDisplay/0,,9780525463467,00.htm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旧文重读:学中文有利于孩子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健康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在作全职工作之前,自己摸爬滚打地办了一个中文课室,登报招生,义务教学。先是在自己家里上课,后来在一位越南华侨的武术馆里借地上课,因为那里没有黑板,后又借用过大学教室。学生始终不多,六,七个而已,最多时大概来了九,十来个,(仔细想想,前后好像共收过十五,六个学生,两年内,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