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个人资料
博文
强者能以任何理由剥夺弱者的生存权利吗?—— (3)儿童的生存权利被什么所保护?作者:采菊东篱
残障者和儿童的历史是一部弱势生命深受强者欺凌的生命苦难史,但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它渐渐地,也成了一部世界伤残者观念和儿童观念发展的进步史。公元三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君主,他就是在母亲影响下皈依天主教的罗马皇帝君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强者能以任何理由剥夺弱者的生存权利吗?—
(2)杀婴和弃婴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吗?
作者:天是鹤家乡
杀婴和弃婴的主体都是儿童,包括健康和残疾的儿童,从儿童被他们在生物学、伦理学、法理意义上的抚养人放弃抚养或脱离抚养而死亡或自生自灭的角度看,两者的意思一样。因此我把它合并作为一种残害儿童的现象来讨论。
杀婴和弃婴行为并不是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强者能以任何理由剥夺弱者的生存权利吗?——谈“彭璇案” 
(1)读《从陈嘉嘉的死看东西方文化差别》有感作者:采菊东篱
多伦多一中文网站开辟一个热门的话题专栏,上载一篇题目为《从陈嘉嘉的死看东西方文化差别》的文章。作者“点心”行文语气温和、个人观点的表达方式诚实。但是对于一个弱小的生命被无辜剥夺生的权利,作者表现出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歌剧《茶花女》LaTraviata的欣赏之旅(3)

作者:采菊东篱/天是鹤家乡
这次所看的歌剧还有最令人称道的是舞美设计。
《茶花女》是一部典型的意大利歌剧,但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舞台创新,在舞美上,这部歌剧已经加入很多法国歌剧的元素,尤其是第二场第二景,令人享尽听觉和视觉的美餐。
《茶花女》诞生在弥漫着浪漫主义艺术气息的19世纪,故事发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作者:采菊东篱/天是鹤家乡
歌剧《茶花女》欣赏之旅(2)
进场拿到节目单之后,我们才发现搞错了,Fleming不是演茶花女,而是另一部歌剧。这次《茶花女》指挥是MarcoArmiliato;演薇奥莱塔是RuthAnnSwenson;演阿尔费莱德Alfredo的是德国的JonasKaufmann,演老父亲Germont的是DwayneCroft。Swenson和Croft大都会歌剧院舞台的常客,我们在莱汶的大都会25周年的纪念特辑上都听过她/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作者:天是鹤家乡
歌剧《茶花女》LaTraviata欣赏之旅(1)
三月,我有事要去美国,女儿中学刚放春假,想跟随去纽约看歌剧。在网上一查,高兴地告诉我,说大都会在演《茶花女》,主角由美国头牌女高音ReneeFleming担纲。一兴奋,说走就走。可惜有位置的票已无法在网上预订了,只能临时去买站票或等退票了。
我们讨论,也纳闷,以芮妮宽厚浓重的声音,唱《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2-04 14:27:54)
一首令人梦萦魂牵的爱尔兰古老歌谣
作者:天是鹤家乡/采菊东篱
每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几首让他(她)感动整个人生的歌。不管是身处故乡,还是到了天涯海角;不管是青春少女,还是到了人老珠黄。每当听到这些自己熟悉又热爱的歌,就会往事历历,似乎重新回到了从前,心中的感动无可名状...... 很小的时候,常常听到老一辈的亲人用风琴伴奏,唱一首旋律优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作者:采菊东篱/天是鹤家乡
知道晓鸣,是从一段对话开始。那一次,我和女友去超市购物,随手拿起一份地方报翻看,读完后,我和朋友说:“很久没有见‘男子汉’了,今天倒看见一个。”
女人么,对男子汉特别有好感,女友抢过去一看,好失望!嘟着嘴道:“看上去并不Handsome么!”我说:“男子汉不是指英俊,是表现一种气质、一种精神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01-23 15:12:37)
《圣母颂》——一首咏唱千年,依然百听不厌的歌
作者:采菊东篱/天是鹤家乡
说起《圣母颂》,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迷惑。上千年来,为什么这首歌在世界上那么家喻户晓?为什么那么多伟大的歌唱家乐此不疲地演唱它?为什么它经过无数时代的变迁依然历久不衰?人们为什么要如此向玛丽亚敬献一片虔诚?她是谁?
罗马天主教的教义认为:除了包括耶稣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