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个人资料
淡淡微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日本啊,日本(十七)和敬清寂  大略说了说日本茶道的实践。  当然,或许日本茶道还可以再精简一些——并非程序越复杂,越折腾人越好。千利休的后人,未必就明白千利休,虽然他们继承了千利休的表面功夫,并将之发扬光大。  至于千利休的内在功夫,那是灵光独耀,千圣不传。  按照初祖达摩的说法,他们得了千利休的皮毛,有没有人得他的骨,不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日本啊,日本(十六)日本茶道  一说起所谓的中国茶道,就忍不住想起来无数的场景,就忍不住一声叹息。  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的酱油风波:都是科技与狠活儿。  只能希望茶叶越来越好。    或许,这就是民族性吧。  而日本的酱油,基本上没有科技与狠活儿的存在空间,原料表上就是简简单单的大豆和水,方法就是酿造。  ——前天去超市,终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日本啊,日本(十五)中国茶道,日本茶道  应该说,中国茶人还是很努力的。  比如说,台湾茶人很努力的在造神。  以前造了普洱茶——如果没有台湾茶人的种种“努力”,普洱茶绝对不会有现在的位置,但是他们通过种种手法营造出的普洱老茶价值连城的结果,就是他们赚得是盆满钵满,至于后面的一地鸡毛,那就不是弹冠相庆者需要考虑的事了。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日本啊,日本(十四)中国茶道,日本茶道   谈了那么多中国日本,也许会有人觉得我在褒日贬中。   确有此意。   宋朝以后,是不是崖山之后无中华可以商榷,但是文化上每况愈下,虽然略有发展变化,却基本上没有大的建树,比起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唐宋时期的百花齐放,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境界上更是等而下之。   当然日本的很多地方,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日本啊,日本(十三)利休之死  如果没有日本历史上堪称第一迷案的“本能寺之变”,丰臣秀吉怕是永远没有机会登顶。  没有织田信长开拓出的局面,历史上连丰臣秀吉这个人名都不会出现。  “超级大魔王”织田信长不死,他会安心在其手下做一个大名。  而千利休,大约也可以安享天年。  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不只是他们没想到,以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日本啊,日本(十二)利休之死  回到千利休本身。    千利休不是简单的茶人,日本的朝堂关系也与中国后来那种纯粹的中央集权皇帝与臣子的关系不同,倒是有些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模式。  千利休出身大阪的富豪之家,不是首富也是前三吧,这给了他学习茶道的先决条件——无财不足以养道,培养一个爱好,尤其是特别花钱的爱好,没有实力充沛的经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日本啊,日本(十一)利休之死  本来不想谈千利休之死了。  毕竟是千古悲剧。  当然,如果没有这场悲剧,千利休也未必让我如此推崇,把他排在人类茶人第一,全面超越陆羽。  不只是因为他为了茶道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更是他以死诠释了茶道可以超越生死的境界。    我说千利休超越了陆羽,至少有四个原因:  一,千利休全面改造建立了一套茶道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日本啊,日本(十)千利休   千利休是日本的茶圣。   在我看来,陆羽算是茶道的肇始者,那个时代的集大成者,继往开来的大师,但是说圣吧,总觉得差了那么一点点儿——当然若论关于茶的贡献与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也就是说,陆羽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了,即使写了“大观茶论”的宋徽宗也不行。   但是,但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日本啊,日本(九)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当然也有很多阶段,很多类型。  开始自然是在学习中国模仿中国。  但是,从开始学习,他们就没有照搬照抄,就有自己的视角与思考,这是一种很厉害的学习方法。  其实直到现在,他们的山水庭院还有浓厚的中国园林的影子,比如潘龙松,比如木桥,比如水潭,比如石阶。  说实话,我对很多的中国元素没太多感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日本啊,日本(八)苏州园林
  中国文化的优缺点是个很麻烦的话题。
  国人不知道怎么整的,越来越奇怪,凡是负面的看法与消息,一概不愿意听不愿意接受,不管是科学还是历史,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大约与有些人潜移默化的行为模式训练有关系,不展开了。
  在我的看法里,中国文化在几个关键处都没有完成向上一路,而是最终选择或者导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