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08-20 13:09:28)

满都宝力格牧场一百多知青里写过或者是试探着写过小说的应该大有人在,不过写好出版的不多。这些小说呈现在读者面前涉及到当年知青的方方面面。也是一种反呈,体现出知青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面貌。当然这里面也有最原始的冲动,对使命对国家对自己得有个交代。文学作品在特定的历史时段,必然离不开政治对年轻人的困(惑)扰,也是因此会肩负沉重的使命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封近半个世纪之前的信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封信转载自德方的博客。此类以博客形式出现的历史资料对于从那个历史阶段走过来的人可能产生共情。没有那段经历的人,可能属于天方夜谭般的东西,或许还有更多的不理解。而对于历史,却是一种真实。以下是德方博客转载说明:在内蒙插队的时候,吴力工被抽去当会计。与她搭档的知青出纳,先后上了大学。于是传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13 06:36:56)

草原诗人——邢奇 2023年8月13日 邢奇,2011年因病去世。 邢奇在锡林郭勒盟草原插队知青中也算是一位传奇人物,被称之为草原诗人。曾经出版过两本小册子——《华年》和《老知青聊斋》。 1997年暑假带女儿回国,没想到邢奇居然住在我家对面的小区。去他家串门,得知诗集《华年》已经在工厂印刷,只是还没有公开发行。离我返欧时间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黎京的知青灵魂和《苍白的杭盖》黎京的知青灵魂和《苍白的杭盖》简杨黎京的经历几乎是一代人的经历。从他出生起,中国就一直处在连续不断的政治动荡中。先是中苏友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整风反右,然后是大跃进,中苏之间的蜜月结束,再后是文革,上山下乡,林彪事件,四五事件,知青返城……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每一次的政治运动,在黎京那里都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8-03 13:25:47)

“匹格”
吴力工
城里人家求解闷消闲养条狗,苦于没条件;乡下农户为看家护院养条狗,似乎也有无两可。惟独草原上的牧民,不论穷富,哪个包都要养狗,且绝不止一条。
其实,草原上民风淳朴,养狗主要并非为防盗。狗在牧民眼中非同小可,被视为左膀右臂,这是因为下夜人全靠它们做耳目和出击手了。谁家若没有几条像样的狗,便会在恶狼的袭击下束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咬文嚼字》----被误解的文史常识 2012.11.24 黎京 很早以前就知道这本期刊,读过前几期,那是一年回国姐姐推荐给我的看的,还买了最初几期的合刊,每年一部。认真阅读后吓了一大跳。原来很多方面都因我的无知,在写文字时并不明白词义而滥用了,自己也觉得羞愧。
很不解的是,也许是某些人是想使自己文章语言生动,把原来的词义借用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30 03:48:04)
学毛著心得笔记作者:黎京学毛著心得笔记自打开始上学,接触学问始,老师就不断地灌输给我们以整套的被前人肯定了的知识。记得很小的时候课文里有一段关于八股的话。那是毛泽东同志写给党员们看的一篇文字《反党八股》。开篇很简洁的写道: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追忆往事——由《落荒》所引发的思考
2001年初,我收到姐姐从国内寄来的一套丛书——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共六本。其中《落荒》和《羊油灯》的作者我认识。而里面所记述的人物和事情有很多是我知道的。即便是知道和认识,其实也是很浮浅的,更没有把那些看似零散的事情联系起来。直到看完了这两本书,才真的明白了,明白了什么是文化大革命,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简杨:谁的青春布满伤痕发表于2006年03月23日由CND《华夏文摘》编辑插几句话简杨这篇关于长篇小说《落荒》的评论涉及到作者野莲,而野莲则是曾经在满都宝力格牧场插队的知青。我虽然也是满都宝力格牧场插队知青,也是1967年11月一同来到牧场的,但是我并不认识野莲。直到2007年7月几位知青一同重返牧场才算是第一次有了直接接触。在见到野莲之前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她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24 02:22:42)

我的草原母亲我这张的老额吉的照片,是姐姐回草原时照下来的,也是我留下的唯一一张额吉的照片。要不是姐姐重返草原时又见到了她老人家,并且帮我给老人照了这张相片,我也只能在回想草原时,在想起了草原上我的那个家时,在记忆里,在脑海里回忆他们的影子。我是1967年11月离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