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玉米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孙可望的叛变,是南明政权内部又一次大动荡。这次内乱平定后,李定国在处理善后事宜上,犯有偏颇。1658年(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正月,永历朝大封剿逆各勋镇,白文选,马进忠,冯双礼,马宝,马惟兴,靳统武,祁三升等功臣加官晋爵。同时,讨伐曾经接受孙可望密令准备东犯昆明的王自奇,张明志,关有才等人。事实上,孙可望败窜后,李定国本可以用朝廷名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孙可望投降清朝后,为了取悦于清廷,不仅提供了永历朝廷军事机密等各方面的情况,献上了滇黔地图,还为清军进攻提供了一批熟悉地形的向导。清廷在孙可望的大力配合下“以大兵分三路趋云南”。虽然清廷出于种种考虑没有让孙可望亲赴前线,但还是充分利用了他过去在大西军和永历朝廷中的特殊地位,加强了政治攻势。当清兵分三路进军时候,孙可望派人携带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交水之战结束后,李定国同刘文秀分工,李定国率师回援昆明,以攻击袭击昆明的张胜等人;刘文秀继续追击逃窜贵阳的孙可望。张胜后来被李定国打败后,被擒杀。 九月下旬,孙可望逃回贵阳,命令留守大将冯双礼带兵把守威清要路,并与冯双礼约定如果刘文秀追兵到来即连放三声号炮报信。冯双礼已经知道孙可望兵败如山倒,逃回贵阳只剩下随从区区十五六骑,因此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童年往事》里有一个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打陀螺的镜头,用绳子缠绕在陀螺上,手指夹住绳子的一头一甩,陀螺从绳子上猛然脱落到地上,顺着惯性在地上旋转。我看到这个镜头一下想起了儿时的打“灵郭”。“灵郭”其实也就是陀螺之一种,但不知为什么那时候我们那里的小孩子们叫那玩意儿为“灵郭”,“灵郭”也许是上海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尽管永历帝和李定国为了使孙可望回心转意做了不少努力和工作,但以失败而告终。孙可望一意孤行,不可逆转。孙可望执意武力解决出于下述考虑:首先,在西南的南明军队中孙可望的兵力最强,不仅贵州全省在他控制之下,在云南留守的将领中也有不少效忠于他。其次,孙可望以国主的名义总览永历朝廷政务,早已习惯于君临一切。而且,他思想深处还存在着一种自己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李定国朝见永历帝回营后就同白文选商议移跸事宜。两人一致意见以迁往云南昆明为上策。定议后,李定国自选帐下五百人作为护卫,于二十六日,护驾永历君臣离开安龙,前往云南。二月十一日,到达云南曲靖。李定国请永历帝暂时停留于此地,自己带领精兵前往昆明料理。当时,在昆明的大将有抚南王刘文秀,固原侯王尚礼,另有将军王自奇部骑兵驻扎于楚雄,贺九义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李定国,陕西绥德人,大约生于1621年左右,崇祯年间大约只有十来岁的李定国投身张献忠,他喜读兵书,能征惯战,深受张献忠喜爱和器重,被张收为养子,很快成为大西军主要将领之一。大西军联明抗清后,李定国对复明事业忠贞不二,战功卓越。1653-1654年他两次进攻广东的时候,永历帝在孙可望的逼迫下,处境非常艰难,一再派使者携带密诏让李定国领兵迎驾。李定国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孙可望当时大权在握,要玩弄一把“禅让”把戏易如反掌。然而,问题是,永历帝的宝座可以取代,永历朝廷所能发挥的号召作用却是孙可望望尘莫及的。孙可望进退维谷,一方面强烈的野心驱使他继续策划和筹备登基大典;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考虑一旦踢开永历朝廷,包括李定国,刘文秀等原大西军高级将领在内的各种抗清势力几乎可以肯定不会承认他这个冒牌天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孙可望自从把永历帝迁到安龙以后,朝廷大权已经完全被他掌握。所谓永历朝廷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空架子,仅仅靠着一小批扈从文武官员勉强支撑门面。军国大事都由孙可望在贵阳裁决,然后在形式上通知永历帝认可。如史籍所记:“时可望假天子名号令中外,调兵催饷,皆不上闻。生杀予夺,任意恣肆。帝在安龙,一不与闻。”南明管辖区内的相当一部分文官武将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钱谦益,姚志卓等人精心策划的会师长江战役,结果却无疾而终令人失望,原因在于西南和福建的抗清主力都没有出动。就西南方面看,孙可望让姚志卓带回的信息是许下了从长江中游东下的诺言。当时,他同李定国之间的嫌隙已经比较深,李定国率兵向广东推进,另行开辟战场。孙可望直接指挥的军队驻扎在贵州和湖南西部的少数州县,孙可望一方面想在抗清战场上取得辉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