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来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8-06-29 16:24:48)
床铺和席子是两个赌徒,为争赌神的位置一直没断了龃龉。一日,口角又起,二人都动了肝火。 床铺:我下五百亿。
席子:跟了。
床铺:加两千亿。
席子:......,数量加质量。
床铺:不服?再加两千亿。
席子:......,以眼还牙。 场内,二人还在怒目相向,场外,对赌的已经结账。大伙了然,结局无非是,床铺崩了门牙,席子瞎了双眼。 群众甲:都洗洗睡吧。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6-22 15:59:32)

上世纪八十年代,花儿王苏平唱了一首西北花儿,名叫《幸福的日子赛牡丹》,歌词见脚注①。我没有到过西北,但非常喜欢那里的花儿,从骨子里喜欢。注意,我说的花儿不是《花儿与少年》里的花儿,而是那种民歌形式。我祖籍东夷,生在东夷,长在东夷,没人教我,也没人熏陶我,第一次听到花儿就喜欢上了,而且百听不厌。除此之外,让我天生喜欢的还有蒙古的长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06-15 13:38:09)
在外飘流的时间久了,家的概念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偶而还会恍惚,到底什么是家?何处是家? 父母生我养我,照理说,父母所在之地应该是家。然而,高中一毕业,我就奔赴广阔天地,从此再也没有与父母同住。虽然如此,外人问起家在何方,我仍报以父母住址。后来,结婚了,不知不觉间,家就从母亲所在之地变成妻子所在之地。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到现在我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8-06-04 04:17:10)
己巳年间,大批秀才公车上书,赵家动了机枪坦克。试图用热血与机枪对话的,热血荐了轩辕,试图用肉身与坦克对话的,双腿被坦克轧断。 事情过去快三十年了,一代新人成长起来,不知六四为何物。一干书生却仍在眼巴巴地等待当局为六四平反,双眼都等出了青光,当局的口风也未有任何松动。可谓十倍地应验了那句俗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那句俗话流传千年,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小牛不识虎须锐,
敢闯虎丘。
敢闯虎丘,
挣断笼头奔自由。
而今躲进自由圈,
渐成老牛。
渐成老牛,
管它自由不自由。 ------------------------ 题解:用河南方言念,味道方佳。 和辛弃疾之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8-05-25 17:53:33)
Spaghetti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有人叫意大利面条,还有人叫通心粉。我倾向于前者,因为spaghetti是实心的。通心的应该是spaghetti的同父异母兄弟,最有名的当数macaroni,样子象是听诊器上的胶皮管被切成寸段。在北美口语里,macaroni己成为俏皮话的一部分。中文口语里有个感叹词,乖乖,用法因人而异,如,乖乖,我的个乖乖,乖乖隆的冬。放到北美口语里,“乖乖”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18-05-18 17:32:57)
我的故国是一个遥远的东方大国。在那里,我出生长大,有过童年的生活。我磨爬滚打,有过成年的折磨。我生性恭俭,不惧辛勤劳作,可我又性格倔强,受不了头人的盘剥。我生性温良,不愿惹事招祸,可我又性格耿直,看不惯头人的挥霍。我受过铁肩担道义的鼓惑,想做却不能做,我也受过辣手著文章的挑唆,想说而不能说。我向往美好的生活,却屡屡遭受先富的冷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11 17:15:18)
在我家乡的黄土地上,人们勤劳而节俭,善良而豪爽,就是有点爱面子,兼爱喝酒,很多重大问题都是在酒桌上敲定的。曾有人戏称之为酒国,借彼人吉言,我就称它酒国。几十年前,因生计所迫,我走了西口,来到西域色目国,简称,色国。 色国地广,论国土面积,排名在酒国之前,想夸大国,不用缘槐。色国人稀,论人口总数,排名在伊拉克之后,想夸大国,也不容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04 16:01:27)

庚子年间,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京城百姓皆袖手旁观,有人甚至主动为联军带路。据史料记载,义和团围困北京使馆区长达五十五天,有一部老电影叫55DaysInPeking,其中有形象的描写。英属印度陆军的锡克团和旁遮普团有三千兵力参加了北京解围。他们从广渠门外悄悄蹚过护城河,率先进入使馆区,立了头功。给英属印度陆军带路的就是遭义和团杀戮的京城普通百姓,还有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18-04-27 16:32:12)

“蓝天披彩霞,草原开红花。我们巡逻在边疆,飒爽英姿,横枪跃马。胸怀万里山河,笑迎千里风沙,战斗的歌声震天下。”这是舞蹈《草原女民兵》结尾处的配唱。歌词虽然透着过时的文革风,曲调却是永不过时的蒙古风。这个舞蹈流行于我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年代,记忆中,它是许多拥军慰问团的保留节目。虽然从舞蹈到音乐早已耳熟能详,但我看过的全是地方上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