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19-08-20 06:39:58)
1.饭吃八分饱,胃口好到老。 2.不吃最后一口。有时盛多了,感到吃饱了,碗里还剩东西,一定倒掉。这时候一定不要去省,就是山珍海味,也不能吃。否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饭后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我初中的体育老师,当时也就是27、8岁,非常厉害,足篮排样样精通。每天中午,吃完饭就打排球。有一天,中饭后打排球时,突然胃大出血,来救护车拉走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湿热的定义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2.湿热体质的症状 一般表现为:头身困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 脾胃湿热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8-05 06:51:46)

1.什么是中医? 中医就是夏天热,就穿短裤;冬天冷,就穿棉袄。 中医就是男要娶女,女要嫁男,才可以繁衍后代。 中医就是电插座是陷进去的,电插头就必须是凸出来的,才会通电。 2.你不信中医,是你自己的损失,不是我的。 3.对西药引入草药,我乐观其成,毕竟是造福人类的事。 4.本坛中西医讨论,很多时候是场荒唐的审问-一个蛮横的妇女,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寒湿的定义 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 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 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 2.寒湿体质的症状 除了典型的“湿”像-“胖大、带有齿痕的舌头"和”便溏“之外,还有如下症状: 舌苔发白; 畏寒肢冷; 头昏沉重,如有物裹,周身酸困,四肢沉重; 胃脘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7-29 09:09:39)

一.手段不同 中医治便秘,润下并举。润为润肠,下为下泻,比如我几天前提到的麻子仁汤。原因呢,是因为下法不仅意味着物质(尤其是阴液)的损失,还意味着阳气的损失。即使下,也有“缓下”、“轻下“和”峻下“之分别。中医里治疗阳明腑实证(一种热秘)的时候,有一个出自《伤寒论》的方子系列: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都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末民初,北京名医陆仲安先生,以擅用黄芪名著医林,绰号“陆黄芪”。是时文化名人胡适正患“糖尿病”,朋友们向他推荐请仲安先生来治疗。    仲安先生为胡适治病是在1920年,正是学界“科玄论战”初序之时,胡适是科学派的主将,科学派崇尚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暑在中医里分为阳暑和阴暑,藿香正气水适合于阴暑。 阳暑 症状:这就是西医中暑的概念。主要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可表现为头痛、头昏、多汗口渴、恶心呕吐,心慌、脸色干红或苍白,肌肉痉挛,晕厥、甚至意识模糊、惊厥、休克等。简单地想象一下,就是在大太阳下走了很长时间,或者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工作,突然头晕眼花、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总体讲,所有的“湿”性体质朋友都有两个明显特点: 胖大、带有齿痕的舌像; 便溏。 (齿痕舌,图片来自网络) 各个亚型,又有自己的独特症状。本文专讲痰湿,后续将讲寒湿和湿热。 1.痰湿的定义 痰湿并不仅仅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痰”,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 2.痰湿体质的症状 体型偏丰满,腹部肥满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当下正是长夏季节。长夏季节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湿”。当然,对何谓“长夏”尚有争议,我取农历六月说。 “湿”的来源有两个: 一个是外湿,即外部治病因素。中医里有“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湿”乃其中之一。 另一个是内湿,即饮食等带入的湿气,比如食肉、食甘。 湿很少独自为害,总是和其他的致病因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岁时,我到京都第一蒙养园(幼儿园)去,进园时,须口试。试罢,我听一老师说:“我要这个小斜眼儿。”那时我的左眼的黑瞳仁跑到鼻边了,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亏得姜老师要我。...... 我的斜眼儿是怎样治好的呢?原来在北京,父母带我去看了全国最有名的中医孔伯华。孔大夫说:“不用开刀。每天厨子买菜时,切一片薄牛肉片,贴在眼左侧。孩子觉得黏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