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喝茶,聊天,会友 - 壹嘉出版网上会客厅

美国独立中英文出版机构壹嘉出版网上会客厅,以发表壹嘉书摘、人文资讯为主
个人资料
博文

大跃进时期,温象桓在包头机校担任教师。戴着右派帽子的他谨言慎行,夹着尾巴做人,却不料因为懂冶金技术,在大炼钢铁运动中真的练出了钢,成为一时红人。而他自己则“一直纠结于炼铁过程中巨大的浪费,也不知道自己炼出的钢到底碳含量是多少,能用做什么”……本文摘自壹嘉新书《滹沱河》。《滹沱河》温雅娟著壹嘉2022年6月版点击购买《滹沱河》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本文作者何丹蕾的父母何国柱、刘豫琪都在战后留学美国中西部,归国后任职南开大学。何国柱先生成为南开核物理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他们的南开同事中,还有很多有着相同经历。为了追寻父辈的足迹,何丹蕾在今年夏天做了两次中西部之旅,这是她记录她的寻找之旅的第三部分,我们继续与读者分享。2022年4月29日周五1,二号堆虽说我早已料到,旅行中芝加哥这站的内容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创办人和第一任所长,著名的党内自由派知识分子,李慎之给后人留下了什么精神遗产?他为什么被称为“中国世纪之交思想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为什么他的同事们一再地谈论他,纪念他?让我们来听听他的老同事们怎么说。温哥华公共图书馆、壹嘉出版共同举办”讲述我们的故事“系列活动第二讲:李慎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按:本文选自壹嘉新书《医话随笔——一位中医师在美国的中医实践与思考》。作者王伊明医师,毕业于原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并留校任教。1992年作为针灸师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独立开业至今。 王医师医术精湛,广为病人所称道,声名远播;更兼勤于思考,多有学术成果,并将中医带上了北德州大学(UNT)、德大达拉斯分校(UTD)的讲坛。基于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本文作者何丹蕾的父母何国柱、刘豫琪都在战后留学美国中西部,归国后任职南开大学。何国柱先生成为南开理论物理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他们的南开同事中,还有很多有着相同经历。为了追寻父辈的足迹,何丹蕾在今年夏天做了一次中西部之旅,这是她记录这次寻找之旅的第三部分,继续通过壹嘉与读者分享。 点击这里复习《追寻父辈的足迹》之一 写在前面的话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特别通告:壹嘉出版将在今年秋冬分别与温哥华公共图书馆、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合作举办“壹嘉个人史”系列活动,德高望重的资中筠、茅于轼两位先生不顾年事已高,都已同意参加《李慎之与美国所》一书的活动!我们对二位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也希望读者朋友们珍惜这次与二位先生直接互动的机会,踊跃参加。 本文是茅于轼先生纪念李慎之的文章,原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本文由作者何丹蕾授权发布。 二战前后,美国中西部的许多老牌学校名声大起,人称“新常春藤”学校。加上它们学费和生活费用相对较低,也就自然成了大量亚裔精英才子来美国深造的优先选择。 本文作者何丹蕾的父母何国柱、刘豫琪都在战后留学美国中西部,归国后任职南开大学。他们的南开同事中,还有很多有着相同经历。为了追寻父辈的足迹,何丹蕾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战前后,美国中西部的许多老牌学校名声大起,人称“新常春藤”学校。加上它们学费和生活费用相对较低,也就自然成了大量亚裔精英才子来美国深造的优先选择。 本文作者何丹蕾的父母何国柱、刘豫琪都在战后留学美国中西部,归国后任职南开大学。他们的南开同事中,还有很多有着相同经历。为了追寻父辈的足迹,何丹蕾在今年夏天做了一次中西部之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本文係“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創辦者、“老兵回家”公益發起人孫春龍為《尋找塵封的記憶:抗戰時期民國空軍赴美培訓歷史及空難探秘》一書所作的序。原题为:“那些犧牲者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只有二十多嵗” 孫春龍 一 李安幫助犧牲在美國的中國空軍尋找親人的事情,我及供職的機構有較深度的參與。記得朋友介紹李安給我時,我第一個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作者:李安張恩福,1921年出生于北平官宦人家,抗戰爆發后,還是個初中學生的他,與同學結伴逃往大後方,在國家危難、急需空軍飛行員之際,一起加入空軍,赴美進行了一年的培訓,隨即回國參戰。曾兩次擊落日軍“零式”戰鬥機,並數次在飛機被地面火炮擊中的情況下,靠過硬的技術駕駛著受傷的戰機返回。爲此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先後兩次獲得“傑出飛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