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天下

《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概览》终于出版。为第一手资料我曾经踏遍天涯海角。在偏远的乡村联系到一位陶艺家或学者,进而结识了许多陶艺家朋友,甚至发现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飞机降落时举目无亲,数天后登机告别时却又与众多朋友依依不舍。
博文

一大早离开墨西哥城开往普埃布拉(Puebla),这是墨西哥陶瓷重镇,当地的制陶工艺Talavera成功地申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遗。简单来讲就是低温锡釉的运用,在世界好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种工艺制作的陶器,只是不同地方又带有了自己的地方特色,而且名称也会不同。 第一站参观的这个工厂已经有快二百年的历史了,进门看到的这个颇有年份的柴窑虽然因为环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以前拖家带口去坎昆度假时顺便来过。那次主要参观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化等前哥伦比亚的建筑、石刻雕塑及陶器。这次赴墨西哥主要为了考察西班牙殖民时期以来的墨西哥民间陶艺。 从旧金山机场起飞四个小时左右到达墨西哥城,入住这家GrandHotel,装饰非常的古色古香,门房小哥迪亚戈热情介绍说这里原来是家高级百货公司,1968年墨西哥城主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17 22:56:28)

韩国国际陶瓷双年展 既然这次来韩国是为双年展做评委,还是要给展览来个了结。 这年韩国双年展的一个创新特色项目是线下与线上展览的互动,象征着艺术展览从展厅现场到虚拟空间的无限延伸;一部世界陶瓷艺术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科技发展史;展望明天,未来的陶瓷艺术双年展将融入更多创新元素…… 经过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中国,日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16 12:53:22)

次日六点起床,僧人们已经完成了早经,等吃完早饭好像又错过了日出。不过寺院的早晨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继续走访艺术家工作室。八点离开寺院,直奔女陶艺家朴英秀的工作室。她出生世家,据说从小对陶瓷就有特殊兴趣。对白瓷又“情有独钟”。经过二十多年的钻研,恢复古老的白瓷技艺,如今以烧制白瓷大件著称。她工作室的小楼就像一个大鸡蛋,草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15 23:45:00)

到达首尔 来过韩国好几次,前几次是参观京畿道国际陶瓷双年展,后来是受邀担任双年展的评委。1999年由韩国陶瓷基金会成立,韩国国际陶艺双年展至今已有20余年。这正是全球现当代陶瓷艺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20年。韩国国际陶艺双年展也成为了全球现当代陶艺发展20年的重要见证人。历年来,京畿道陶艺双年展的宣传做得滴水不漏。国际上主要的陶艺杂志都有他们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3-08-14 12:01:36)

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天守阁 参观了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这是日本最重要的陶瓷博物馆之一,藏品包括中日韩三个民族的陶瓷历史精品。 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MuseumofOrientalCeramics,Osaka 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藏品MuseumofOrientalCeramics,Osakacollection 另一个景点是大阪城天守阁。天守阁是幕府时期的一种塔楼式城堡,结合了宫殿式屋顶和城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13 18:34:37)

抵达多治见(Tajimi) 多治见市是赫赫有名的美浓国际陶艺双年展的所在地。多治見市陶磁器意匠研究所是一所专业陶瓷学校,创建于1951年。塔吉米市与邻近的东京市、米佐伊市和卡尼市共同构成了日本最大的陶瓷生产区,被称为“美浓烧”或“美浓器”。美浓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世纪“SueWare”的诞生,这种文化延续至今已有1300多年。今天,美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12 22:36:37)

世界上许多陶瓷工艺技术及名词源自中国,例如青瓷(Celadon)、青花瓷(BlueandWhite)、高岭土(Kaolin),德化白瓷(BlancDeChine);1950年代以后有许多美国陶艺家赴日本寻找东方陶瓷之源。因此也有不少陶瓷工艺术语源自日本例如:乐烧(RakuFire)、志野(Shino)、信乐(Shigaraki)、穴窑(Anagama)、饭碗(RiceBowl)、茶碗(Chawan)、日本民艺(JapaneseMingei)等等,这些可能是全世界陶瓷艺术界人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学陶、玩陶、教陶、寻陶、藏陶、友陶、写陶,在陶瓷艺术圈跌打滚爬数十年,为撰写《世界陶瓷文化概览》收集第一手资料在世界各处寻找陶瓷产地或原住民乡村。陶瓷文化扎根于普通百姓生活状态与风土人情,我力图在旅行中深入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在一些没有互联网的偏远地区往往隐藏着数百上千年的鲜活制陶历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悲情与荣耀。我希望我的文字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午在印度裔朋友玛德薇家中用了印度式的午餐。玛德薇出生于印度,在美国接受教育,最后新加坡定居,如今她也经常往返于三国之间。除了她的个人作品,玛德薇家里还陈列着一些珍贵的印度艺术。 新加坡还有一个地区称为“小印度”,那里不仅有一座印度遗产中心,还有印度教寺庙,和许多印度商店。早年的印度移民主要为印度南部的泰米尔(Tamil)商人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