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祈祷
文章来源: BeautyinAutumn2007-11-06 22:25:30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立体声轻音乐电台里传出的一阵拨动我心的乐曲,我听得如痴如醉、心神往之,那就是波兰女作曲家、钢琴家苔克拉·芭达捷芙丝卡 Tekla Badarzewska18341861)的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少女的祈祷》(作于1859年)。 

我曾经一遍又一遍的聆听这首钢琴曲,我快乐的时候,它陪我舞蹈,我在它的旋律里体会少女那种温婉而幽丽的轻盈;我忧伤的时候,它陪我哭泣,它那水波一般起伏韵律,给我无限的慰籍。音乐在单纯中显出深刻,亲切、伤感、柔美。。。。。。少女的祈祷,究竟在祈祷什么?我想爱永远是主题!器乐作品没有实体形象,你尽可以自由地发挥你的想像去理解、体会。 

半年前,儿子参加年度的钢琴表演,弹奏了我喜欢的另一首贝多芬的《至爱丽丝》。我感动落泪。儿子深知做母亲对他的期许,接着问我还想听他弹什么乐曲? 我说了这首《少女的祈祷》。 

儿子和她的日籍钢琴老师说了他妈妈的梦想,老师很理解,开始让他练习弹这首乐曲。这首曲子弹奏技巧上难度并不是很高,但在音乐理解上却是有很大的区别,弹的好可以打动人心,否则只是一系列的滑音和旋而已。几个月下来,儿子已弹的娴熟流利, 我几次三番和他讲那个只活了短短二十七年的女作曲家的一生,我希望儿子能从那短暂的青春中,看到花一般美丽的永不凋谢的魂灵。儿子总睁着他那双好奇的眼睛,不敢相信地问:“Really? She died at 27?”   

老师推荐他去参加加州大海湾区的音乐比赛。比赛时弹三首曲子, 这首《少女的祈祷》也在其中。 

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全家相陪到比赛现场,我们来得晚了一点,刚坐下,还没弄清楚状况,就听到评审报儿子的名字, 儿子赶紧站起来上台了。 

《少女的祈祷》就那样如一泓泉水从儿子的指尖潺潺流出! 也许一个十二岁的男孩还没能体会少女的那种幽深的心思,但是我听得出这个男孩对音乐家短暂人生的深切同情; 虽然《少女的祈祷》被这个还没正式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弹奏的过于天真和单纯,可是也透着一种清新的企盼和向往! 我后来开玩笑的称之为《少男的祈祷》。接下来的另两首曲子,儿子弹得都很好, 我知道得奖应该是没有问题。 

儿子自四岁参加全美的音乐公开赛(US Open, 连着三年, 第一年一等奖,第二年还是一等奖,第三年只拿了三等奖。做爸爸的比儿子还着急,得了三等奖之后,有点失望的说不再参加比赛了。所以从儿子七岁起到现在,儿子只参加表演和一年一次的考级, 不再参加任何有奖比赛。老师提过几次要让他去比赛,爸爸都婉言推托了。这次,儿子弹的几首曲子尤其是这首《少女的祈祷》,我们都觉得弹得很好,便也想让他出去比比看。儿子自己信心却不足了,“我行吗?What if I did not get any prize?” 我们都安慰他得不得奖不重要,他尽力就好。 

报名次时一贯的从后往前报,儿子参加的是年龄十二岁的少年组,三等奖欠缺,二等奖不是他,我看了看儿子,他没什么反映,他自己也知道发挥得还不错,也期待着一等奖!一等奖名次报出来,也不是他!他的脸色暗了下来。我正想安慰他,台上的评委叽里呱啦说了一气,说有个特等奖,儿子便是那特等奖的得主! 

接下来不用我说,都能猜得到我们一家的兴奋心情。值得一提,儿子爸爸的功劳不小,每次的接送儿子学琴都是爸爸一手操劳,每天直着嗓子楼上楼下的叫着儿子练琴也是爸爸不依不饶,虽然儿子对爸爸的“声嘶力竭”一贯颇有微言,但不是做父亲的严要求,没有儿子今天的傲人成绩。 所以,我让儿子谢谢爸爸,爸爸当然是开心的合不拢嘴。 

听听这首少男版的《少女的祈祷》吧。
 


" width=360 height=300 controls=imagewindow autostart=true loop=true console="wenxuecity">
" width=360 height=30 controls="ControlPanel" autostart=true console="wenxuecity" loop=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