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后再谈龙应台
文章来源: BeautyinAutumn2010-02-08 09:28:53

周末,答应我的一位编辑朋友去旧金山图书馆替代她去参加有关龙应台“大江大海 1949 ”的读书会并在会上谈谈读完这本书的感想。

说来惭愧,我在湾区住了十多年,却从来没有自己开车进过旧金山市。我对大城市有种“恐惧感”,所以带着女儿开车来到中半岛的 Millbrae 市, 这里是湾区地铁站的头一站,在那里好不容易弄明白了怎样用信用卡自动买票,上了 Bart 地铁,坐下来之后才舒了口长气。女儿很高兴能坐地铁,把这项陪我进城的事全然当成了一个母女冒险的刺激活动。从地铁车站的自动扶梯出站的时候,她说:“好像在上海一样!真好玩!”感情她只记得几年前带她去中国时乘地铁的的情景,故而小小的孩子也知道把自己的过往经历和她正在进行的事情相联系,从而得出她的观感结论。虽然,美国的地铁比中国不知早了多少年,但是因为她是先看到中国的地铁,她的结论便成了美国的地铁像极了上海的,主次地位的颠倒是因为她先入为主的体验。

之所以写这么多字来述说这件事,是想说在读书会上有一点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同样一件事,同样一本书,同样一个战争,在不同的人眼里会解读出完全不同的意义, 而很多时候,这种不同角度得解读, 往往跟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从而更加能够体会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大陆背景的人对龙应台笔下的 1949 那么得不能容忍!虽然我能体会他们为什么如此,并不代表我同意他们的观念。正如女儿所说主次颠倒的话一样,我懂得她,知道她为何那么说,也知道她错在哪里!

读书会请了五位作家和编辑,其中一位台湾女作家,一位香港男作家,一位大陆男作家,和两位女编辑,我顶替的是其中一位女编辑的位置。下面坐的是读者,大部分读者读过龙应台的这本书,少部分读者还没读过。读者中有台湾的老兵,有台湾的外省人,有来自大陆的中国人,当然,这些人如今都共享一个身份:海外华人。

我们坐在台上的各自自我介绍了一番之后,大陆的男作家先开了腔。这位作家我以前见过几次,大多是在湾区华人作家交流会上,知道他是中国的作协成员,写过不少的著作,在湾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是以一种批评的语气去评说龙应台的这本书的,他的论点是龙应台想写历史,却没写成功,因为历史应该是胜利者所书写,失败者是没有权利写历史的。龙应台的目的是想给她被赶到台湾孤岛上的老父翻案,所以用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访谈来谈战争,这些访谈的真实性完全不可靠,如何能当历史来读?他的话引发台下众多的读者摇头,也引起坐在他旁边的香港作家迫不急待发表不同意见。

香港来的作家开始反驳大陆作家有关历史的概念,他说龙应台写的应该是一种历史学的理论与论证,历史本身是不容改变的,它是既定的史实,统治者所写的历史不一定就是史实,历史学是由历代文人墨客所撰写的大量文章组成的。

他从他自身的经历谈龙应台对共产党和国民党之争的感受,他说:“我要感谢共产党,因为,不是共产党对我的迫害,我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澳门以后又到香港,今天更加不可能坐在美国旧金山的图书馆里和大家分享读书心得 ……”

台湾的女作家把被扯远的话题拉回到龙应台和她的书上面。她对这本书的评价是非常正面和赞誉有加的。龙应台写的情也好、景也好,都是她所熟悉的,读书时她眼泪决堤,因为太感人了,无论是对父母的爱还是对儿女的情,还有那些有关战争和台湾那个年月的描写,她和龙应台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共同经历了龙应台笔下的世界,读起来仿佛看电影,历历在目!

接下来,我身旁的女编辑开始读她写好的读后感,她说得比较谨慎,带着稿子而来可见她是个满循规蹈矩的人,她的读后感也是比较中肯,有肯定, 肯定文字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也有不同意见,主要还针对历史的真实性。

我是坐在台上最后发言的,我的感想都写在我的那篇文章《涓涓细流,感人动心 … 读龙应台〈大江大海 1949 〉》中,只不过,我没带稿子,即席随嘴评说,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我从我对历史的理解谈起,谈到中国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理解中国大陆的作家的调调,但是,真正的历史确实如香港作家所言:那是史实,没有人可以改变!只不过我们这些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长大的人,所接受的教育往往是那个社会的执政者所灌输的,所以, 1949 在我们这些共产党制度下成长的中国人是一个样子,在那些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岛上的中国人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就好比讲台上的那瓶花,每个人画出的素描一定有所区别,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处的角度不一样。龙应台有她自己的角度,至于她的角度你是否认可,那完全是你的事,但是我要说的是她打动了我!

我谈起了我的伯父和那出《四郎探母》戏,我谈起了中国人的乡情和我们现在的乡愁。我和龙应台笔下的世界有着几十年的鸿沟,然而,那些人情、乡情、人性、命运却都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深切感触!好的文字难道不是就在于它能触动人心?

我们台上的人说完, 台下的读者涌跃地参与讨论。一位从中国大陆 1949 年前后去了台湾的老先生说他完全赞同我的观念,每个人读龙应台的这本书都会有他自己的评说。他说他来参加这个读书会之前,有位当年来自长春的老兵对他说请转达他对龙应台的敬意。因为那些在共产党宣传下的所谓“兵不韧血”的长春围城,在当年他们被困在城中的兵民眼里是无法述说的悲痛!龙应台真实地写出了当时的情景,所以他谢谢她还原历史真相!

一位来自台湾的女读者却发出这样的疑问:共产党把国民党赶到台湾之后,建国几十年,中国又死了多少人,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 如果中国没有共产党,今天的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她的这番讲话自然引起来自大陆的中国人的不以为然,想当初的国民党四大家族的腐败,已经导致了民不聊生的局面,所以,在龙应台的书里也提到,国民政府的失去民心是导致了当年国民军溃不成军的主要原因。我喜爱龙应台也正是在这里,她公正!作为一个中国人,她不偏袒任何一方,她的角度是人文和正义的角度,不会因为她的背景而带有某种色彩!

还有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读者呼吁:让我们也写一本大陆人眼里的 1949 。也许是个不坏的主意!无论如何,龙应台这本书在两岸三地的中国人眼里读出不同的味道,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引导我们去思考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真正的史实!而战争所给人类尤其是平民百姓带来的除了灾难还是灾难!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世界里,改朝换代仿佛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使当年的李自成揭竿而起,在崇祯皇帝眼中,那完全是草民流寇,可是这个山大王却最终打败了堂堂皇帝,自己做到了皇位的宝座上,如果他不是急不可待地享受荣华富贵,也不至于那么快地被后来的吴三桂打败。那么,历史书上的那段就要重新改写!多少年来,所谓的正史都是后朝写前朝,如果后朝是前朝的继承者,那么除了歌功颂德之外,所有的污点都被掩埋;如果后朝是前朝的颠覆者,那么除了鞭哒之外,我们能从中读到多少真实的东西?所以,历史学家告诉你:想知道历史的真相吗?读点野史吧!

人生是没有如果之说的,人类也一样!当这些灾难一一发生之后,回头来看,再说“如果”无济于事,但是,我们是否能看到:正是这些众多的百姓所无法更改的个人和家庭的命运, 组成了一个国家无法更改的历史和命运!是的,中国近代史中的这一章是惨痛的,我们每个人能从中学到什么,读懂些什么信息?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相关文章:

涓涓细流 感人动心…读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

目送龙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