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生存线上挣扎的中国文艺人
文章来源: BeautyinAutumn2012-03-02 12:31:59

也许以往我接触的纯文艺人有限,对他们的生活只看到光鲜的那一面,一直以来也没有深入了解,可这次回加州,也可能是碰巧,遇到几位中文文艺人员,跟他们交谈之后,便有感而发有话想说。

先说我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湾区很有知名度,很多人包括我都非常地敬佩她,不仅她专业方面很受欢迎,为人处事也令人尊敬。这样一位文艺人,以前我们在一起都是谈论公事得多,不会太深入谈及私事,这次因为我的日程安排方面的困难,我和她总有时间上的冲突,估计她想跟我解释清楚,便提到这几年她十分的辛苦,做一份全工,还兼好几份半工,所以总在工作与工作之间疲于奔命。即便如此,因为房租一直上涨,她决定买一间小住房,她说的房子价钱令我错愕,我还真不知道湾区有那么便宜的房子,估计一定很小,可房子看好,贷款迟迟批不下来,我不知道怎样能帮助她?跟一位工程师朋友提到硅谷这么多有钱的工程师和中国人,对这样一位令很多人尊敬的文艺人才, 却没有一个人伸手援助,难道我们不觉得我们这些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需要这些文艺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精神上的享受吗?

在洛杉矶,见到几位电视台的采访人员,提到如今国内的同业人员,他们说收入无法相比,地位就别谈了。当然国内的电视采访人员或记者拿很多的封口费,据说若是采访有问题的单位或企业,这些单位或企业往往会给记者发封口费,动辄二三十万人民币。说到跟美国电视工作人员之间薪金上的差异就更不能提了,至少是他们三倍以上的数字,那还是普通的价格,著名的就是天价了。

而这些在美国从事中文新闻方面的人员,电视台的新闻主播不过一个月两千美金的薪水,算一算年薪只有两万多, 还不如一个餐馆打工端盘子的侍应生。他们那天来采访我,这种户外采访,一小时电视台付给他们的薪水只有十块钱。只比加州最低小时薪金多两块半而已,而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的甚至在国内时还有一定的名气,只不过苦于英文不过关,只能从事中文为主的行业,我听着这些我从来不了解的情况,目瞪口呆!

想起以前读过一些在国外生活的文人的文章,充满艰辛生活的磨难和灰暗的世界里发出的呐喊,以前常归为作家本身的个性和看世界的角度,现在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纯文人尤其是那种无法与新世界融合又被旧世界隔开的这种纯文人,没有很好的谋生手段,很容易被自己的同胞拿一把,这种屈辱和艰辛真是不足与外人道来。

再谈到中文的职业作家这个行业,我不知道今天还有多少从事中文职业作家的人,做到像严歌苓那个地步的不谈,如果只是一般般的地步,我真的不知道他们何以为生?都说文学是件奢侈的东西,从莎士比亚到大、 小仲马再到中国作家协会以前养着的那些老爷作家们,都是不需要为生存担忧的,如果还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那个闲工夫花前月下、诗词歌赋、无病呻吟?

这样一想,不仅为自己有了饿不死的职业沾沾自喜。想起前一阵子还在感叹中年职业女性对职业的鸡肋感,其实,职业上的见闻丰富我们的人生,职业所供给我们的经济条件,使得我们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如一位电视主持人说的:有多少人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专业?但其实从事一份行业还能拥有一份爱好是幸运的,把爱好变成职业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很多时候爱好的乐趣反而减少了。

呵呵,话又扯远了。说回海外的华人应该正视对从事中文文艺业界人员的的待遇,是这些文艺人经常解了我们的乡愁,也是这些人时不时慰籍我们流浪在异乡的心,我们跟他们不过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分工,为什么我们可以吃饭,他们就要喝粥?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这些精神领域里的建设者们谋的一份应有的尊重和报酬吗?

点击下面的链接,读更多这个系列:

洛城媒体相会(亨利宋救场)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读者...再约硅谷纪实(多图)

回娘家三次落泪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