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惨烈的美国大学的本医连读 下
文章来源: BeautyinAutumn2013-04-17 06:43:04
 

这篇文章从儿子申请大学期间写起,开始写的时候还不知道孩子申请的结果,写了上篇,孩子录取通知来了,再写,反而下笔不容易了,写得轻了别人会说马后炮,写得重了又怕人说往脸上贴金。所以这一耽搁就到现在才写这最后的下篇。轻重之间也就全凭读读者自行解读了。

当初,孩子的EA(提前申请)是史坦福,其实我们家的两位家长都不大乐见,主要史坦福太远,在美西,如今我们住在美东,孩子若到那里去每年就得飞来飞去横跨美国大陆。他自己也有点担心太远了,但毕竟他在那里出生在那里成长,对加州湾区熟悉,申请史坦福等于圆他小时候的一个梦,我后来考虑到他的论文主题写的是东西大迁移对他的影响,可能申请史坦福胜算比较大,就这样他EA了史坦福。

谁知道史坦福对于一个孩子的梦想可能根本就不大在乎,一下子就拒绝了他。这个打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自信心的打击,他第一个想法就是史坦福拒了他,东部这些藤校和顶尖的大学希望也就不大了。

一直以来孩子最想进的是本医连读的大学,但是本医连读的录取率比史坦福还低,史坦福拒了他,本医连读怎么可能还有希望?!虽说一直有朋友安慰我们举例子给我们听,某某被史坦福拒了,却被哈佛取了之类的,希望之光还是很黯淡。

直到孩子申请的本医连读(申请了五所),其中四所来通知了,先通知的两所给了不少的奖学金,也就是说大学的本科部肯定取了,看看奖学金的数目还不错,我们就想既然给了这么多奖学金,证明大学是非常愿意接受孩子的,就等着大学的医学院再发通知,通知面试。谁知道两家给的最多奖学金的大学,本医连读没取,也就是说被医学院挡回来了。大学欢迎孩子去读,医学院就对不起,你读完本科再考试进吧。这两所大学读本科我们是不会考虑的,即使给奖学金我们觉得也没有必要。

接着另两所医学院发来了面试通知,一所就是罗切斯特大学,这所大学给了两万美金一年的奖学金,一年的学费加食宿也是五万多美金,总好过奖学金一分没有吧。另外一所是我们州大(Rutgers),是Full-ride即四年全免学费和食宿费,外加还给零用钱的那种,我们开始也挺兴奋的,七年就可以本医连读完了,还可以节省一年的时间。州大的面试在先,去了一看,别说孩子不满意,我们做家长的也觉得让孩子七年在那里度过,太委屈了!就这样把这州大从我们的名单上剔除了。

剩下的就只有罗切斯特大学和布朗大学的本医连读了,布朗当时我们是不抱什么希望,主要也是因为史丹福后遗症。罗切斯特大学通知面试,我们全家非常慎重的谈论所有的可能性,对这所大学的本医连读抱有非常大的希望。

在这篇文章的上集中我已介绍过孩子在这所大学的两天面试的大概行程,大学的招生办和医学院为面试孩子的父母也准备了很详尽紧凑的行程安排。

抵达的第一天,我们陪着孩子登记并旁观了孩子们与医学院院长的座谈,然后孩子就被接待的大学生领去了学生宿舍,学校又安排家长们去酒会,酒会上不仅有美酒美食,而且可以观看大学生精心准备的节目(大多是歌唱表演),酒会也是几十位家长相互认识的交流的场所,我们认识了好几位从加州飞过来的孩子父母,也了解到这些孩子是多么优秀!与我们交谈的几位家长告诉我们他们的孩子已被哈佛和史坦福录取(EA)了,家长都很自豪地谈起自家孩子的情况,真的是十八般武艺都有,有的孩子拿过全国大奖,有的孩子得奖无数,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科学试验的领地了都有所斩获,相比较我们家的孩子好像就没有什么特别的。

招待酒会

美食

大学生表演

我们订在离学校不远处的酒店里住两晚,夜晚就自己去市中心听了场音乐会,顺便看看那里与朱丽叶齐名的一所音乐学校。第二天,孩子们是一天的面试,上午和下午各一场,有一对一的面试,也有一组对一和一组对一组的面试,基本上是本科毕业生报考医学院的面试的牛刀小试。

家长们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会议室也有一个一组人的自由提问会,讲台上坐有正在读本科希望考医学院的在校生,也有本医连读的学生的家长,还有招生办和奖助学金办的工作人员回答家长们各式各样的疑问。

家长问答会

我记得我问的两个问题是,罗切斯特大学的本科生中读医预科考进医学院的比率是多少?他们回答是66%。(相比较藤校耶鲁是90%以上,康奈尔是80%)另一个问题我问的是自从1991年罗切斯特大学开始有本医连读至今,有多少名本医连读的学生改变主意去学别的专业了?这些改变主意的学生学了什么专业?他们告诉我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只有两名学生从本医连读的Program中退出,一名是因为家庭的因素,后来好像是搬去了欧洲;另一名因为陷入热恋追随女友到了佛罗里达州,后来在佛州州大读完本科又考进了州大的医学院,现在也是一名医生。他们挑选本医连读的学生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孩子的成熟度,他们说只有成熟的孩子才会在这种年龄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

招待午饭

我的那一盘

中午午饭我们也是在图书馆的会议室吃的,学校准备得很丰盛,味道也很好。吃过午饭稍微休息了一下,我们就被接往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参观,罗切斯特的医学院和医疗中心全部连在一起,医疗中心包括儿童医院、癌症治疗中心和附属医院等,全部都是崭新的建筑,而且所有的建筑都是相连的,不仅有地下通道而且建筑本身也是挨在一起,每一层之间都是相通的。带领我们参观的医学生尤其强调这一点,说这是他们独特的优点,对于医学生来说特别方便,因为医学院的三年级开始,学生们开始在每个科系间轮转,医学生如果轮转,就必须在诊所和医院间奔波,但罗切斯特所有的医院在一起,医科生通常住在医学院附近,连汽车都不需要,走就可以了。

也许你会说这个特点不算什么,医学生都那么大了,开车通行算不了什么。可有人在乎,有位印度裔女孩的父亲,说她女儿当年被藤校取了,但就主要因为这一特点,最后决定选择进了罗切斯特的医学院。呵呵,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参观医学院

附属医院的地下通道

医学院图书馆

参观完医学院和医院,大学的大巴直接要把我们几十位家长送到医学院负责本医连读的教授家里赴宴,DR.Noby(哪白医生)大约四十岁出头,印度后裔,出生在南加州,六年前从北加州的伯克莱大学附属医院搬来此,因为她的美国丈夫调动工作,他们在罗切斯特的郊外的好学区买了一栋房子定居下来,从开始的不愿意搬到美东,到现在非常喜欢纽约州,她和我们一家相似的走过一段搬迁适应期,所以,她对我儿子面试时谈起的搬家影响印象深刻,一见到我问起我孩子的名字,立刻就说起这件事,我们相谈甚欢。

医学院教授的家

 

走进她家的大门,立刻被楼上的室内音乐吸引,她请了几位学生在楼上表演动听的室内乐,进门的两边客厅和宴请厅里,有临时设立的酒吧和意大利餐饮,走进厨房和餐厅里,摆放着便于用手拿着吃的手指食物,他们特地请了一个Catering服务队,食物美味兼顾各种人的口味。

楼上的室内乐队

进门处的小酒吧

大家几杯酒下肚,加上在一起消磨了一整天了,都基本上熟悉了起来,聊起来也比较随意,我们发现几十位家长中至少有一半是医生或者与医药沾边的从业人员,看来那句“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还是有些道理的。:)而且还有一家老美的两个孩子都是学医的,老大的影响力也不能忽略。更巧的是,他家的老大已在罗切斯特医学院做住院医生了,小老二跟随兄长的脚印也来到这里,那位美国母亲说兄长的话是圣经,比她做母亲的话要有用得多!

美食、美酒、美谈

 

在这样的团体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们几位聊得很开心的家长都说孩子能被邀来面试,我们已很满足,不论最终被录取否,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并且鼓励孩子只要一直保持这种勤于向学的状态,就一定能成功!

从罗切斯特大学回来一周后,藤校放榜,我们在那里认识的几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有收到不同的藤校录取通知书,也有几位收到了布朗的本医连读通知书。刚过去的周末,我们一家在布朗参观校园,又一次与几位在罗切斯特大学认识的家长相遇,我们都说因为孩子我们才能有这样的缘分,几次相聚在不同的大学校园里,其中的一个孩子被哈佛取了,有可能就此别过了,还有几位我们都说相信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

总结孩子能被本医连读最终录取,除了与孩子几年的辛苦努力分不开,更有一点我们做家长的一致同意,那就是孩子够幸运!人的一生中,除了努力,机遇是少不了的,而这些从一堆孩子中选出来的幸运儿,运气不能不说是算好的,少了这份运气的孩子大有人在,所以我特别想对那些比我的孩子优秀却少了这份运气的孩子说:继续努力,相信运气只有降临在准备好的人身上才有用。

全文完

竞争惨烈的美国大学的本医连读 上

竞争惨烈的美国大学的本医连读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