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的记忆
文章来源: 林贝卡2008-10-23 19:34:17



君山的记忆


记得我去游玩君山的时候是读大三的时候,那年学校一放暑假,我就买好了回家的火车票,从武汉回湖南的家。当火车到达岳阳火车站的时,我就中途下车了。因为我要去登岳阳楼,观洞庭湖,游君山。

走出火车站,我首先去了岳阳楼。远远而瞭,岳阳楼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踞于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气势壮阔,构制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岳阳楼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楼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据记载: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岳阳楼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中外.范仲淹写道: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中一楼有一幅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沦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水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而三楼一副短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

登完岳阳楼后,我就坐渡轮去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我坐在渡轮上,看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小船在湖中荡漾,鸭子在湖里戏水,好不惬意。在西洞庭湖与长江的接界处——城陵矶,有一块名为三江口的地方。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

船一靠岸,我就开始在君山漫步了。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20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据记载: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君山的竹子了,喜欢那郁郁葱葱的绿,是如此的宁静,如此的清新,让我忘记城市的喧嚣,充满了诗情画意,我陶醉在满山的竹林里,流连忘返,我还在绿色的竹林留了影,穿着一条白色的超短裙,那时真是青春洋溢。

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

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拯。君山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层层的茶园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

下午5:00左右,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君山。“君山是一部神奇的书,君山是一幅多彩的画, 每一遍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君山是一座爱情岛,爱情诗、神话境、丹青卷在此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结合。”

这么多年过去了,君山上那郁郁葱葱的竹子,仿佛又在我的眼前出现,何时再能重返君山?我在遥远的美国把君山遥望,那“春赏奇花异草,夏观浩瀚洞庭,秋赏渔歌秋月,冬观湿地候鸟”的君山,将永远地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了。



图源:网络

林贝卡 写于2008年 秋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