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 ---- 电影《两个人的房间》展示的中年困境
文章来源: 为人父2008-03-03 19:09:52

刚刚看完电影《两个人的房间》。这个平凡的故事展示给我们一段似曾相识的生活和似曾相似的情感经历。

其实我们这代人有非常相似的心路历程,就象朱时茂和丛珊从《牧马人》到《两个人的房间》走过的路一样。我们看《牧马人》时,有着与那个时代同步的伤感和激情,而当我看完《两个人的房间》后,也同样对男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困境有着身如其境的理解。

床上的尴尬,无来由的冷战,相对的无言,说不清的隔膜,一个房间里生活着两个熟悉的陌生人。这一幕幕似乎就在我们身边天天上演着,这是我们多么熟悉的中年生活啊。没有煽情的对白、没有大吵大闹,连眼泪也是默默地溢出,可却让观众感觉无比震撼。这就是好的电影的魅力所在,好的电影一定能引起观众深思和共鸣。

忙碌的人生,飞快的社会节奏,让我们无暇思考自己的感情和生活,可不经意间,岁月已经爬上我们的额角,漂白了我们的两鬓,松懈了我们曾经光鲜的脸庞。更可怕的是,不知不觉间,时间偷走了我们的激情,也偷走了我们的梦想。我们不敢再向远方眺望,因为远处总是一片蒙蒙的灰色。《两个人的房间》给我们营造的正是这样一种中年人的困境,一个精神变灰的人生片断。

电影几乎没有什么起伏跌宕的情节,犹如一篇淡淡的散文,可却让我产生深深的共鸣,我想很多同龄人也有相同的感慨。生活不管怎样都似乎是不如意的,孩子离去,留下空巢,工作繁忙,身心疲惫,连性事也是敷衍颓唐,这一切让外表和谐的家庭充满了内伤。能忍的就得过且过了,认真的会绝然放弃,有机会有条件的则红杏出墙,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这沉闷的生活,重拾生活的信心。

于是我们感觉林萧(丛珊饰)面对诱惑的彷徨和软弱是那样的合乎情理,而朱为(朱时茂饰)的孤独和无奈则也令我们感觉同样的无奈。这是个世界性问题,不单单发生在中国,美国电影《美国丽人》是以不同的故事演绎着同一个主题。也正因此,使这部电影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也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有了某些人生哲学的意味。

朱时茂和丛珊在整部电影中的表演看不出什么出彩的地方,可他们两个不温不火的表演也似乎没什么让人挑剔的地方,也许这也是剧情的要求吧。

影片最幽默的地方是作为心理医生的朱为竟然不知自己和妻子都同样有心理问题。他们诊所相遇的那一幕即是一种幽默,也是一种嘲讽,不是嘲讽心理咨询的可笑,而是嘲讽我们人类有时就是喜欢自欺加欺人。

我始终认为心理学解决不了人的痛苦,只能是以一个幻像代替另一个幻象,让患者转移注意力,把最痛苦的忘掉,拾起那个相对痛苦少的而已。

影片的结尾似乎是意味深长的,没有给我们任何突破困境的明示或暗示,这也是此类电影惯用的手法。其实我知道,如何解决中年的感情危机这样的世界性课题在影片的创作者心里也是没有答案的。

生活需要发现和探索,不是发现生活的乐趣,也不是探索感情危机的原因,而是发现新的生活支点,探索另一种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