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淘宝之二
文章来源: 悟空孙2011-09-21 08:54:12



从几本旧书里发现了一堆过期的票证,算是无心插柳的意外,可每次有意去书店里淘宝,基本上都是空手而归。国内书店虽然“货物”不少,但基本上只有4大类:一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成功的诸如《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之类的“宝典”,二是戏说历史的半文学半小说的“史话”;三是各式各样的应试习题练习册和考试大纲,四就是多如牛毛的“养生大师”的“独家秘方”。

还是回到家里淘淘我外祖父的藏书,那里有不少的宝贝。虽然量比不上大书店,但质却不是一个档次。当年他老人家从美国回来,除了随身衣物和一个打字机,就是一箱箱的书。这些和家中原有的线装古籍放在一起,倒是可以办一个图书馆了。

记得文革之前,我们家的一面墙壁从上至下都是书,一场浩劫之后,竟然还有半壁“江山”。外祖父过世之后,那些书籍都被捆扎打包进了储藏室。

英文原版的,捐给大学图书馆了。至于那些工具书,包括第一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曾经被《新英汉词典》编委会借去用作首选参考书的蓝灯英语大辞典都因为网络的出现成了明日黄花。  

成捆的线装古籍,一大半我也看不懂,祖宗留下的东西,还是应该保存着,虽然无人知晓其价值,更别说价格了。

不过,《史记》我是知道的,这本同治十一年由成都书局出版的摹刻本,一百三十卷白纸线装二十六册,书内有牌记“同治十一年正月恭摹殿本刊于成都书局”。据说此“殿本”因不象金陵书局同时期刻本那样普及,所以流传不广而珍稀,又其刻工精致纸墨俱佳,十分难得。




据说有人专门收集过期的票证,借机炒作,而古画古玩在中国更是被炒成了天价。似乎鲜有听说谁在炒作古书籍,也许根本就没人看书了吧?


当然,我知道这套书还是值几个钱的,当然我也不差这几个钱,虽然钱已经在中国绑架了文学、艺术和历史,钱甚至绑架了政府,绑架了一切。

当然我更不会真的去阅读这本《史记》,要看,现代用电脑排版印刷的版本随处可见,我近来对中国历史颇感兴趣,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只要看懂了中国历史,也就看懂了中国人,看懂了自己,甚至看懂了人生。

可问题是:写在书本里的中国历史有多少是真实的呢?尤其是那些充满“之乎者也”道德文章的老古董,看了也叫人头晕,不如不看。

还是等哪天古书也炒成了类似徐悲鸿画的天价,换几个铜板喝酒去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