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一个切入口
文章来源: 悟空孙2012-07-30 11:19:47




每当讨论中国传统文化,都免不了会引起一个“世界大战”,这也难怪,文化这个大课题,连鲁迅,林语堂,梁实秋等大腕都争得面红耳赤,我等无名之辈岂非不自量力?

所以我觉得谈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一个切入口。这个切入口,应该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参照物,最好,是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和中国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

在我看来,有两样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一是麻将,二是中医。

麻将,我已经侃过了(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281662.html)。今天说说中医。

其实中医我也说过了,但今天我想把中医和文化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谈。

毫无疑问,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医者,易也。医易同理同源。中医的理论离不开阴阳五行和八卦,中国人学中医是不需要什么科学知识的,“秀才学医,笼里抓鸡”,可见,你只要算个秀才,做个医生是十拿九稳的事儿。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最直接最完美的反映,就是中医。

当前,传统文化日渐衰退,虽然表层的外在形式还在被不断发扬光大着。

同样,中医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各种中药还在热销,针灸推拿按摩方兴未艾。

传统文化是被西方文明打败的,中医是被西医(现代医学)打败的。

中医失败了吗?不承认这一点,您就不要往下看了,咱各自表述。

事实是,无论在诊断,临床治疗还是后期护理上,中医都无法和西医比肩,至于急症抢救,器官移植,整形整容等领域,中医更是望尘莫及。如今国内的中医院,诊断一律靠化验、X光、CT MIR,问闻诊切几乎成了历史。

有强大传统文化作为支撑的中医咋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了呢?

在此,我们不去纠缠原委,也不想辩论中西医孰优孰劣,我们展望一下中医(传统文化)的未来。

说当今中国医学界“全盘西化”了,基本不为过。但是无论如何西化,中医也没有消亡,无论中医如何改头换面,十全大补膏和刘太医,张悟本、李一这样的“大师”还会层出不穷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所以,“全盘西化”知识一个美丽的口号,只要地球上还有中国人,就有中国传统文化,它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慌啥?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超稳定性,也决定了改革的艰难。

如果说中国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同化能力,在中医这里却无法体现出来。

中西医历来是对立的,直到毛泽东提出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中西医结合了快一个世纪了,成果呢?

青蒿素!“帮帮忙好伐!”

不错, 青蒿素是从中药中提炼的,但是其内涵——指导思想和理论是现代科学,中国人用青蒿用了几千年,疟疾根治了吗?别说根治,直到奎宁引进之前,中国人死于疟疾的人不计其数!连康熙皇帝若不是用了奎宁都一命呜呼,而曹雪芹的爷爷这样的权贵都没有哪个神医能把他从疟疾的魔爪中挽救过来。

如果说去粗取精,取长补短是我们对待不同文化应有的态度的话,那么从中西医结合的经验看,就是废医验药。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象都是华丽美艳的,吃粽子,点灯龙,赛龙舟……,而这些表象后面的价值观和理论,今天我们则大可不必在乎。中国人尽管保持自身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但是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要好好改改了。

回到中医,中药无疑是一个世界草药宝库里的一个分支,蕴藏着无穷的宝藏。但是我们用什么是导思想来利用这个宝藏呢?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吗?

前面说到的奎宁,其实也是西方人用科技从南美土著人的草药中提炼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现代科技,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把一味味中药做一个研究筛选,弄明白其中的化学分子结构与药理,再通过大量动物和临床实验来验证其效果呢?

至于中医的理论,与其“博大精深”得让现代人都一头雾水,还是统统放在图书馆里作为古籍供读者瞻仰吧,在之乎者也里找救命良药恐怕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在八卦阵里转圈圈的人,谁都信誓旦旦坚信自己走的是“正途”,同样的病症,张神医说要扶阳,李半仙说要滋阴,一个“辩症施治”就糊弄过去了,于是中医界也是“养生大师”层出不穷的肥沃的土壤。

同理,传统文化泥沙混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不同的人按不同的目的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找到自己认为是“金子”的宝贝。所以,在不少国人连“三个代表”还搞不拎清之前,提倡传统文化应当慎而又慎,不是每一位同胞都有从沙里淘金的本领的。淘金不但是一个力气活,也是一个智力活儿,弄不好,真金被扔掉了,留下的尽是沙子,也不是随便找个河湾抓一把沙子就能找到金子的。

平等、自由、科学、法治是现成的放在那儿免费供应的金子,我们何尝不一面吃着粽子,嚼着月饼一面敞开胸怀接受这些普世价值呢?不过,怀里揣着的那些成芝麻烂谷子,若是不腾出些地方来,怕是容不下多少新东西的。 

咱有些人能全盘接受西医,更有像鲁迅那样宁死不看中医的。可是要在全中国废除中医既无必要也不现实,毕竟科学不是万能,科学有科学适用的特定范围和条件。这就是为什么黄花蒿里找到了青蒿素,不代表用同样的方法在所有的草药里都能找到灵丹妙药;文化变革在一个特定的小范围的地区能有所改观,不代表在960万平方公里上就能立竿见影,所以,“台湾能行,为啥大陆不行?”和“故宫能有如此完美的排水沟,北京为啥不能”一样——too simple, too naï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