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与我
文章来源: 牛男牛女2006-11-09 21:44:35




很久很久以前, 我想是我刚开始记事吧, 大盖也就是一两岁的时候, 父亲的单位包场, 我被迫在大剧院里看了平生第一场歌剧, <<沂濛颂>>. 讲的是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一伤员在沂蒙山里掉队了, 昏迷不醒, 被一小媳妇儿搭救. 小媳妇儿为了救伤员, 将自己还在襁褓里的孩子放到一边, 用自己的奶水喂伤员 … 最后伤员不仅醒了过来, 伤口还迅速愈合, 终于赶上了部队. 现在想来情节其实是很引人入胜的呢, 歌颂的是军民鱼水情. 记得我先是被明亮的舞台灯光新奇得瞪大了眼睛, 继而却被没完没了的歌声唱得昏昏欲睡. 睡前小媳妇儿手里端着碗在唱, 醒来之后小媳妇舞着碗掂着脚还在唱. 睡了几觉, 始终没等到看她是怎么喂伤员的! 于是觉得歌剧太慢, 太假! 根本比不上小兵张嘎好玩.

后来还看过拍成电影的歌剧 <<洪湖赤卫队>>. 感觉有意思多了, 不过还是很假啊, 连坏人做坏事之前也要唱上一段! 好人受重伤要牺牲的时候更是唱得气吞山河, 好象重生了似的.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 拒绝去剧院看任何歌剧, 虽然我从小喜欢文艺, 还常常登台表演独舞.

幸福的日子过得就是快,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 人微微发福了,舞鞋已被扔到不知那个角落里了,我不喜欢歌剧的感觉也早已淡化得没影了. 于是有一年冬天挤进百老汇看了一场著名的<<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那富丽堂皇又变幻神速的场景,和克里斯汀天使般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了我.而与此有强烈对比的Phantom 悲惨黑暗的往事,以及他还没被邪恶完全淹没的善良,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从剧院里出来,却丝毫感觉不到严寒,一路在隆冬的黑夜里狂奔...

从此,我迷上了<<歌剧魅影>>,也由此爱上了歌剧.我买了<<歌剧魅影>>的CD,去上班时听,送孩子时听,买菜回来的路上也听,每次都会有要一起高歌的激情.  

后来韦伯亲自制片把它拍成了电影,我马上收藏了影碟.尽管已经有八千万人次在剧院里看过这部歌剧,这次电影版的发行仍造成了轰动.我甚至认为这个电影版从故事的发展到人物的表现都比舞台上演的更好看.不知已经在家里看过了几回, 连小儿也从头至尾看了两遍. 直到有一天小儿一边玩着变形金钢一边哼唱着里面的"Music of the Night"…… 我不尽感慨万千, 好的歌剧其实是没有语言和年令的界限的啊. 要是我看的第一部歌剧是<<歌剧魅影>>该多好! 我就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错过高雅的歌剧, 而只知道跳舞了.

写到这里, 我不禁哼起"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he-re…", 用我那略带磁性的嗓音.


后记:
亲爱的, 读者朋友们, 城里有资深学者发话了, 说<<沂濛颂>>不是歌剧而是革命现代舞剧, 里面的歌都是幕后配唱的. 仔细回忆一下, 好象是那么回事. 都怪我当时太小, 而且仅有的一点注意力都被小媳妇吸引过去了. 特此亡羊补牢一下. 改天我唱"我给亲人熬鸡汤"给你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