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的传说
文章来源: 俗语2007-01-23 21:11:08

最近万维五味里大家都在写怀旧文章. 我也忍不住想怀一下, 今天俗太特批了10分种的加时看网, 赶紧怀个古的. 这段古我也是小时候听来的.

北京的天安门前西侧,(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大会堂)原来是一大片非常高档的大宅院.据说清朝时,那些有钱的官员们为了沾点皇城的福气,显摆家里的阔气.都竞相在这里买地建宅.而且是一家比着一家,家家建筑别致,庭院幽雅.给当年的北平增加了一道景色.咱家的老宅就在一条叫"大四眼井"的胡同里.由于跨度大,门牌就安了8号和9号两个号码. 大门上雕刻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大红对联. 门口的灯笼晚点朝熄.非常气派.

大宅里住着上百口人.曾祖父在时不让分家.一天三顿用餐可就热闹了.食堂摆着十好几桌,每人都有固定的位子.到吃饭时,管家摇铃通知各房.逢年过节包饺子,由厨房先和好馅揉好面.再摇铃通知各房的下人到厨房领料回去自己包.包好了再送回厨房下. 前院的大池塘里养着许多大红鲤.丫头小姐们常喜欢把吃不完的拿来喂鱼.听着就觉得好玩.

解放后,为建人民大会堂,这一片都被拆了.住在这里的人们就象一堆历史灰尘,一吹而散.那家家幽雅的庭院,转眼变成了雄伟的大会堂.我一直想找出当年的繁荣景象.钻进古沟里淘了一下,贴出几张照片.有老人说这张很象咱家的大门.可惜没法看到全景了.那些精细的雕刻,别致的建筑也看不见了.听说北京能买到50年板的"北平大地图"还能看到那几条胡同所在.

再回头看看这一百多年的快镜头. 一座座豪宅建起来, 一次次朝廷易权位, 一阵阵枪炮隆隆声, 一刹那小宅变大殿.这可真是:

轮回路转几沧桑
昔日老宅变会堂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