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京路(七)
文章来源: 牛奶瓶2007-02-22 06:59:24
不知是奶瓶体力不济,走得太慢;还是南京路太长了,走不完,这整整六个星期过去了,从外滩才走到浙江路。原来的《闲话南京路》系列,计划四篇,从外滩到静安寺一个月搞定。可未曾想,这一下笔就收不住了。是奶瓶说话啰嗦;还是南京路故事太多?



后四大公司


从南京东路向西走,过了浙江路,这里有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骄傲:被称为“后四大公司”(为何叫“后四大公司,我也不知道)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中国百货公司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三四年在此兴建。

图一:先施公司(现时装商店和东亚饭店)与永安公司夜景


我对这四大公司知之不多。就是觉得那个永安公司不断更名,颇有意思,过去是永安公司,后来为第十百货商店,一九六六年为东方红百货商店,后又改回第十百货商店,改革开放后叫华联商厦,前年又恢复为永安公司。一个商店的如此更名,不也恰恰反映了时代的变换和岁月的沧桑?

上海时装公司是我过去经常光顾的地方,结婚时做的一套西装就是在那托熟人量身定制的,至今穿来尚合身,只是上装纽扣是扣不上了;我出国前又去做了一套,也是如此。此番回国,去兜了一圈,还是那样拥挤不堪。柜台小多了,品种多多了,价格也高多了。才兜了两层楼就化了我近一个多小时,还人挤人的,心里不断地嘀咕:“Excuse me; excuse me……”



永安休闲美食文化街


永安公司和先施公司一圈兜一下来,是够累的,觉得有点饿了;一抬眼猛得发现,在对马路永安公司和南新雅之间的小过道新开了一个永安休闲美食文化街


图二:永安休闲美食文化街2006.9.29


小街颇有特色,两辆老式的有轨电车车厢,里面隔开来几个不同的风味小吃作坊;窗口权当作售货柜台连带着收银、发货。一辆旧式的汽车,油漆一新,也是一个小吃窗口。风味小吃来自全国各地:如西安的牛肉饼、重庆的谭肥肠、南京老鸭粉丝汤、老北京的冰糖葫芦、上海新长发糖炒栗子、蒙古特色烧烤、还有港台来的许多风味小吃……不一一列数。每个小吃窗口前都聘了一个喊生意的先生或小姐;那高低不同的各地方言也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这许多的风味小吃,看的我眼花缭乱,真不知道吃什么好;太多的选择就是无从选择。

图三:小吃窗口的招揽生意的喊话先生



经过眼睛、胃部、口水和大脑的集体领导,以及再三反复地观看、比较、挑选、甄别,最后正式拍板决定:奶瓶喜欢食辣,而四川之辣,辣于上青天,就要了一碗“潭肥肠”,而且是最辣的那一种,七元一碗;奶瓶喜欢食面食,正好旁边就是著名的西安牛肉饼,二元一个。总计人民币九元整。

图四:四川重庆“谭肥肠”麻、辣、香





图五:西安香酥牛肉饼



图六:不一会儿,饼没了;汤碗底朝天


找了一个僻静的小桌坐下,四周无人;几分钟后,犹如风扫残云,饼没了,汤碗底朝天。真得都没反应过来是什么味道,反正是好吃。春节将至,有网友回国去,路过上海,可千万别错过哟。

吃饱喝足了,坐在那儿想了一想。这休闲美食文化街的创意倒真是没说的:在南京路这样一个寸土之金的地方,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小是小了点,但在这长不足五十米、宽也就五米的小地方能吃遍天下美食。真所谓是“螺丝壳里做道场”,不容易!



食品一店和它的两个卫士


不知道近几年去过上海食品一店的朋友们是否注意到:上海食品一店──上海最大的食品商店正面的布局,满有意思的。正门门面是上海第一食品商店,红艳艳的中国字“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镶嵌在外墙上;在左边的英文店标下是“必胜客”比萨饼,右边的英文店标下是“麦当劳”快餐。



图七:第一食品商店和它的两个“卫士”


上海食品一店里面是人山人海,几乎每个柜台前都排满了购货的人们。由于习惯了超市的购物方式,对于这种每买一种食品就得排一次队、付一次款的购物方式,有点不习惯了;但无可奈何,回乡随俗嘛。

你别说那两个“卫士”也是顾客盈门,可以这样说我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任何一个“必胜客”和“麦当劳”都不曾见过如此的长队。你好、我好、全都好;你得利、我得利、大家都得利。



岳父大人的故事


岳父十几岁从宁波到上海南京路学生意,就是亨得利钟表公司旗下的钟表店,在南京东路西藏路口。


图八:亨得利钟表


岳父从四十年代初期到八十年代未,一直在那里工作直至退休,近半个世纪时间,是南京路几十年变迁的历史见证人。当初我刚认识他的女儿时,我告诉他我是当过兵的,我父亲也是当过一辈子兵的。他欣然地接受了我,他告诉我,他在南京路上工作了几十年,什么样的兵都见过:有日本兵、英国水兵、美国大兵、国军、军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那年──也就是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时的那天早晨,他打开店铺的门一看,南京路上挤满了穿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的战士。我岳父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祘是个小知识分子了,也识得不少字,他对我说:当时评介中国人民解放军,别的不敢说;但有四个字来形容绝不为过:秋毫无犯。

是呀,我们连这些六、七十年代入伍的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是每天必唱的;而且我们也是身体力行的,(上次从大凉山来的网友说过,肚子饿了一使劲,一把勺子弄断了,还自己掏钱赔了,那时他一个月才几块钱的津贴呀。侬想想看多少“塞古”呀。)现在,据报载: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内部也出现了极大的腐败,真是令人心寒啊。我当兵所在的海军,一个堂堂的副司令也为此身陷囹圄。过去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不倒的钢铁长城;还有一句话:“撼山易,撼解放军难”。再不整治,长城基石已撤,钢铁长城岂有不倒?撼解放军何难之有?还我中国人民解放军!



泰康食品店和它的江南一绝


我岳父钟表店的对面是泰康食品店,它是一个厂店合一或者叫做前店后坊的商店。过去以它的饼干闻名于世,它的饼干酥而不碎、甜而不腻;一口咬下去,不用嚼,含在口中立马化掉。五、六十年代它那个香草饼干是我的最爱,不知那个时代的中、小学生们可有同感?不知是我的口味变了,还是它的饼干变了,泰康的饼干已不再引起我的兴趣。这次引起我的兴趣的是它的“江南一绝”。



图九:泰康的“江南一绝”── 蟹黄汤包


从泰康食品店的店铺往里走,碰鼻子拐弯,撞脑袋上楼。突然眼睛一亮,“江南一绝”四个大字跃入眼帘。所谓“江南一绝”就是上海人所说的蟹黄汤包。墙壁上还贴有蟹黄包的简介以及如何品尝。“一定要记住十二字要领: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吮汤。”否则会汤汁四溅,伤及口舌。

坐定之后,要了一盘(只有一只)。五分钟左右,服务员端来我的包子。哇,真是个天造尤物:那圆圆的包子,丰腴饱满,雪白细腻,玲珑剔透,琼汁在内,摇摇欲滴。

图十:天造尤物──蟹黄汤包


我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敢又不忍下手;我总觉得它像个什么东西,但又说不出口。我们对峙了一分多钟,还是那位细心的服务员女孩看出了我的窘态,递给我一根吸管,并告知要慢慢地插入,不要心急。“嘿”,真是味道好极了,我无法形容,只有您亲自去品尝一下,才能体会个中滋味。(想象力丰富的中年以下含中年的男性网友慎入)。



新光影剧院和它的功能转变


不在南京路上,但与南京路仅一条马路之遥的新光影剧院是不能不说的。从泰康食品店和中百一店中间的六合路进去,走几十步就是一条小小的马路──宁波路;在这条小小的马路上,有一个小小的影剧院──新光影剧院。别看这小小的不起眼的影剧院,又躲在南京路的后面,过去那可是上海电影局专门放、参考片和过路片的地方。所谓内部片,就是有级别限制的,不能外传;参考片就是搞电影工作的,作为学习用的;过路片就是在上海仅一、两天时间,马上要到另一个地方的。记得是74年吧,有一部美国拍的记录片,是讲人类登月的。那时周总理指示全国观看,但有一定的级别,部队是23级以上干部才能看到。我真不知道这类电影为何是内部片?这种记录片比“满城尽带黄金甲”要文明得多了。若干年之后,当我们的国门打开后,我才恍然大悟:那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如此那个,居然能送人上月球;而我们却在这里“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哩。五十年代后期,提出“赶英超美”;到那时已经二十年过去了,不但未赶上,更未超过,还着实差了一大截呢。你说那种电影在那种年代能公开发行吗?岂不是长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我和我太太就是在那个影剧院认识的,我们共同看的第一部影片是《牛虻》。从此以后,我们就一发不可收拾,从一点点走向更多的一点点,在那个影剧院我们相近、相亲、相爱、相结合。因为我岳母大人就在那个影剧院工作。近二十年来,我们不太去那个地方了,太忙了───结婚、生子、读书、签证、出国、学位、生存、发展。但一个有情感的男人是不会忘记给他带来甜蜜的地方、带来幸福的地方、带来某些温馨的地方,他会永远记住那个地方的。


(未完待续)

♥ ♥ ♥ ♥ ♥ ♥ ♥ ♥ ♥ ♥ ♥ ♥

下个星期就我们全世界的华人的传统节日───春节。

奶瓶借文化走廊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伙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年比一年好。









《闲话南京路系列》>>>


... 《闲话南京路(一)》

...《闲话南京路(二)》

...
《闲话南京路(三)》

...
《闲话南京路(四)》

...
《闲话南京路(五)》

...
《闲话南京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