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豪寺(Dream House) (一)花园洋房
文章来源: 華西車城2023-05-24 17:52:00

居所,生活与繁衍必须的栖身之地,随着时代的步伐加上地域的演变,反映了我们的社会进化,缩放了人生经历的过程,回味是无奈的、有趣的、甜蜜的、幸福的......

======================================================================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刚刚开始摒弃闭关锁国政策,意欲向世界慢慢开放的时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出生的一代青年,终于有了像他们父辈那样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也就是了解所谓课本上的资本主义与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的真正内容。花园洋房,则是指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先进国家最有代表性的标致之一。

中国传统的青砖大瓦房,一套接一套多达几进的大宅院,成功留洋海龟自建西式宅院中的洋楼,曾经也是中国人民富裕财产的象征。然而这些财产的主人,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和史无前例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到来,几乎都倒了大霉,房屋充公后能够保住小命的主人已属万幸。躲过破四旧洗劫的青砖瓦房、气派的大宅院和身世显赫的洋楼,已是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大量涌入的社会底层市民,塞满各个房间,院子内外四处炊烟,和睦相处的市民们俨然主人一般,虽然谁也没有受政府保护的那纸法定产权证明文书。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苏联老大哥革命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广泛地被复制。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员,自是身体力行,在社会主义高潮下迅速建立的人民公社和大机器制造工厂及矿山,基本没有考虑人民生活的舒适欲望,成群的职工宿舍提供了国营工厂、矿山、教育等机构从业人员必须的生活、繁衍空间。这种密度惊人煞似集中营的多层建筑,成为中国社会最为普遍的住房结构。上下班,乃至工间操的铃声都忘不了在职工宿舍安装一个,够得上半夜鸡叫故事的现代翻版。

职工宿舍楼

单位宿舍,也算是国家职工可以引为豪的优越感之一。具有一定资历的员工夫妇,最终也许能够由所服务的单位分得一套这样的住房。大学毕业后人生最辉煌的前十年,单位职工舍,就是我们奋斗、努力、争取和追逐的目标之一,有了这块立锥之地,才会有温暖的小家,爱情长跑始达终点,开花结果自然离不开宿舍这块土地。

刚刚进入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话: 城镇居民

“可以购买房屋,也以可自己盖。不但新房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住宅出售以后,房租恐怕要调整。”

此后,赵紫阳政府具体拟定了中国住房改革的政策并实施,八十年代中期,单位在政府补贴刺激房屋销售的前提下公开出售职工宿舍给员工,然而胆大购买者寥寥可数。不光是因为员工们哪来一大笔资金购买住房,更因没有人相信住房可以买卖的政策,再就是不愿成为被枪打的出头鸟,随大流观望是最安全的举动。

一九八六年,冒险成为本单位那百分之三点五愿意且胆敢自购房屋的职工之一,我第一次获得政府颁发的房产证明书,拥有了自己的住房。然而,此时拥有的只是峰巢般的集体宿舍之一隅,离梦中花园洋房还差十万八千里。

花园洋房之所以如梦, 自然是居住环境的巨大差异,让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想入非非了。市民们普遍的三代同堂,或是城市蜗居, 拥挤而又毫无隐私可言。 芸芸百姓们养儿育女,长大成人的最初出发地,中西方社会竟然有着天壤之别,思想开放政策让人们对所处的社会现实有了幻想的空间 ......

to be continu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