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能呼风唤雨,必有天才之处
文章来源: 润涛阎2012-07-06 06:38:40
虽然韩寒的草包本质已经彻底暴露,但根据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说法,韩寒能有数以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粉丝,肯定有他天才的地方。我没有读过韩寒的书,对他的了解都是从倒韩轰轰烈烈后才开始的,但也是零零散散地读了一点他的有数的几篇文章而已。好在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及其方便的信息获取途径,韩寒的视频便是直接了解韩寒天才地方的窗口。

有心人把这些视频一一分析,并写出评论,给大家节省了很多时间。下面就是一位网友的作品总结,把韩寒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视频都逐一分析,并列出主持人与韩寒对话的关键话语。您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把这些话语与评论看完,这比把全部视频看完要省很多时间。韩寒作为千年里三个之最:文坛历史上最大的诈骗犯、文学白痴程度最极端的作家、历史上骗人时间最长(13年,被骗的人也最多),韩寒事件不是一般的造假事件。

当你看完韩寒的这些言论之后,你闭上眼睛思考一下便知为何韩寒是天才作家,为何有如此多的粉丝上当受骗,为何至今还有部分韩粉紧紧跟随他。当然,假如您周末有时间,看一看这些视频,比电影还好看。毕竟韩寒事件是重大的历史事件,牵涉的媒体之多人员之多甚至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我在以后的文章里将给出介绍,非常震撼。

【转帖】韩寒视频分析汇总 (作者:sleepwhile)

古往今来,“常识、常理”是人们判断一切事情的起点,也是根本点。即使对司法问题,像美国这样的法治国家,也主要靠“案例法”和“常识法”。由12个并无专业法律训练的普通人组成(随机抽样产生)的陪审团来裁决有罪无罪,而法官则更像个“协调人”,就是极为看重“常识”的表现。

本文大致梳理了通过韩寒视频节目而看出的问题,给懒得花功夫去看视频的读者们一个概貌。这些问题用最基本的常理就可以推出韩寒是假作家的结论。

 一、对自己的作品“一问三不知”

对话韩寒(2000年CCTV)(http://video.sina.com.cn/v/b/34940196-1442483171.html 第23分处)

主持人:韩寒你自己的这本书,《三重门》这个名字,是取得有意义的吗?

韩寒:恩……这个名字,你们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吧。

主持人:我发觉刚才有一位小姐,她说得很好,三重门呢,就是大人社会为我们青少年设定了初中、高中、大学,韩寒是过了一重门,第二重门就离开了。

韩寒:不过好象我当时《三重门》也没有这么想吧。

主持人:刚才那位小姐……

韩寒:那是她想的。

分析:对用“第二重门就离开了”比喻他辍学,感到是暗示他学习不好,因而不满,但对《三重门》何意,依然竭力回避。

主持人:你自己的想法呢?那个《三重门》是什么意思?

韩寒:我也不知道,我觉得这个名字可以做很多种解释……

分析:企图偷换概念,用《三重门》可能有的不同字面解释来代替把书起名为《三重门》的本意。

主持人:那你怎么会想到取这样一个名字呢?

韩寒:我忘了。

分析:韩寒在被问及为什么取《三重门》这个书名,回答说“忘了”,对此,现在韩寒的解释是,他并不是真忘,而是当时气氛很对立,“我完全是不想搭理一帮笨蛋”。但是后来韩寒在中山大学附中对300多名中学生的对话,当韩寒被问到《三重门》的情况时,照样说“我忘了”、“我不记得了”,而韩寒不会把该校师生都当成笨蛋吧?

网易采访(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7SHKhe0cT8/  第16分12秒处)

主持人:你是很忠实地去记录你的在赛车方面的事情呢?

韩寒:对的。

主持人:还是有一些虚构啊?

韩寒:呃,不会有任何的虚构。

主持人:或有一些结构上的考虑呢?

韩寒:只是一些赛车,或者一些游记,在当地一些地方,我看到有一些想法,然后会写下来,跟别的都没有关系。

主持人:你在那个书(《就这么漂来漂去》)里面写得很煽情说,给你排气管的声音,然后你就感到……

韩寒:噢,这不是我写的

主持人:不是你写的!?

韩寒:我不知道出版社哪儿摘的放在后面,我自己都觉得很别扭,让我看得好肉麻啊。

主持人:我也觉得很肉麻。

韩寒:因为这完全不是我写的。

主持人:啊?

韩寒:特别不是我的话

主持人:哦?

分析:2月16日网友“道前子”发博文《证人证据俱在,请韩寒先生兑现你的悬赏诺言》,声称这是韩寒代笔铁证。18日韩寒通过成都商报记者发表回应。20日方舟子发表博文《韩寒作品<就这么漂来漂去>有人代笔的两条铁证》。

韩寒的回应:这段话是我所写,只是我并不赞成这段话的观点,当时采访时我觉得自己不可能说出这种话才矢口否认。

方舟子的分析:网易主持人试图念的是《就这么漂来漂去》封底的一段话。韩寒很着急地打断,声明那不是他写的,是出版社加的,觉得这段话很别扭、很肉麻。出版社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会在封底上擅自加一些话,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韩寒不知道这段话是出版社从哪拿来的,而其实这段话是从该书正文第一章最后一段(第5页)摘录下来的。出版社编辑认为这段话是全书最精彩的文字,所以不仅把它摘录出来放在封底,还放在扉页的本书介绍中和作为第一章节的摘要,先后出现了四次。然而对该书最出彩的这段话,韩寒却说不是他写的,而且不知道这段话是从哪来的。

主持人:书名为什么叫《就这么漂来漂去》

韩寒:“我朋友给我想的,我觉得好就用了,不是我自己想的。”

主持人:什么朋友?

韩寒:一个比较好的朋友。

主持人:那他建议你用这个名字的时候有没有说用哪个“飘”,“飘零”的“飘”,还是三点水的“漂”?

韩寒:没有,我自己就电脑上面随便打的,我…我都不在意用哪个“漂”。

主持人:哦,我还以为三点水是“漂移”的“漂”。

韩寒:没有,可能是电脑自己默认的吧。
 
韩寒新浪独家访谈(http://v.ku6.com/show/EWDbjFLp98Z1yxVM.html   第12分26秒处)

主持人:刚才有一位网友在网上问了好几次说,“韩寒看到你的书里(《就这么漂来漂去》)的最后一个章节写到,有一次赛车失败了,然后就哭了。”是这样吗?

韩寒:没哭!有哭吗?哈哈,没有没有。(韩寒尴尬地俯身拿起书翻起来。)

主持人:你为比赛失败哭过吗?

韩寒:没有没有,这个……我们下一个问题,嘿嘿。

分析:显然,韩寒没有为赛车失败哭过,他不知道而且很惊讶书中居然会说他哭了,急着当场翻书求证。对自己的新书内容陌生到如此地步,两处谈起都出错,说明这书不可能是他自己写的。
 
韩寒中文网采访韩寒视频实录(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9BrjffzWg0    第33分28秒处)

主持人:你是打五笔的吗?

韩寒答:不,我是打拼音的。

主持人:那个《像少年啦飞驰》里面那个人是打五笔的,我还以为你说的是你。

分析:韩寒笑了一下没有回答。以前韩寒说该书写的是自身的经历。
 
2005年11月,韩寒东方网采访(http://video.sina.com.cn/v/b/19383032-1348175163.html   第1分42秒处)

主持人:你现在回首看一下《三重门》,会不会觉得当时写得比较幼稚?

韩寒:噢不,哈哈,我没有回头看过。

主持人:没有回去看过?

韩寒:对。

分析:《三重门》是自己的成名作,居然没有回头看过。大家可以用常识来判断一下,如果是自己写的作品,而且还是成名作,为什么韩寒居然没有回头看过呢?
 
(第6分26秒处)
主持人:这边有32号网友,他说,他认为你的《长安乱》写得很乱。你对这本书满意不满意?

韩寒:乱是有点乱,但是我很满意这本书。

主持人:自己有什么评价吗,这本书?

韩寒:(瞠目结舌了几秒钟,挠头笑着说)我觉得还是要谦虚一点,我就不评价啦。

主持人:没关系,可以随便说说嘛。有没有看过自己写的书?

韩寒:我写完以后基本上就不看啦,连着错别字一块就交给出版社了。

主持人:就全部交给他们搞啦?

韩寒:对。然后拿到书之后自己也不是很愿意全文地去看吧。

分析:今年面对质疑的时候,韩寒在凤凰视频专访中说:“而我是一个特别特别爱惜自己文字的人,把小说给出版社的时候,包括现在出版社改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我是对文稿有异常可能洁癖要求的人……”。而韩寒在“凯迪社区猫眼看人”发表的《韩寒:请你们理解我的愤怒和无奈——就与方舟子之争答凯迪网友》中说:“我是一个非常爱惜文字的人,出版社要修改我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词语我都会反复的确认的争取”。韩寒,你今年说这些话,是没有哪个编辑会傻愣愣地出来反驳你,但是你要记得几年前自己是怎么说的呀!
 
2007年6月,凤凰非常道何东访谈(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DUymn-JJdw/   第92分19秒处)

何东:有传说《长安乱》可能会写续集,这个事有没有答复?

韩寒:我以前是这么想,但现在我都忘了《长安乱》写的是什么了。我其实安排的是可以续集,我做过字数统计,写一半,我觉得字数到了10万字左右,我就结了,就出书了。
   
何东:《一座城池》,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韩寒:我觉得你去问语文老师比较靠谱一点,因为他们的语文老师肯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何东:有人说《一座城池》里描写的,看来看去就着了三场火,是不是韩寒你不这样就表达不了这种状况。

韩寒:我觉得写着火挺好玩的,写三次着火?我真的觉得这真的是一件挺荒诞的事,我印象当中只着了两次,那可能是我自己忘了。

何东:《零下一度》做了一个合集,第一篇就是《第三个人》,里面讲你当时对独立做一个人的想法,其中还举个例子,四个人在那儿讲话的状态……

韩寒:其实我已经完全忘了这篇文章写的什么意思了,我也没有记忆我要渴望表达过一些什么东西,完全不记得这篇文章。
 
2001年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

主持人:为什么把文集的名字命名为《零下一度》?

韩寒: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我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谁知道呢?我也不知道。

网友:我们看到在新浪上说,你要简单介绍你的新书,你介绍一下好吗?

韩寒:不大好介绍。我也不知道描述什么,好的东西往往是难以形容的。

分析:总而言之就是不谈作品。
作家愿意谈自己的作品,就如同母亲愿意谈自己的孩子。很多人可能有这种经验,如果跟一个女性交谈,无论她是一个多么不健谈的人,只要提到她的孩子,她立刻滔滔不绝,立马成为“演说家”。这跟作家被问到自己的作品时有极大的相同性,这里起码有三个共同的原因:一是熟悉(全世界没有任何人像作家本人或母亲那样,熟悉自己的“孩子”),二是艰辛(都付出孕育和培养的心血),三是自豪。尤其是当“孩子”有出息时,做母亲的就更加骄傲,更愿意谈。作家同样,甚至有人说,那些名家谈起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比谈论自己的情人还要来劲”。
所以,韩寒的拒谈自己作品,对自己作品一问三不知的情形,绝对不合基本常理。
 
二、对其他作家、作品像白痴

这世界上任何一个所谓的作家,无论他是否被伪文化人们吹捧,只要他说不需要读书、看名著,就可以自己写出名著的话,他不是骗子,就是高玉宝。“还行吧”“一般”是韩寒对所有被问到的作家和作品的标准回答。
 
2001年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

网友:如何看待鲁迅时?  

韩寒:我觉得鲁迅好像不是一个作家,是一个革命家。(分析:鲁迅参加了哪些“革命活动”?鲁迅的小说、杂文难道是他父亲代笔的吗?)

网友:喜欢他的文字吗?  

韩寒:还行吧,感觉一般。

网友:台湾作家中比较喜欢哪一个?李敖、柏杨?  

韩寒:还行吧。

网友:最崇拜的老作家是哪一个?  

韩寒:一般。

网友:喜欢的外国作家有哪些?  

韩寒:我不看外国作家的东西,我很少看文学作品。

主持人:有没有看过郭敬明的东西?

韩寒:没有。不光是他,所有人的几乎都没有看过。(分析:回避了所有问题)

主持人:那你主要看什么?  

韩寒:看报纸。

韩寒对话陈丹青

陈丹青:你完全不看别人的小说?

韩寒:以前上学的时候看。

陈丹青:你看过谁的?

韩寒:那还挺多的。(分析:故意避开谈论作品。)

陈丹青:就是80年代这些人的东西,你都看过?

韩寒:还不是,其实我看得多的是“五四时期”的。(分析:那你谈谈“五四时期”的作品吧。)

韩寒:(五四)那个时候人的文字好。他们写文章当时还很讲究这种文字的魅力。他们会把一个东西表达得很有意思。文笔会很好。

分析:五四时代,白话文还在学步阶段,几乎哪个人的作品里都能挑出一堆诘屈聱牙、文法不那么顺的文字。思想条理清楚的也找不出几个。他们真正的可取之处,是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而不是今天文坛随处可见的撒谎、炒作、玩世不恭。韩寒说他的书《1988》原要改名,因跟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1Q84》撞车。主持人问他怎么看村上春树,他说村上春树“有非常好的情怀,进步的心态,不那么罗嗦”。
分析:这种泛泛之谈可以放在一百、一千个作家和作品身上,但恰恰不适合村上春树。非常好的情怀? ——充斥色情;进步的心态?——颓废孤独;不那么罗嗦?——900多页(英文版)的故作高深。
 

三、历史、文学、文艺等任何知识都没有

土豆网韩寒回应“代笔”事件(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Y0YymUSIqA/?resourceId=94047721_03_05_02  第15分钟)

韩寒:他们说,我的文章像一个经历文革的人写出来的,但我想告诉他们,他们现在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文革行为。包括原来最早延安整风的时候,康生、姚文元,他们把不同的人隔在不同的房间里面……
分析:延安整风时姚文元只有10岁。韩寒在作品里用了大量的党史和文革知识,但是讲话中却能把姚文元和延安整风联系起来。
 
腾讯网韩寒独家专访

主持人:有一句话叫做“文人相轻”。比方说,你平时根本就不太看一些其他作者的书?

韩寒:是哪个“qin”嘛?“亲热”的“亲”?(分析:韩寒语气、表情平静,没有调侃的意思。)

主持人:“轻视”的“轻”。

韩寒:我觉得,我倒是挺……

主持人:挺“重”的?(分析:只能主持人自己圆场。)

韩寒:呃,我的确不看别人的小说,那是因为我没有必要去看别人写的小说。我现在需要的是大量的资讯。我自己有脑子,我可以想,知道我需要写怎么样的小说,我想写什么样的小说。我没有必要去看别人的小说来获得一些创作的方法。

分析:如果韩寒不懂“文人相轻”被视为文坛的笑话,那么《光荣日》的出版则隐藏了对读者的欺骗。原因如下:1、此视频访谈日期为2007年7月20日。2、2007年6月第一版发行署名“韩寒”的《光荣日》中却引用了“文人相轻”,原文如下:“离开最近人的头凑近了电视,大声念道《文人何苦为难文人》,介个讲的啥,是文人相轻吗。众人哄道,文人去相亲,谁要啊。”
 
凤凰非常道何东访谈

何东:儒学作为国学在今天被推崇,是功还是过?

韩寒: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儒学,我不知道什么是《红楼梦》,我都没有看过,以前他们选秀的时候问我,你对这些女演员怎么看,我说我不发表看法,到后来他实在是逼着我要说,我说我跟你说真话,我连《红楼梦》都没看过,你跟我说的名字我都不知道是谁,我也真不知道中国的所谓的儒学,所谓的什么学什么家的,他们具体是个什么内容,我真的是不知道。

分析:“什么学什么家的”都不知道,既不阅读外国作品,对古文也“看起来很累”,怎么在《杯中窥人》中信手拈来古文和古人了呢?怎么在《三重门》里旁征博引51部中外著作的呢?
 
韩寒:当年所以能留下名著,是因为当时条件差,人们没什么可看的,就只能看那几本东西,所以才流传下来。现在再也不会有名著了,因为可看的太多了,所以谁也别想写名著,都留不下的。

韩寒:拍电影最关键的不是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排在第一位的是让投资者收回钱。
分析:一个对艺术一窍不通,也毫无兴趣的人。
  
无论是跟陈丹青对谈,还是接受何东采访,韩寒都表示了他不看书,只看一堆国内的报纸。他也不通过代理器上外国的网站,“国外那些对中国的看法你能想象得到”,“其实我都不想看那些。”原来韩寒的全部知识来源就是被他嘲讽的官方媒体。

除了看官媒报纸,韩寒还有未成年儿童的兴趣——打电脑游戏!他说跟男人在一起就只能打牌、玩。韩寒就靠玩、打牌、踢足球、打桌球、打电脑游戏,就打出个天才作家,这难道不是羞辱所有真正写作的人吗?

这个宣称自己是“上海大金子”,自己就是“文学史”的人还说,“我不喜欢看小说,我就喜欢看杂志,军事类的东西。”“我自己会写,干嘛要看你们是怎么写的?”“我觉得我不需要借鉴,也不需要启发。”“很多人说我高中毕业知识面很窄,但是我想我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比全中国任何一个作家都要多。” (《南方人物周刊》访谈)

说上述这些话的人,难道不整个是一个无知无畏、玩世不恭的小混子吗?看韩寒那些视频,韩寒别说是个“文学天才”,连“文学蠢才”都算不上。他根本就和文学、文字毫无关系!而这样一个人,居然成了中国最红的作家
 


四、对写作陌生、冷漠

王朔韩寒铿锵对话

陈辰:那你写博客都在什么时候写,都是在深更半夜写吗?

韩寒回答:其实倒是挺少的,也不耗费什么时间。

分析:这明显不像是一个写过很多有影响力的博客的人的感受。韩寒那些博客,真的“不耗费什么时间”吗?而且更怪的是,韩寒马上转话题,明显回避谈“写博客”。他非常生硬地把题目转到跟这个毫不相关的他有一天在路上捡到一只猫,怎样送医院,做X光,尾巴剪掉手术等非常详细、甚至琐碎的事情。好像一个小学智商的善心孩子,而根本不是一个小说家,更妄谈当红政论博客作家。我相信这一点任何看这个节目的人都能感受得到。那么韩寒为什么要避开他“怎样写的博客”这个话题呢?
 
凤凰非常道何东访谈

何东:赛车和写作既然可以分开,他两个给你互相带来的分别美妙的感觉是什么?

韩寒:其实赛车它的过程当中,你是挺难感受到,对我来说,我是没有觉得有什么刺激,一个好的车手是可能不觉得赛车好刺激,我觉得那就太不专业了,美妙更多是有了好的时间,好的成绩,或者说自己觉得车调得非常好,但是一半一半,有的时候当车调得不好的时候,你也觉得特别的不好,特别的不美妙。

分析:韩寒说起赛车来侃侃而谈,可是竟忘记回答对写作的感受了。

何东:每天在博客花多少时间写作?

韩寒:十几、二十分钟吧。

分析:韩寒同时说,这十几、二十分钟中,他主要是看看新闻,娱乐新闻,八卦,或是汽车论坛什么的。大家算一下,去掉这些,韩寒真有时间写博客吗?韩寒还清楚地跟何东说,他不在word上打东西,也就是不在上网前写好,而是上了博客后直接在网络页面上打。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是这么写东西的。而且还有一个更令人吃惊的细节:何东说韩寒的博客标点符号不正确,例如顿号和省略号都不标准。韩寒回答,他不懂怎么打这些符号。然后电视上出现这样的场面,何东指着他手边的笔记本电脑,告诉韩寒怎样按右上边的顿号键,韩寒还疑惑说,那个键上不是这个符号呵。

天哪,一个出版过七部长篇小说,十部政论文集、发表那么多博客文章的中国当红作家和政论家,竟然不知道在电脑上怎么打标点符号?他真的是在“长期写作”吗?
 
何东:写东西,你刚才说,你是有一点抗拒?

韩寒:有一点,有时候我把写东西,当成必须得写完这个(的任务),要不然的话你今年要说的东西没有说,你想办的事还没有办,你今年的收入就不会有。

分析:韩寒坦言不喜欢写作,只是为了赚钱。
 
何东:那赛车和写东西,你告诉我一下,哪个更容易让你感觉到疲劳?

韩寒:那肯定是写东西,写东西是写的时候很疲劳,写完了就不疲劳了,赛车是赛车的时候不疲劳,赛完了就非常疲劳。其实我很多时候把写东西当做一件心事,就像写《光荣日》的时候,其实我内心不是特别愿意写东西,我也不是特别喜欢写东西,就我觉得一来不写也浪费,二来我是的确有一些东西想表达,想写,三来你不写,你光靠赛车的收入是不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的,因为我平时也没有任何的商业活动,这些都不接的,所以你就必须得写一些东西。
 
鲁豫有约

鲁豫:写作是不是很累、很孤独的过程?

韩寒:还可以。很多人觉得写作很累,实际上因为他们写得很差……很无聊。写作是累,坐着累叉腰肌,手也会累。

分析:哪个真正的作家会认为写作之累,累身超过累脑?“绞尽脑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在累胳膊?累腿?还是累腰?哪个真正的作家不知道写作这种“个体创造”是个孤独的过程?韩寒没感觉,大概是因为有爹在替他拼吧?
   
2006年福建卫视《新视觉》

韩寒在把文学定性为“一种娱乐”和“酒足饭饱、人还活著的一种消遣”之后,说道:“所以我觉得已经没有办法,只能破罐子破摔了,反正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甚至连写博客都不应该”。

分析:出自韩寒本人嘴里的那些话,传达的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写作这个职业的不理解和没兴趣但又不能放弃的无奈。 在同一节目中,韩寒后来还说了这样一段话:“生活压力才是最大压力。做一个作者、或者书卖得比较好的作者,是全天下最开心的事情。因为每年只要写一本书,至少可以养活自己,然后平时有大把大把的空閒时间,也不一定要去见人、去应酬。我觉得,夫复何求。天底下最开心的事情几乎就是这个”。

分析:从这两段告白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畅销书作者,韩寒关心的是作品能够带来足够的收入让他去过他真正想过的生活。看起来,对韩寒来说,写作决非一个最佳选择,但他“破罐子破摔”地坚持下来了,因为它带来的经济收益可以将他从生活压力下解放出来、允许他去开心和放松。
 
杨澜访谈录

杨澜:你是不是已经把赛车当专业、而不是像一开始很多人以为他只是在玩票?

韩寒:关键是这东西不好玩票。你别的东西能玩票;写东西呀或者唱歌呀都能玩票,因为你没法分辨好坏,你死活认着我是好的那没办法。但是赛车,因为它是一块儿发车的,快慢大家看一眼都知道。如果你是去玩票,老开在最后一个多不好意思。因为我从小参加各种运动,在学校里面的比赛或者什么的,基本上都是第一名,所以如果不在前面,我会特别难受,我自己不大会允许去那里玩票。

分析:这段话非常耐人寻味。“写东西”是作为“玩票”被韩寒拉进来与作为严肃“专业”的赛车进行负面对比的。对韩寒来说,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赛车检验的是硬功夫,讲究的是公平竞争和荣誉感,而写作则恰恰相反,既不在公开场合操作,又缺乏分辨好坏的标准。韩寒于是只能发出如下的感叹:“因为你没法分辨好坏,你死活认着我是好的那没办法”。从中我们丝毫看不出来一个作者对自己的文笔生涯的珍惜之情,就更别说是一个文学天才为自己的才华得到了承认而感到的满足和骄傲了。
 

五、在采访中自称被“代写”

韩寒中文网采访韩寒视频实录(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9BrjffzWg0    第33分28秒处)

韩寒:喂,哎,术术,你说,怎么了?

术术:怎么,有约会啊?

韩寒:嗯,有个采访。

术术:哦,这样就稍微简单跟你说一下,现在在做一个“我们的18岁”的征文,你能不能写一篇啊。
韩寒:哦,哇,我觉得我还是不写了吧,真的。

术术:只是玩儿,我觉得挺好玩的,我也觉得……

韩寒:真的,关键写不出来,我之前推掉过你们,包括别的频道的那个征文也都推掉过了,代【再?】写就不大好啊。

术术:并不是说什么,就是图你【?】安个名字,又不是第一次了。

韩寒:对,也包括类似的事什么的,也是你们频道,你们网站做的,我都推掉了。我发现不大好,再代写的话。

术术:哦,那就这样。

韩寒:好好,谢谢啊,好,拜拜。
  
分析:从声音辨识、情理分析和上下文关系等方面来看,韩寒所说的确实是“代写”两字,由此证明他曾经被代笔过。后来这段对话的当事人新浪编辑术术却辩解说,韩寒说的其实是“单写”,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她能把如此明显的“代写”曲解成莫名其妙的“单写”,让人觉得她是心虚的。说明她也知道,如果承认了韩寒说的是“再代写”,那么新浪为韩寒代笔的内幕就很难掩盖了。
 
总结

在这些视频节目上,关于文学、谈写作、他自己的作品,韩寒全都回避了。但谈到赛车、女人、版税、名人生活,韩寒却兴高采烈、振振有词。包括自己做面膜,养宠物,怎样换轮胎,哪次赛车拐弯多了,哪次长跑少算一圈,甚至中学时被一个男同学因吃醋踢了一脚都颇有兴致谈。一句话,只要不是和文学、思想有关的,他都可以谈。

正如一位网友所观察的,“只要谈到文学创作、谈到他的作品,他的话就很少,又空又大,从来不谈细节问题。或者东拉西扯,答非所问,这是为什么?能写出《三重门》等大量文学作品的人怎么对文学这个话题如此冷淡?但要一谈起女人、赛车或日常生活,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他却头头是道。”

这难道不太奇怪了点吗:在小说和博客的背后,“韩寒”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幽默调侃、尖锐泼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是真人一出来,空泛肤浅、拉杂琐碎、似是而非;所谓“谦和、羞涩”,其实是没有深刻,没有渊博,没有文学,甚至连自己的作品都弄不清、记不得,像个已经九十岁的人。

在网上可以看到的唯一的一场韩寒的演讲,是在厦门大学,拿稿子念。他很敏感地给自己打圆场说,他是怕不拿稿纸会“满嘴跑火车”。事实上,韩寒除了谈车、谈玩、谈女人,几乎什么都不说,从来都没满嘴跑火车。视频节目中的韩寒,很帅,很斯文,很诚恳的样子,偶然也有些小机智幽默。

如果从只是做了13年的演员,演别人写好的脚本的角度来看,韩寒有他成功的地方;能迷倒很多人,有他的理由。

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被一个演员迷住,而对一个前所未有的跨越三界(教育界——作文考试作弊,文学界——小说代笔,思想界——博客代笔)的弥天大谎容忍的话,那中国人就只配做谎言的奴隶。这个谎,远比什么三鹿牛奶之类可怕!
 
韩寒视频资料

历年访谈
1. 对话韩寒(2000年CCTV)http://video.sina.com.cn/v/b/34940196-1442483171.html     
2. 凤凰非常道何东访谈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DUymn-JJdw/
    韩寒对话非常道文字实录http://ent.ifeng.com/feichangdao/detail_2010_03/04/360053_0.shtml
3. 王朔韩寒铿锵对话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wMzg0OTY4.html
4. 鲁豫有约http://video.sina.com.cn/v/b/54410098-1775460584.html
                          http://video.sina.com.cn/v/b/54410098-1775460584.html#29147336
5.  2001年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3-08/29/content_1053450.htm
6.  韩寒对话陈丹青http://v.hihour.com/hishow/DNUR9FIA.shtml
                          http://v.hihour.com/hishow/T3BBL214.shtml
7.  杨澜访谈录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1OTcwNzI=.html
8.  曹可凡对话韩寒http://video.sina.com.cn/v/b/26450724-1336461972.html
9.  网易采访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9I66O7LY94
10.  腾讯网韩寒独家专访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3h5yNQ1kIY/request_from=cpr
11.  中文网采访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9BrjffzWg0/isRenhe=1
12.  韩寒新浪独家访谈http://www.56.com/u11/v_Mjc1ODQ1OQ.html
 
 网友制作的合集
韩寒(含9部)访谈精选分析合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bJPWiBydvA/?fr=1
真实反映韩寒文化素养视频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wNDQxNDE2.html

转帖到此结束。

据网友Passby提供的信息,最早给出此类分析的是曹长青,但sleeperwhile网友给出的更全面。在此说明。

最后加一张图(来自国内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