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行(20):二道桥国际大巴扎 (全文完)
文章来源: 772007-05-03 20:29:02

这是天山南北行的最后一集。我本来想利用这一集写一点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互动和影响,回顾一下发生在西域的一些历史事件。但是乌鲁木齐的网友们似乎不满足天山南北的美景,还想多看一点这个城市的现状和人文景观。我只好改变计划,再“忽悠”一次乌鲁木齐了。

北疆景色赛天堂,但是中看不中吃,说“秀色可餐”的人,都是吃饱了饭以后说的话。我们饥肠辘辘地从大漠回到乌鲁木齐,就像从天堂重新回到人间,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要去腐败一下。大客车直接开到一个叫“迦穆餐饮”的高级餐厅,这家餐厅装修得富丽堂皇,而且可以一边用餐一边看歌舞表演。吃的都是新疆特色食物,如拌面,烤羊肉串和很多我叫不出名字来的食物。但是这里的食物却和我们在牧区吃的完全不同,这已经是精工细作的宫廷化佳肴了。看来“食不厌精”的中原文化已经开始改变新疆人了。


1. 烤羊肉串

我早就听说,经商是维吾尔族人的长项。果然,在这里见到的大部分是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是有名的。但是到底应该有多少根辫子呢?这次问了一个维族服务员才知道,其实每个人的辫子数目是有规律可循的:没有嫁人的姑娘每增加一岁,就多留一根辫子。给我们倒水的这个服务员18岁了,但是却没有18根辫子。据她解释,因为懒所以没有留那么多根辫子。我心里想,大龄未婚女子少编辫子,有虚报年龄之嫌。


2. 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

歌舞表演很热闹,都是由当地各族演员表演的新疆歌舞。小乐队里的演员都是多面手,可以熟练的演奏多种乐器。但总的说来表演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如果是在葡萄架下面表演同样的歌舞,也许会更有味道。


3. 小乐队

新疆舞蹈以女人为主,而女人的动作以旋转为主。她们有丰富的手腕和手指动作,但面部表情不多,很多时候甚至是半闭着眼睛跳舞。这些特色与印度舞蹈有很大的同源性。男人在舞蹈中多起陪衬的作用,伺立一旁弹奏乐器,或者敲击手鼓增加节奏感。男人的舞蹈动作以肩和手臂的动作为主。


4. 新疆歌舞表演

吃了午饭就到二道桥国际大巴扎买旅游纪念品。“巴扎”可能是市场的意思吧。下面这种照片是在“巴扎小吃城”的入口处拍摄的,难道“巴扎”比“城”还大?这个巨大的市场由无数小商店和小摊位组成。很多建筑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充满了浓郁的伊斯兰教文化味道。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在这里,美国的肯德基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和谐相处。


5. 二道桥国际大巴扎

我觉得伊斯兰教的经典建筑外形都很夸张、优美。高耸的塔楼、圆形的建筑、拱形的门窗,以及金属材料与石材在质地和颜色上的巧妙搭配,都可以使有限的建筑材料给人以最大的视觉享受。另外,伊斯兰教建筑在表现细节方面也很出色。


6. 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细节

大巴扎里面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除了播放音乐录像以外,真人乐队的演奏更让人觉得生意红火。顺便说一句,因为新疆的人的外貌特征,他们更容易接受外国广告模特的形象。打开旅馆里的电视,几乎所有的广告都是由高加索模特做的。


7. 吹奏唢呐是为商店做广告

由于9.11事件,布什政府与伊斯兰交恶。伊斯兰教和教徒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普遍被丑化和边缘化。一提到伊斯兰教徒,大家脑子里马上就会联想到恐怖分子。虽然新疆人口中大约有60%的人信仰伊斯兰教,而且新疆与阿富汗接壤,但是他们与美国和欧洲的伊斯兰教徒不同,新疆的伊斯兰教徒身上暴力倾向不突出,也很少看到那种遭受歧视和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以及躲躲闪闪的表清。

为了送朋友,我从这个女孩手里买了几条很有新疆特色的头巾,看到她把头发包得有模有样、严严实实的, 就想把系头巾的办法一起学回来送人。这维族姑娘很大方,不但教我怎样系,还让我把一步一步的分解动作拍照下来。我喜欢她这种单纯无邪的眼光。


8. 国际大巴扎里面卖围巾的姑娘


9. 维族姑娘系头巾的分解动作


10. 这个姑娘是个例外,她的眼神中似乎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虽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着相似的起源和长久的渊源,但是自从十字军东征以来,也许更早,世界上的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就势不两立、水火不容。但是在乌鲁木齐,我看到一个极端有趣的例外:在国际大巴扎的麦当劳餐厅里,居然挂着为“割礼庆祝宴”而作的广告。割礼是典型的伊斯兰传统做法,而麦当劳是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美国文化产物。对我来说,在麦当劳的店里看到这样的广告,就像在清真寺里看到人们跳迪斯科一样不可思议。可以大胆推测,在这个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必然对伊斯兰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了解正是两种文化之间互相理解、交流和解除隔阂的基础。在美国社会里很少看到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交流,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对伊斯兰文化一无所知。难怪主流社会对伊斯兰文化没有一点容忍度,有了摩擦就要用血腥和武力来解决问题。


11. 麦当劳店里为伊斯兰活动而作的广告

我出去旅行,总喜欢带回来一个有代表性的纪念品。我在二道桥国际大巴扎看上了一个胡杨木雕人头像。形象生动,刀法简练,把一个长眉毛新疆老汉刻画得栩栩如生。风化了一半的一段树椿刚好作为尖尖的帽子,戴在老汉的头上,真是爱死人。这么好的一个艺术品,才卖75元人民币,感觉上是检了一个大便宜。买木雕纪念品,最怕艺术品是在木头没有全部干燥的时候就雕成的,拿回家里放一段时间就会裂口子。这个人头像我可看清楚了,材料是一块自然风干的老树干。在新疆那种干燥环境里干透了的木头,带回家肯定不会干裂,说不定还要从我家吸收一点水分。后来听大巴扎里另一家商店的老板说,这个木雕用的材料是一种在高原生长的柏木,它的木质也很坚硬、细腻,但不是真正的胡杨木。按着他的指点用鼻子闻一闻,的确有一股松香味道。我才不管它是胡杨木还是柏木,反正是放在家里看的,我烂了,它也不会烂。



12. 我从新疆背回来的宝贝

中国全境使用北京时间,新疆使用的当然也是北京时间,但是太阳照到乌鲁木齐的时间比照到天安门的时间晚了两个小时,这样,新疆的晚上就多了两个小时有阳光的时间。也许是这个原因,新疆的夜市很发达,很多夜市要开到夜里12点以后才收摊。摊上有各种各样的吃食,有新疆特殊风味食品,也有从天南地北来的舶来品。


13. 刀削面下锅了


14. 热腾腾的羊肉和热乎乎的老板



15. 新疆的烤全羊闻名天下

新疆的果脯也名闻天下。回国前,知情的同事特别要求我带回一种新疆出的杏干:把杏核砸开以后,把杏仁剥出来,再放回到杏子里面,然后晒干。吃杏干的时候杏仁也在里面。


16. 带着杏仁的杏脯

新疆菜的特点是......,是......,是什么呢?想了很久没有答案。新疆菜通常都很辣,但是辣不过湖南菜;新疆菜很咸,但是北方菜哪一种不咸?对了,“大”是新疆菜的特点。盛菜都用大号的盘子,而且装得冒了尖才端上来,每一个菜都是满满一大盘。后来,有些店以自己的盘子大为招牌,叫自己的鸡肉为大盘鸡,羊肉为大盘羊。再后来,大盘鸡、大盘羊就演化为菜的名字了,只要是大盘的就好,管它是怎么做的呢。这些都是我的推测和想象,不一定对呀,但是这和新疆人豁达,大度,直率的脾气相符。

新疆是欧亚大陆的连接点, 在鲁木齐可以看到不同起源的文明交汇存在的有力证据。作为当时世界经济强国,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亚和欧洲出口大量丝绸。1世紀起羅馬人開始狂熱的迷戀中國絲綢。那時,絲綢成爲羅馬人狂熱追求的對象。古羅馬的市場上絲綢的價格曾上揚至每約12兩黃金的天價,造成羅馬帝國黃金大量外流。這迫使元老院斷然制定法令禁止人們穿著絲衣。据史料记载,埃及艳后克麗歐佩特拉也是一位丝绸爱好者,她曾經穿着絲綢外衣接見使節。

中国也从西域和欧洲学到很多东西。中国比印度和欧洲晚几百年进入铁器时代,秦始皇兵马俑的武器仍以青铜为主。中国会做熟铁(含碳量在0.05%以下)和生铁(含炭量在2.0-6.67%),但是前者太软,后者韧性不好,不易加工。西域生产的一种与中原制作技术不同的新型钢铁,称为”镔铁”,又称“金刚”或“精钢”。西方人称之为“大马士革钢”或“印度钢”。据内行网友介绍:镔铁含碳量为1.6%(含碳量在0.05-2.0% 属于钢的范畴),可能还用了渗碳剂和催化剂的工艺。由于反复煅打,钢铁内部组织均匀程度可以跟现代优质钢媲美。其外观不甚明亮,有肉眼可见繁复优美的条形花纹。唐人元稹诗“金刚锥透玉,镔铁剑吹毛”就是赞美镔铁打制兵器的锋利。中原制铁技术重大的突破是在西汉,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从此中国进入大规模应用铁器时代,钢铁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这与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引进西域(包括伊朗印度)钢铁技术不无关系。


17. 大盘鸡的广告(慑于巴音布鲁克镇)


新疆人吃饭离不开酒,并且以白酒为主,喝白酒的时候却用喝啤酒的大玻璃杯子。斟酒有讲究,分大杯、中杯、小杯三种。倒酒的时候以烟盒为尺度:按烟盒竖起来的高度倒酒为大杯,侧立高度为中杯,烟盒平躺高度为小杯。喝酒不像市井泼赖喝酒的时候那种死乞白咧、推推搡搡地劝酒。该喝酒时候,也不碰杯,大家举起杯子在桌上砰的一墩,就往嘴里倒。然后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把酒杯底朝上一举:我干了,你随意。

团里的王老师好喝酒,也跟我有缘,属于忘年交那种朋友。每次有酒喝的时候他都要指名道姓地把我拉到他的身旁坐下,亲自为我倒酒,总是怕我喝不到酒,吃了亏。现在想起来惭愧,因为我怕喝酒误事,他买酒给我喝的时候多,而我买酒给他喝的时候少。王老师是一个大度的人,他把存有他大部分近年来摄影精品的数码相机伴侣拿给我看,还允许我从上面下载任何我想要的照片(压缩版)。王老师真是一条豪爽、热情的北方汉子。我知道,我们虽然只有13天的交往,但这却是一辈子的交情、会做一辈子的朋友的。我把王老师在春天拍的一张新疆草原照片作为我的《天山南北行》这一系列游记的最后一张照片,以纪念我们这一段友谊。

我对小刀情有独锺,收集有蒙古刀,藏刀,还从蒙古人手里买过一把苏军AK47冲锋枪的军用刺刀。在乌鲁木齐看到新疆名刀“英吉沙小刀”,自然忍不住想买,卖刀的小伙子为了证实他的刀好,挥刀就向凉棚的铁架子砍去,刀锋不卷不残。接着又挽起裤腿,从腰间拔出自己的腰刀,在腿上轻轻一刮,汗毛纷纷脱落,果然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好刀。可惜,无论价格高低,我都没有在市场上找到一把带有镔铁花纹的英吉利小刀。

后记

这次去新疆旅游,全程分西线和北线:西线绕天山(1300公里),6天。三人合租一辆三菱越野车,全部花费:每个人平均¥2500。北线绕准戈尔盆地(2000公里),13天。参团费用是每个人¥3800,吃住全包。纽约-北京往返机票$800;北京-乌鲁木齐往返机票¥3700。总费用大约每人$2000。

沿天山西行的六天之旅,和绕准噶尔盆地的十三天北疆之旅已经全部结束了。当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的时候,体力透支,睡眠严重不足,体重减轻了4公斤。但我带回来了对新疆全方位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反映新疆风景、地理、历史、民族、民俗、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4500张数码照片。这是旅行的结束,但并不是与这次旅行有关的全部工作的结束。虽然在出发前为制定计划就花了大量时间查阅图片和资料,从新疆回来以后,又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整理旅行笔记,阅读有关文章、地图和书籍。当然,处理照片和撰写游记是最花时间的事情,至今还没有完全结束。


新疆之行对我的唯一负面影响,就是让我产生了审美疲劳。十月上旬到十一月中旬,正是美国东海岸一年一度的摄影黄金季节,但我我从新疆回来后却失去了拍照的热情和冲动,居然半年时间没有怎么摸相机。这也真的不能怪我,看完满山满谷金黄色的白桦树,让我怎么提得起精神去别人家门口拍那几棵黄不透、红不深的枫树,还要为避开讨厌的电线费尽脑筋?新疆人不是早就说了吗:“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谢谢大家的点评和鼓励,谢谢各位版主和网管的支持。你们的关注是我挣扎着写完这20集游记的动力。我要特别谢谢新疆朋友们的信任,很多人甚至把我当作新疆人了。他们不惜威逼利诱,让我快写、多写。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照片和文字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勾起了他们浓浓的乡情,甚至让他们落泪。围绕我的博客,他们已经建立了联系,相约明年一起回新疆采风。他们坚贞不渝的“疆恋”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的博客今天刚好满两个月,我把网友们对我新建博客十四万次的点击看作是对我的支持和肯定。我会继续挣扎着写下去,用照片,用文字赞美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请你们继续关注我、支持我。谢谢。


18. 王长青老师大作:春天的草原

美丽的新疆就像一块磁铁,你一踏上这块土地,就会被她彻底磁化而永远属于她。吸引你的不仅是新疆壮丽的河山,还有那些热情奔放的新疆人。

(全文完)

2007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