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四川地震国际社会为什么对印尼海啸的捐款史无前例
文章来源: 江城游子2008-05-21 17:21:26
近来不少网民对比国际社会对2004年海啸和中国四川地震的捐款而忿忿不平,但回过头来冷静想想,每个国家对天灾的捐款都会有自己的考量。这些考量包括灾害程度,政治,经济,战略等等因素。

2004年海啸的灾害程度可谓是空前绝后。海啸刚好发生在圣诞节,全世界数以万记的度假观光客 (欧美,澳,日本,港澳台,大陆等等)与当地人一起经历了一个世纪以 来人类记忆中最悲惨、最具毁灭性的天灾。另外,各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也激起了民众对受灾国的普遍同情。这场海啸席卷国家之多,死亡20万之众实乃罕见。地震了还有生命等待救援,还可能有奇迹发生,但海啸来了人们只能很无奈地与大海长眠共枕。

受2004年海啸天灾的国家都是些印度洋穷国,弱国,小国,还都是些和欧美国家一样实行多党制的民主国家,而且现在和将来都很难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对他们的慷慨大方也没有什么远忧近患。

印尼是一个资源大国,有着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美国和欧洲似乎从救灾行动一开始就较劲,美国提出 和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组成人道主义联盟,充当国际救灾的领头羊,令欧洲国家十分反感。法国则呼吁整合国际赈灾行动,搞多边协作。美国 建立所谓的人道主义联盟,有政治打算,是想绕开联合国,排挤欧盟国家,主导救灾乃至今后的重建工作。

而澳大利亚以7。65亿美元占居海啸捐款榜首也有其战略考虑。印尼是澳大利亚的后院,澳大利亚因一直支持东帝汶的独立,而与印尼政府关系不佳。澳大利亚借此机会一来树立其地区大国形像,二是拉近与印尼政府和国民的距离和亲近感。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海啸国际社会40亿巨额捐款的主要国家(单位: 亿美元):

澳大利亚 7。65
德国 6。7
日本 5。0
美国 3。5
加拿大 2。0
英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