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少钱来养你,我亲爱的小孩?
文章来源: 网上无名2007-06-01 14:38:16


在“阿小J 这一年(四)”的贴子下面看到阿小E妈妈的留言,我自作主张回在这里,希望阿小E妈妈不会介意。

其实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思维方式,无名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帮别人做任何决定。就连自己所做的决定,都是忐忑不安着,生怕任何不起眼的小事会影响到人生的重大进程。这种感觉在对孩子的时候尤其明显,那份不安那份患得患失怕是没养过小孩的人很难体会和认可的,尽管这根本不是什么认可与否的问题,而是本能。

不过既然被正处在烦恼阶段的妈妈问起,我也就硬着头皮把自己想象成是你,说说我多半会做的决定,那就是,我不会因为钱的原因让孩子离开我。从前孩子离开我,不是出于本心,纯属被逼无奈,更跟钱跟事业都没有关系。

我自己从小就随着父母天南地北地跑,家里经济拮据,生活也不稳定,这个我在我的“故乡琐忆”里面提到过。可是我的父母从来没让我和姐姐离开过他们,我也从来没有因为贫穷或者奔波而埋怨过他们,反倒在走南闯北的生涯里成长成为一个很有安全感的人。我说的安全感,包括不惧怕贫穷的处境,也包括不怀疑亲人朋友给我的爱。这一点听上去很简单,但是越长大,接触过的人越多,我越发觉它的宝贵。它让我能够比较容易满足和快乐,比较容易成为一个思维和行为都健康正常的人。

再说到我们的孩子。既然阿小E妈妈不嫌弃愿意告诉我你的家庭状况,我也不妨讲一讲我们的情况。我和大侠一起十几年,没有太穷过,也没有太富过――欠缺发财的能力,也欠缺发财的动力。我们两个人对钱都看得比较淡,尤其是我,够用就好,多出来的都是数字,我对数字又向来反应迟钝,想也白想,看也白看。毕竟用来奢侈的那部分金钱,同我们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唇齿相依的联系。

所以朋友看我们,就是不现实的一对公母,可以心血来潮做出荒唐的决定,可以跟玩儿过家家一样地去养孩子。我们极少为了学习影响他们游戏,也不送他们学众多课外的东西。以至于后来我们让阿小 J 学钢琴,希望她长大能够在教会帮诗班伴奏,朋友圈子一片哗然:“这世道,无名他们家孩子都学钢琴了,看来咱们的孩子要加把劲啦!”

我们是辛苦赚生活的家庭,没有那么多钱更没有多余的精力送小孩学五花八门的手艺,前几个月阿小 N 闹着要去学画画,被我们残忍地拒绝了,说姥姥画画得就很好,回头跟她学就行了。我也极少给孩子买新的玩具,多数的玩具都是朋友送的或者他们的孩子玩儿剩下的。我们的孩子显然不是才艺型的,也不是富裕型的,但是他们是快乐型的。司令不止一次说过,我们家三小阿,永远都乐呵呵的,好像不知道吵闹和赌气和烦恼似的。虽然也是她每次见他们总碰上他们心情好,不过同多数孩子相比,三小阿也确实算是异常开朗的,或者说,没心没肺,最擅长的就是傻乐。

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何尝不曾拿他们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比较过。只是后来发现那样做的结果,把本来很快乐的日子变得阴云密布的。再细一想,每个孩子都是非常不同的个体,实在不适合相互比较。在这一点上,我们比许多其他父母更心知肚明,因为我们眼前摆着的阿小 N 和阿小 T 就是最好的例证。二人同时受孕同时出生,但是不论体质还是性格都天差地别,如果我们天天发愁阿小 N 比阿小 T 体重轻 10 磅,而阿小 T 则远不如阿小 N 聪明伶俐,那么我们作父母的真是要愁死了。

还好他们都有不足之处,也都有长足之处,就像我们自己,作为父母,对他们的抚养时对时错,也不用三天两头自我检讨,谁能够光对不错嘛,是吧?

于是我们尝试着用外人的眼光看我们家这三小阿,发现他们在我们的家庭里成长也自有他们的收获,与部分其他孩子收获方式与内容不同而已。比如他们许多的知识来自我们的旅行和日常生活与游戏;他们的财富是我们全家相互的爱护与扶持;他们最好的玩具是父母,跟我们满地打滚胡闹多久都不厌烦。

谁都知道,就算如此,他们也不可能跟我们胡闹一辈子。这群孩子转眼就会长大,离开我们的羽翼。我一向对此很有忧患意识,主张孩子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可爱,全都值得享受。尽管我们可以为他们积累财富,让他们在这个积累的过程当中耐心等候,但是,时间却不可能倒流到他们每天一早起来就尖叫着爬到我们的床上,捏我们的鼻子揪我们的耳朵敲我们的脑袋坚决不允许我们再多睡片刻的那些疲惫不堪的日子。他们可能不觉得这是什么遗憾,他们会照旧成长,照旧离开我们,照旧结交他们的朋友,照旧成立他们的家庭,照旧养育他们的子女。但是我们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院子里那些秋千滑梯再高档,也都必定会迎来空无一人的那个日子。

我是个强烈提倡活在今天的人,所以我的观点难免极端一些,对昨天与明天照顾得不够周全。但是我们人类就这么大点儿能力,包括成人,在孩子眼里或许是不死的英雄,我们也尽力扮演无所不能的角色让他们感到安全,但事实却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纯全完备,能够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尽力做好,把其它的烦恼都交给上帝,交给孩子自己将来的奋斗,就让自己及格了吧。

我知道阿小E妈妈你是想把最好的送给孩子,同时也在试图找到一条途径,让你们既可以全家一起,又能够不面对经济压力,还保证你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有的时候,根本没有一条三全齐美的方案存在,不如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做一个决定,哪怕有所牺牲,牺牲的也是比较不重要的那些方面。然后再在这个决定的基础上,逐一解决其它问题。这其实是我们一生当中做大多数决定的情形,不妥协的话,只能令自己痛苦,问题仍然会摆在那里,直到过期了,想解决也已经没有了机会。

最近有个好朋友来找我倾诉买房子的烦恼,说她快累死了。填写每个 offer 之前,都要四处访问学校,调查幼儿班小学中学,考察 waiting list 长短,路程远近,课后辅导站的好坏,学生来源;除此以外,当然还要看房子结构,建筑年龄,祖父母将来会否长住,上下班交通距离合不合理,甚至还有汽油费的涨跌预测。。。总之任何同买房搬家相关的细节,都不可放过。

我听着,都快要累死了,更别说她需要一件件地去执行了。

我给她的建议是,如果买房子最重要,先挑个喜欢的房子买下来,其它问题再一点点儿解决。事先都安排好了也不见得就好,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如何分担得了上帝的工作?

我憋在心里没说出来的话是,我就不信孩子会没有学校可去,或者去了一个不好的学校会活不下去。倒是累死了妈妈,孩子更可怜一些呢。

上帝保佑,让我这个朋友可别看见我的这篇文章,不然恐怕先死的就会是我了,她的拳脚还是不错的。

那是后话。眼前呢,为了避免误会不惹众怒,我必须要再澄清一点,就是不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被人误会成提倡父母无需在钱的方面为孩子做准备。我只是觉得不必过度紧张或者做些无谓的设计,而必要的行动还是不要遗漏为好。比如就在最近,我和大侠正忙着买人寿保险和做遗嘱公证,希望如果我们发生万一,孩子的生活能够有基本的保障。不过还是那个观点,这是我们能够罩着他们的极限了,做完了,就了了心愿,以后我们的旦夕祸福,不再由我们自己来挂虑。烦忧太多,负担不起。

得,本想回个贴,可一写就写掉了原本打算用来写博客的时间,干脆就把这篇回复独立一贴。这里还有我另外一篇文章的连接,是早先写的,“为孩子设计”,如果有帮助固然好,没帮助就扔掉得了,阿小E妈妈千万别把我的胡言乱语当成负担,影响周末愉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