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这昂山素姬她还是个人么?!
文章来源: 网上无名2007-10-04 10:04:13


要么我老说呢,这就是个无厘头的年代,凡事都有可能成为时尚。最近一段时间比较流行的,是崇拜昂山素姬老师。

 

“姑姑,你好!姑姑!!!”

她是全体缅甸人的姑姑。当她出现在公众面前,所有人都会向她欢呼致敬。

922日,当62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姬出现在自家的阳台时,参加游行的数万仰光人沸腾了。她已经在自己的居所被软禁了15年,军方在通往她住所的便道上设置著哨所和路障,荷枪实弹的军警时刻警惕著任何可疑的行人,过去的15年,深爱著她的仰光人绝少有机会见到他们的精神领袖。

昂山素姬向人群行礼,感谢他们冒著被捕和被毒打的危险冲破哨所,来这里看望她,人群欢呼著回应,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站在前排的和尚尼姑们低头合十,默默祈祷。跨著冲锋枪的军警不知所措地在周围走来走去,紧张地抽著烟。

昂山素姬示意人们安静,然后她与僧侣们一起祈祷,人群也一起跪下,为缅甸祈求和平与幸福。这一天是持续一个多月的抗议活动最高潮。(摘自记者胡贲原文

如此的崇拜,已经流行到了世界范围,流行到甚至最桀骜不逊的NB人,也都纷纷为她拟文相赞。

余杰写雄文配以挺拔的题目:谁是亚洲最美丽的女性?我心里话说了,小样儿,我还真没瞅出来,以孤傲著称的您阿小余老师,竟然也干些个扎人眼球的勾当。

 

个性:

昂山素姬的从政,常被冠以的初衷是“为了解救被奴役的同胞”,仿佛她一生的作为,除了牺牲还是牺牲,她羸弱的双肩,就是为了搭救水深火热之中的缅甸人民才存于世上。

把她奉若自由与正义女神的人们,怎么就没想过,她本人也是需要/沉迷于这一场斗争的。在她最著名的1988年演讲当中,她说过:“作为我父亲的女儿,我不能对这里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缅甸正在发生的民族危机,完全可以被看作是缅甸正在争取第二次独立。”

作为昂山家的女儿,她的血管里流着斗争的血液,给了她天生对于政治的兴趣和才华。昂山素姬的“成功”,不是全凭她的个人魅力。她父亲在缅甸的影响力,无疑令她有了一个比他人都高的起点。如果没有老爹趟路,她是不可能有今天的名誉地位的。

否则她也不会在牛津读了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这三个学位,也不会突然之间与缅甸的反政府力量一拍即合。她离开祖国二十八年,突然间在仰光爆发反政府示威运动不久,紧赶慢赶回去探望母亲,可见她对政治的嗅觉是相当敏锐的。

至于她腼腆与柔顺的性格,且不说是虚是实,暂且说它是在政治活动中隐遁了吧,那也是让位给本来就属于她的主导性格,不屈不挠、坚忍不拔、执着隐忍,等等等等,这类好词总之很多,都是专为昂山老师预备的,大家取用自便。不过她在大学期间,就曾经多方搜集有关父亲的资料,撰写父亲的传记,同时表示要返回缅甸,“为那里的父老乡亲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奋斗”。这倒令她一直想当一名作家的说法不攻自破。估计那顶多也就是个转瞬即逝的念头,这类不着边际的念头,多数人年轻时候都曾有过不止一个。老都老了,回顾之时,何必挖出来为自己的人格做出证明。

作为一名政治领袖,煽动性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不过如果非要把政治风云人物的巧舌如簧同其它类型的美德比如温顺和谦卑为某人并举,那么事先实在需要反复思量,究竟独抱万品的,是人还是神。

1989年,昂山素姬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当年的大选获胜,获得了议会中80%的席位,昂山老师原本应该成为缅甸的总理,但是军政府宣布大选无效。也是,昂山老师那时候已经被拘禁一年了,怎么出来当主席?不过,假如,她当年真坐上了总理的位子,不知道她个人的形象会不会被彻底改写。

当年的阿小毛主席,如若无意中放了一串屁,那也是天神赐给中国人民的春雷阵阵啊。直到过去了这么多年之后,我们才写意地歪在沙发上轻蔑地说一句:靠,那不过就是几个响屁。

 

狂热:

1995年,昂山素姬曾经向政府承诺,自己不再从事政治活动,缅甸政府因此才解除了对她的软禁。但在2000922日,昂山素姬违反当年的承诺,到外地从事政治宣传活动,缅甸政府再次对她采取软禁措施。

她说了,缅甸人民需要她。不过另外一方面,所谓的承诺,与政治家对于政治的狂热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读到这里已经气不打一处来的同学,可别急着把我归在无耻政府那一堆里。缅甸政府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缅甸政府的操蛋,不能证明其反对党的清白。这在我国历史上的事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不过呢,我们对于本国事件的立场表达,总是不如对不相干国家事件的立场表达来得安全。所以太多的人,在支持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事情上,表现了出人意料的热忱。这也是政治狂热的一种,虚拟的。

昂山老师的狂热,还有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她舍小义而取大义的爱情佳话。在民主运动中,其个人生活,被其大义凛然的姿态升华了一把,成就了一个万古不朽的民主勇士之名。而她的家庭呢?1999年,昂山素姬的丈夫阿里斯患上前列腺癌,军政府以人道理由批准昂山素姬出境赴英国见丈夫最后一面。但昂山素姬害怕这一走就得要永远流亡海外,多年来为民主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思前想后,最后她还是选择放弃了爱人,死守在故国为民主努力。

阿里斯去世后,昂山素姬在声明中写道“此情此缘,永志于心”。这个声明,把人感动得死去活来。

这让我想到了我国那些流亡的民主斗士,理所当然留下来为他们担当的,是妻儿与爹娘。这些同志们,也跟昂山老师一样,大义凛然,相信“牺牲我一家,幸福十亿人”是个真理。

与这自以为的真理相比,昂山老师的亲情爱情,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了。请不要说什么牺牲了吧,这里面牺牲的,不是她昂山素姬,而是她的丈夫和孩子。已然这样也就罢了,却又要维护贤妻良母的名声,这大概也是对自己的形象十分在意的人们本能的辩解。而且刚好,昂山老师身上又有用不完的爱,只是这爱给不了家人,但那也是爱啊,而且爱如果都给了家人,那就不叫无私的爱了,那就没法与基督耶稣一样接受群众的顶礼膜拜了。

我知道这是讨骂,不过我还是要说。我鄙视为了所谓的正义事业为了所谓的苦难大众而六亲不认的人。尤其是当TA们头上罩着神圣光环,更把自己放不下的热血,变成了伟大的牺牲,而且这伟大不能容忍攻击,凡攻击者都为小人。

甭管你是谁,你要是连自己的老爹老娘老公儿子都能说扔就扔,你所说的对家庭的热爱就是扯淡和装B。你忙你的事业我没意见,但是请不要为自己耳边插一朵白花说你时时刻刻永永远远爱着TA

狂热的运动当中,以冷静的姿态发出呼唤,并且被自己的一腔热血激励到彻夜无眠的例子,在我们的伟大祖国,存在得还少么?我们还需要塑造另外一尊外国面孔的正义女神,来掀起我们新的一轮对所谓至圣境界的角逐么?

昂山老师亲自引发的,还有积极鼓励的,缅甸游行,多有同军警的正面流血冲突。游行的结果必定如此,群众伤亡惨重,这一点,她不是不知道。这就是她宣扬的和平追求民主的过程么?民主运动中,这样的政治家太多了,他们必须依靠老百姓的集会和游行,达到他们设计的斗争目的。这就好比战场上的将军,他们部署队伍的时候,头脑中只是士兵的数目。在民主的战场上,政治家们也必须得要在集会上发表演讲,为民主血路的两旁铺设鲜花。那些真正丧失的生命,也都是数目。

省省吧,我说。

 

佛陀:

再说说昂山老师长期以来的斗争状况哈。她自己说了:“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倒还真是,她长年被软禁,确实除了存在,也没有太多其它方式可以参与到斗争当中。但是大家对她参拜,据说拜的是她的精神。一般来说,一个人还没死就被以纯精神的形象接受崇拜,那TA多半就已经被误会成了神。这类精神领袖,虽然很能感染人或者感动人,但是他们领导的事业,多半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人就是人,缺憾不暴露,不等于没有缺憾。可惜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粉丝都把理智抵押给了情感,将长足无限放大,将短缺无限缩小,欣然接受了臆想的迷幻作用。

崇拜她的人,知道什么人能配被尊为神么?他们对于似乎昂山老师已经达到的精神最高境界,想明白了么?

昂山老师说:“佛教,这缅甸文化的基础,把最大的价值放在人之上,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才能达到佛陀的圣境。每个人自身都有通过他自己的愿望与努力去实现这个真理、去帮助别人实现这个真理的潜力。

佛陀是什么?就是佛教教主啦。历史上只有释迦一人是佛陀,不过在将来,这个世界不是没有可能再出现其他的佛陀,毕竟佛陀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

既然如此,昂山老师在众人心目中成了新的佛陀,就有了理论根据。老师本人也不断地严格要求和修炼自己,只是这佛陀的证书,不知道诺贝尔评审委员会是不是也可监管颁发。

更有甚者,阿余小杰竟然将昂山老师宣扬的理想,与基督教混为一谈。宗教的解释权实在是一种可怕的权利,正如耶稣对文士的看法,他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他们也加以阻挡。

昂山素姬的非暴力斗争思想,既来自其父亲昂山将军,更来自印度的圣雄甘地。这种思想是佛教文化的结晶,也是基督精神的活的体现。在南非取消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图图大主教,在为昂山素姬的著作写的序言中这样祝福说:“这个国家需要疗伤止痛,然后,当‘过去’已被妥当处理,就应将它稳稳地放置在后头,大家携手向前共赴兴国大业,那么有朝一日,自由、公正、善意、笑声、欢喜和同情心,将掌握斯土最高主权。”

余杰在这里忘了提共产主义了。其实昂山老师的理念,跟那个更接近一些。其作用只能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而赴死,随后被失望打得满地找牙。而始作蛹者,倒可拍拍手耸耸肩,说,不关我事,我从来没这么引导过你们。你们误读了我的意思。

 

民主:

昂山老师说: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国人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

这种说法,不仅能够让缅甸人民,也能让中国人民,以及其他暂时对民主处于求爱阶段的人民,都激动起来。说得多么好啊,一下子就把民主的调调拉高了。对比之下,看看咱那吾尔开希,再看看咱那柴玲,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

我们在民主这件事上受到过创伤,到现在表面天下太平,但那伤口仍然隐隐作痛。痛的一半是家国,一半是自己猥琐的生平。昂山老师的出现,是个转机,可以让我们把自己对于民主的胆识,以及国人在民主运动中的无能之痛楚,统统放在一个外国人身上,去加以完善。即便她并不完善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赋予她完美的形象。她的好处是,她并非我国的民主斗士。通过无关紧要的人物抒发自我的感情,那可以显得我们具备了超越事件本身的睿智。

更何况,民主有了宗教的光环,就更显得至善至美。

傅国涌老师早年曾撰文表扬昂山老师,说是“在漫长而黑暗的时间之流中,昂山素姬身上始终体现了虔诚、谦卑、执着、宽容和责任感等人类最高贵的品质。”

相比之下,“在一个只有世俗力量、精神力量缺失的民族,可以一夜之间生长出遍地的泡沫英雄、自命领袖和自我膨胀的明星,却培育不出真正赋有公民品质的人。这不是什么土壤决定论,毕竟在世俗之外,还需要有精神的另一维,否则人很容易膨胀到不知天高地厚,什么样的英雄都避免不了被吞噬、被异化的命运。”

我妄自揣度,他表示不满的这样一个民族,就是以中华民族为代表的吧。仿佛与我们相比,缅甸是一个更具备培育高品质公民的民族。不过在他做这项对比的同时,恰恰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本人,也正在为创造泡沫英雄不遗余力地添砖加瓦。

反倒是在昂山素姬的故乡,她颇受争议。当她发表批评政府的演讲,曾屡屡引发民盟支持者同政府支持者之间的流血冲突。围绕她而进行的个人崇拜,已经让不少缅甸人胆寒了。

 

最后: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还是有区别的。在余杰身后,大批的人开始重新赏析这位“最美丽”的女人。

说句公道话,昂山老师在政客里,算是比较美丽的,至少比希拉里强;她在纤细的女人里,算是比较强悍的;在果敢的女人里,算是比较温柔的;在蓄发的佛教徒里,算是比较虔诚的;在民主的阵营里,算是比较宽容的;在抗争的人群里,算是比较谦卑的。这么说吧,她基本是个全乎人儿,容易招人喜欢。

可怎么就成了最了?

我以前就说过徐静蕾。在演电影的里头,她的作文算是写得好的;在写博客的人里头,她算是长得漂亮的。可是咱不能因为她,就把漂亮和才华这两桩标准都给降低了是不是?

还有一比,就是韩寒。当初他那本《三重门》,让一大帮子人啧啧称奇,狂呼少年天才横空出世。他的文章,在高中没毕业的辍学小子里,是算不错的;他的年纪,在作家堆儿里,也算是小的。可有人拿他的烂玩意儿跟老舍林语堂比,我就不乐意了。咱不能因为他出道的时候年龄小,就把好作品的标准降低了不是?

尊重事实,一分为二,不要动不动就“最”怎么着怎么着,成天整那些史上最牛啥的。我好心规劝好这一口儿的同学,您快快回家自勉去吧。



声明:本文绝无否定缅甸军政府残暴及该国民主运动重要性之意,也无意讨论昂山素姬的从政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