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学生数学学什么?
文章来源: 网上无名2008-10-25 19:53:57

0.

自打带着孩子回了国,因我时有抱怨学校课业繁重,招来不少美国老友细问——究竟中国的孩子成天都在忙着学些什么?其中有我一位邻居,小女儿跟阿小J同岁,过去天天一起疯玩儿,相互从未提及学业之事,竟也来信询问,在中国,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数学课都学什么?比美国的数学难很多么?他们觉得奇怪——孩子回中国,需要补中文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为什么数学也要补呢?

中国小学生数学学什么?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可是让我犯了难。如若详尽地回答,那就必定涉及到两国教育体系上的巨大差异,不是轻易能够说得清楚。但是如果扼要地回答,不涉及具体内容和基本根源,又难免以个人偏见来概括总结,不是别人希望得到的客观答案。加上我的孩子还小,经历也并不很多,从大致的学习内容来看,难易程度没有那么显而易见。

甭管怎么说吧,我反正是给我的邻居回了一封长信,基本上就是以下内容的英文版。即便如此,感觉也只是大致罗列了三年级数学课本涉及的内容而已。而真正本质上的区别,不假以时日亲身体验,恐怕不太容易彻底搞明白。我们去国多年的华人尚且需要背景资料的支持,更何况她一个老外了。所以以偏概全也罢,挂一漏万也罢,都只能是靠着记录我之所见,为读的人提供点评与加工的素材。

 

1.

我的三个孩子,尤其是三年级的阿小J,所谓的补习(catch up),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呢,是做题速度。美国的小学生普遍做题量小,依我粗略的估计,大约也就是国内孩子的十分之一。而且在美国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都是以笔算为主,不要求太复杂的口算心算速算。而在中国,家庭作业非常之多。在这里,大家信奉的是熟能生巧。所以每个学生都得要通过大量的笔算题、口算题、应用题,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于是对于我的孩子,就算是为了应付每天大量的家庭作业,都要尽快把计算和应用理解能力追上来。

二呢,是学习方法。我的个人感觉,美国的小学数学比较注重理论,用大量的精力反复阐述一个概念,让学生彻底了解具体概念的立体意思。比方他们学一百的时候,让孩子做好多一百件东西拼成的手工,画很多十个一组的百块立方体。但是在中国,这些概念的灌输是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应用,然后才慢慢被孩子理解消化的。回顾我们小时候学数学,大抵也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可以不知道加减乘除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快速地进行四则运算。做多了,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加强,加减乘除的意思,自然会在某天于孩子脑子里变得豁然开朗。

我不是教育专家,不能判断两种体系孰好孰坏。其实即便是教育专家们,也不过以各执一词开始,以自圆其说结束。他们所说的各样道理,虽说分别具备可取之处,但却远远不是真理。随便听听还行,要是老实遵循,我看大可不必。更何况理论在各种具体实际当中的应用,本身就是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开放题(open-ended questions)。

就说这中美教育体制,我在美国看海外华人羡慕国内的孩子学得多学得好,在中国又看国内父母羡慕美国教育制度灵活先进孩子轻松快乐。总之说来说去,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机会中西并蓄,可惜没有这样一条现成的中间道路。在国内有许多的私立学校,也正在双方所谓的优点基础之上,积极探索完美的教学方法。但是这项任务不仅是刚刚起步,而且一定不会有什么终点,因为人世本不存在完美。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说,两种体系的长期独立存在,不仅是多年形成的惯性,也是各自优势的体现。它们培养出来的,是不同类型的孩子。而至于说哪一种孩子更优秀,这其中有太多的因素,不是某种教育方法所能左右,也不是某种生存方式所能定夺。

 

2.

阿小J他们三年级课本的内容,大框架上包括四位数以下的四则运算、克和千克、计时、日程安排、形状及周长、统计与可能性、摸牌与下棋、分数,等等。内容实在没有惊人之处,估计跟美国这么大年龄孩子所学的内容大同小异。

从应用题目来看,中国的题目比美国的直来直去问法多了不少玄机,稍不留神就会被绕进去。顺便提一句,国内的孩子特别流行做脑筋急转弯,不知道是否属于这绕与被绕大比拼的社会产物。

即便是计算题,要么是口算心算速算,有速度上的要求。每天的数学作业,除了课后练习册,还有《口算心算速算天天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人手一册,每天做两页;要么就是题里藏着猫腻,甭想不动脑子就能得出答案。总之同样那点东西,在国内,是来回来去地出各种题目,目的就是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把它刻进学生的脑子里。

我们先不必说那些提高题或者奥数题什么的,就是基本的课后练习册哈,全国三年级小朋友都得要做的基本练习。我从上边抄了几道题目供大家参考:

(1)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44,被减数是几?

(2)有两箱苹果,如果从甲箱中拿3千克到乙箱中,两箱苹果就一样重了。原来甲箱比乙箱重多少千克?

(3)用7,6,0,0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也读不出来的数有哪几个?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有哪几个?

(4)57/2的商是几位数?

(5)在除数是6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最大是几?

(6)判断对错:如果☆-48=△-42,那么☆<△。

 

3.

写了这么多,感觉还是凌乱,巴不得自己可以提供更完整更全面的信息与分析。不过还是很高兴能够有时间把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先记录下来,或许碰巧有对此感兴趣的老师家长,通过我这些零散的介绍,自行思考自行结论,也算我的记录有点意义了。

从我以前的文章,大家或许可以看出,我对国内教育体制的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其中包括填鸭,还有所谓的集体主义教育。前者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剥夺了他们太多童年当有的快乐;后者尽是空谈,意在培养整齐划一的少年顺民。而涉及到具体做法,我更是恨得压根痒痒。孩子为什么不能按照个性不同多样发展?统一使用的英语听力CD,为什么就不能请个母语是英语的人来读?英语二十六个字母还有语文整体认读音节,那些都是为了用,不是为了没完没了地默写。难道老师就不明白,它们跟九九表的学习和使用方法不一样?

在数学教学方面,我也看到不少弊病,不过与此同时,也认可很多的方法,觉得它们非常值得美国的学校和家庭借鉴。

最后说一道一年级孩子的数学题,据说很多大人都做错了。看到老师家长和教育专家,因为这类数学题目的出现,展开关于教育模式的讨论,我觉得挺有意思。你觉得呢?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後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