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台北 -- 两岸大不同(下)
文章来源: 成长2011-06-26 15:06:59


最近联合报刊登了郭采君写的『张望两岸/在上海,在台北』,俺也是一个常常出入两岸的人,虽然上海不是俺常去的地方,但文章中列举的上海例子俺在别的大陆一线都市也大都遇见过。

海峡两岸虽乃同语同宗,但因政治因素而使得双方相阻了好几十年。
岁月随着社会的制度和教育的不同而导致双方在生活习惯和接人待物的语言用词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最近两岸随着台湾开放对大陆人士来台的自由行,而会使民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的频繁和广泛。
但两岸间的差异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生活在上海的台湾人,或许从她的眼光中我们能滤出两岸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点,当然她所列举的是她自己的看法,但却不失作为游客对两岸认识的一个参考。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因学习,工作,休闲而穿梭在两岸三地,多一份认识,多一份了解就能使我们如鱼得水在任何地方都优游自在。


 張望兩岸/在上海,在台北 (下) 
        
             (聯合報/郭采君)

 

在地铁里

在上海,一周上班五天,周六、周日不上班的话是公司给你放假。注意,是公司「给你放假」哦!

在台北和国外,正常就是一周上班五天,周六、周日不是「放假」,而是本来就不用上班。不过听说台北加班超级多!

在上海,你如果给计程车师傅很多零钱,他们很高兴,因为大陆的纸币最大的是一百块,如果你给他们一张一百元的钞票,而只要付十二元,他们很难找钱。

在台北,如果你全部给零钱,计程车司机可能会不大高兴,因为台币的零钱面值很小,他们是不需要一堆零钱的。

在上海,我如果提著重东西,会主动来帮忙的人相比之下比台北少很多。
在上海的地铁里,有两次我看到有人让座给老人,结果一起来就被别人抢走了!那些写著「请让给年老、怀孕等等的人」的座位永远都坐著人,但常常假装睡觉,所以有老人、残障者的话,坐在位子上的人会假装没看见。
如果车上空空的,人们喜欢坐两个位子中间,可能感觉赚到了吧,一张票坐两个位子耶。有时候,旁边的人下车,人们便很喜欢把手放在空的隔壁座位上,也很有赚到的感觉。上海有几条线的地铁车子里的椅子是一长排的,中间没有隔缝,虽然上面写了「此座位为六人座」,但坐满了六人之後还是有人把自己的屁股挤进某两个人之间,变成七个甚至八个人挤在一起。

在台北,人们在捷运或者公车上很喜欢让座,不会一上车便以最快的速度抢位子。如果不是老人、残障、怀孕或抱小孩的话,通常不会去坐「博爱座」,尽管那座位是空的。

在上海地铁里,吃吃喝喝大声喧哗随便你。我看过人家吃包子、小笼包(用筷子的哦好厉害)、臭豆腐、关东煮、便当等等。

在台北的捷运里,不能吃喝东西。

在上海,地铁里大部分都是有手机收讯的,可以在地铁里打手机。打电话的时候,大家会很大声的对著电话吼。

在台北,还是有些人会大声吼,不顾及别人,但是相比之下比较少。

排队的时候

在上海,如果有人插队你骂他,那你就自己骂吧,没人会帮你,包括店员、收银员。

在台北,如果有人插队,同时会有很多人讲话,而且工作人员也不会受理插队的人,会叫他们排队。

在上海,如果你坐长途汽车或者飞机,要下去的时候,大家会同时站起来,尽可能挤到走廊上。如果你晚站起,那麽就要等大家都下去才能出到走廊,然後下车、下飞机,因为大家不大会让你。

在台北,到了下机的时间,大家比较慢条斯理,如果人家正在往外走,看到你在你的位子上,他们会停下或者慢一点,举个手意思是让你过去。

在上海,当你在便利商店要付钱的时候,後面的人会把手伸到你面前,把他们要付钱的东西先放在柜台上,然後站在你的斜後方贴著你的背,急著付钱。有时候,他们会用手肘轻轻推你。店员找你钱的时候,会把零钱丢在桌上,你得自己捡起来。

在台北,後面的人会站在你的正後方,等你完全付完钱,皮夹收好,东西拿好,站到一旁的时候,才往前站到柜台前。找钱的时候,店员会等你把手伸出来,把收据跟钞票放入你手中,再把零钱放入你手上,方便你放回钱包里。

哥哥弟弟姊姊妹妹

在上海,表哥表弟表姊表妹堂姊妹堂哥堂弟都叫作哥哥弟弟姊姊妹妹。如果你继续问,他们才会说到底是什麽关系。可能是因为一胎化的关系吧。

在台北,表哥就是表哥,不会叫作哥哥。

在上海,不管你生大病小病,大都是去医院。

在台北,小病多半去诊所。

在上海,如果有一群人在一起,大家都是上海人,有一个不会说上海话,那麽大家会说上海话,像我这种不会上海话的人就只好自认倒楣啦!

在台北,如果一群人都会讲台语,而我不会讲的时候,大家会讲普通话,这样我就听得懂,然後可以融入对话,不会坐在旁边像个傻呆子一样。
我不会上海话也不会台语,真烂!

以下,我整理了上海与台北不同的称呼方式∶
上海/台北:
服务员/小姐或先生 酒店/旅馆 土豆/马铃薯 涂改液/立可白 地铁/捷运 打D /叫计程车 自行车/脚踏车 长途汽车/客运 公交车/公车 奶牛/牛 双休日/周末 显示器/电脑萤幕 计算器/电脑 勺子/调羹 芝士/起司 酸奶/优格 操/干 爱人/老婆 餐巾纸/纸巾 谈朋友/交往 左拐/左转 大拐/左转 右拐/右转 小拐/右转 公安/员警 门卫/警卫 文胸/胸罩 小裤/内裤 导购员/店员 普通话/国语 地道/道地 文明/有礼貌 让让/借过 厘米/公分

以上的说法,有的两地已经通用,譬如,文胸与胸罩,在上海其实两个都说,但是我听到讲文胸的比较多,而在台湾没有人用「文胸」这个字眼。还有导购员跟店员,在上海其实都说,但是我听到讲导购员的相比之下比较多。
这些只是这六年来的观察,有些东西是上海需要进步,有些则是台北,有些只不过是文化不同,并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有些呢,可能是我自己神经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