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天安门,Who?
文章来源: 史迷2014-02-18 11:59:26

大侠野性兄发了二十几张精美照片,题头《我爱北京天安门》。其中两张更是门楼绚丽多彩的夜景,美轮美奂。大侠还说,“经典的天安门照是要有青松作前景的”。记得我有一张儿时照,是与大侠站在相同地脚的照片,并有青松做前景。而且我记得我出国时还把这张照片带了出来,于是这几天翻箱倒柜。别说,什么都不负有心人,这张照片还正让我今早给找到了!


这应该是小学一二年级(78岁)时照的。因为小学二年级才可以加入少先队;我这张照片没带红领巾,又是夏天,所以说是在1962年夏天的时候,正好8岁,应该站得住脚。那时我舅舅在西安上学,暑假就到北京来看望他母亲我姥姥。他买了一架国产的135照相机,华山牌,不知有哪位还有这种相机的记忆。据说在当时很便宜(厂销价,八块钱),尽管如此,我家父母也是不会花钱干买相机这种事的:给四个孩子喂饱肚子是硬道理。舅舅有新相机,就带着我们四处照相;于是,留下了这张从小学到文革开始后的唯一一张单人风景照。文革后期,在工厂和青年工友们玩摄影和放大,找到这张底片,放了个4x6 就一直留在身边(现在说法叫“自恋”)。别笑话啊,长的离帅哥有些距离,但也是有些阳光滴。

那时我家住在天安门附近,走路到那十分钟。天安门西侧,有一条南北方向的道路,叫南长街和北长街。南北交接的中间,是故宫的西华门。我们就住在西华门。西华门正对着中南海的东门,每年五一十一天安门搞庆典,毛主席就从中南海东门乘车出来,在故宫西华门前拐弯,沿护城河到故宫前门---午门,再从那经过端门到天安门。他老人家的车队,就从我家门前经过。平日里,代表着中国最高级官员的车辆,如大红旗,吉斯,吉姆,奔驰600,大林肯等,进进出出中南海,都要经过我家小小的街门外。同街的孩子,尽管多是些小屁孩,都能“如数家珍般”地说出各种车的名贵之处和车主人的姓名官阶。天子脚下嘛,就有它与众不同之处。换句话说,我们就是生活在象征着封建皇权的故宫,和象征红色特权的中南海双重影像下的“幸福”臣民们。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长跑。从家里出来,沿毛主席节日时走过的路,和同学在西华门集合,沿护城河,进午门宫苑;穿过端门,到天安门。再向西拐,顺着西观礼台和中山公园的红墙,到南长街口。拐进南长街后再疾跑一会,就回到了出发点西华门。这一大圈,据说有24百米,相当于绕标准球场跑道六圈。这样的长跑不知坚持了多少年;到现在,只要一长跑,眼前总会出现那时跑步的场景,可谓终身不忘。

回到相片上。那时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汽车还真不多。有时横穿宽阔的街道,几乎不用躲车。那时街边也没有路障和栏杆,到处自由行,甚至可以坐到人大会堂的台阶上。后来阶级敌人多起来了,我们就得离远了。从照片看,那时的天安门,和今日,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悬挂老人家的像。我记得是在节假日时,毛主席才和马恩列斯,还有孙大总统的相片一起挂出来的。马恩在历史博物馆前面,列宁斯大林在大会堂前面;孙中山在广场中心,毛主席在城楼当中。这个做法其实挺好,尊重而不过度。从文革开始,情况就变了,他老人家的画像,就没再挪过窝,风风雨雨近五十年,一直没日没夜地挂在那。。。天安门算得上是国门,国门上整日挂着过世领袖的肖像,不但中国历代没有,就是但凡进步一点的现代国家,也不会这么做了,除了北朝鲜和叙利亚,可那是人家当权者的爷爷和爹。现在,即使回到文革前的做法,只在节日时挂出来,恐怕都没人敢做这个主,真成了了老虎脖子上的铃铛。那谁,怎么系上去的啊?

几年前,写过几篇短文,是西华门生活的回忆,在我的博客里: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802/200512/8320.html 有兴趣的朋友,敬请移步。今天刚从多伦多回来,这个周末又要出远门。等回来后,再与大家分享旅行的收获。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