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的回忆
文章来源: 二胡一刀2008-01-26 22:15:14

几天前的晚上,躺在床上等待入睡。正在胡思乱想着,内人瞟了我一眼,叫道:要死了,你干嘛呢?我莫名其妙,不知所指。你干嘛一脸诡秘的笑样子,吓死人了!

我明白过来,不禁莞尔,我不是有意的。就是刚才东想西想,想起以前好玩的事情来了。内人兴趣大增。 

我想起来八十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我特别地羡慕万圆户。她也笑起来,是,那时候一万圆可是好大一笔钱。

不过我那时候倒不是觉得一万圆多,大概太大了没概念了。你知道吧,有段时间银行利息特高,一万块存银行里每个月利息有一百块。我就是羡慕那利息。那时候就觉得有一万块存银行里,这辈子就不愁了。

我从小没有过过所谓的富贵日子。我父母是普通诚实的劳动者。他们虽然受到社会的尊重,但并不比大多数人富裕。我记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过年时我母亲开始给我压岁钱,只有一角钱而已。几年后我可以拿到五角钱。虽然钱少,但都是母亲特地去银行换来的崭新的票子。我很喜欢这些干净挺拔的钞票,从来舍不得用,一直放在枕头下放了很久。 

83或84年的春节我先和父亲搬到了江苏。这儿有很浓的给压岁钱的习惯。我记得和父亲到乡下去给他的亲戚拜年拜了一整天,也兴奋了一整天,因为钱收得太多了。我收了近五十块。晚上回城的路上,我坐在自行车后座,盘算着怎么用。其实多半是纸上谈兵,我在花钱上是一向比较小农的。父亲忽然说:你今天收的钱,我帮你保存吧。我顿时偃旗息鼓,老大不情愿地答应了。不过同时又觉得如释重负。 

现在回想起来,我乐滋滋收钱时,父亲也得给别人家小孩钱。里外里算起来,我们大概还是负收入。五十块大概相当于他半个月工资了吧,实在是很大的一笔钱,我是万万留不下来的。 

上初中时,我基本上没有零花钱。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没钱嘛。那时候街上还有看小人书的摊子。经常蹭书看,看摊的有时管,有时不管,现在想起来不太好意思,人家也得挣钱啊。不过我有钱时还是给的。零食自然没有。学校附近有一家饺面店,卖的火饺是我最大的向往,其实就是锅贴,可是一份要两毛多。这家店位于公交车站和学校之间,是一个无法躲避的诱惑。我有一个同班同学,和我乘同样的公交,也很馋火饺。后来我们就开始逃车票,省下钱每个星期可以去吃一次。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好景不长,终于有一天被抓住,身上所有的钱被罚,吃了个大亏。从此痛改前非,再不敢逃票,每周的火饺成为绝唱。 

电影第一滴血在中国上映时,我好象还在上初中。我想看得不行,但一直舍不得。好像是最后一天,我带着我弟在电影院门前徘徊了一个小时,最后还是没抗住诱惑,花了一块钱买了两张票。国内电影不分级就是好。 

后来到八十年代末我刚上大学时,一个月也不过开支五十块,当然也有花钱多一些的同学,但一百块就算多的了。 

有了这些背景资料,不难理解我那时对每月可以不劳而获一百圆的羡慕了。那时的我,怎么能想到二十年以后,一万圆是穷人的标准。而现在的自己,家庭年收入换成人民币过百万,却仍然在为付账单而盘算。世事变化,竟有如此之巨。这里面又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无奈和失落。将来如果给我的女儿讲起这些事来,她会相信吗? 

恍惚间我似乎又看见了当年的自己,那青涩的少年。怀着对生活的简单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模糊憧憬。人生的目标,就只是挣一万圆那么简单。这是何等浪漫的感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