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喂奶的神圣却是相似的......
文章来源: 老哥XD2008-07-07 15:59:11

  1940年开春,山东,沂南县,沂蒙山二道沟,受伤掉队晕了又醒了的八路新兵小庄,听红嫂明德英的老公给他讲:白天鬼子查得紧,俺那个哑巴老婆就把你藏在这空坟里。俺家娃刚几个月,她有奶,听说奶能救活人,她一有空就给你喂奶。你一直不醒,是她用奶子喂活了你。

  小庄子后来成了厅局级干部,进了大上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住在闸北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红嫂喂奶的故事也为人所知了,小说《红嫂》出版了,现代京剧《红嫂》公演了。因为红嫂是哑巴,不会青衣行版西皮二六吊嗓,说到底,哑巴传情还是靠踮起脚尖儿舞起来的好。于是,后来就改成了舞剧《沂蒙颂》,酱紫改来改去的,抗日战争时期也给改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小庄子也给改成了解放军方排长。最后,在江青主任的关怀下,再改成同名现代革命舞剧样板戏,拍成彩色电影,全国公演了。
  

  那电影最后一次放映,恐怕得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事儿了吧?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各行各业揭批四人帮已然到了深入阶段,什么赃都套用同一个句型往江青那老娘们儿一人身上栽,江青首创的那句型就是:“宁长社会主义草,不长资本主义苗!”

  运输界揭发江青说过: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
  教育界揭发江青说过:宁要社会主义的文盲,不要资本主义的Ph.D;
  美术界揭发江青说过:宁要社会主义的宽松大裤头,不要资本主义的裸体女模特;
  电影界揭发江青说过:宁要社会主义的黑白方块银幕,不要资本主义的彩色宽银幕;
  音乐界揭发江青说过:宁要社会主义的手风琴,不要资本主义的管风琴;
  连我们初中政治课女老师还说呢,江青说过:宁要社会主义的洗衣板儿,不要资本主义的洗衣机(她自己还加上一句:带烘干机的也不要);

  其实江青哪儿有那么封建极左啊?人家好歹也是得风气之先大上海演艺界混出来的。您说我记忆力该有多好,闭上眼,眼皮儿上愣能清晰映出革命现代舞剧电影《沂蒙颂》里的场面:为避免直接将乳头塞给方排长,红嫂手拿一把铁皮军壶作Buffer,先发现壶中空空,再让壶无意之中碰碰前胸,然后,红嫂脸一泛晕头一扭,转身轻盈盈一路小跑,拎壶闪在一块假石头后。这时,天幕背景闪现万道霞光,一片羞红,西洋管弦乐队奏起沂蒙山歌主旋律(谁说样板戏不要资本主义的管弦乐器了?)。。。

  在成名后的四十年里,喂奶的红嫂明德英一直在沂蒙山里放羊,1995年生病去世。
  

  改革了,开放了,时代进步了,人们越来越啥话都敢说了,竟有文艺评论工作者看了上边这个剧照,怀疑红嫂是否有奶。说剧中红嫂身体太瘦胸部扁平看不出像是在脯乳期。。。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时代更加效率了,人们越来越啥事儿都敢做了,四川地震发生后,有报道蒋晓娟将自己才6个月大的孩子送到乡下父母处,自己在救灾一线义务为受灾婴儿喂奶。对比红嫂明德英,警嫂蒋晓娟一不用警壶,二不用奶嘴儿,解开警服再撩起警衬: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啥事儿都敢做没说蒋警嫂,说的是她的事迹诞生后不足月,她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被中组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江油市提为公安局副政委。

  

  不同时代,不同时效,两位嫂子喂奶后的结果虽然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喂奶的神圣却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