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手
文章来源: 淡淡微风2005-10-27 14:49:37

 

  在朋友家翻报纸,看到一幅漫画,名字叫“妈妈的手”,画面是一个中年男人在呼呼大睡,床下是一双皮鞋和一个公文包,旁边是一个类似立式饮水机的电脑,伸出了一只机械手,在他身上轻拍。那睡着的男人脸上,露出美滋滋的样儿。墙上一幅标语:回到童年失眠诊疗中心。
  一时间感慨万千。
  若是问世界上最美丽最美好的手,很多人大约都会回答情人的手,不是说“握着情人的手,好象回到十八九”吗,然而与那种放逸的说法类型不同,真经历过人生坎坷的人,心底最美的记忆,多半还是与亲情有关。至于爱情,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我们对母爱的渴求与依赖,恐怕是心底最初的对世界的感情追索,发轫早于情爱许多年。西方心理研究说,一个从小拥有充分母爱的人,一生都会信心十足,反之则不然。
  一个朋友怀孕时,在msn上的名字是“母爱蓬勃,无处发泄”,令我每次看到,都不由得莞尔一笑感慨良多。多年前的她可是玩家,简直到了世间事无一不可玩儿,世间话无一不可说的份儿上,谁见了都头痛不已却忍不住怜爱有加。如今却突然转向,改做一小女子大母亲,“拼将十年青春梦,誓把母亲做到头”——当然这条路也是不归路,想再不做也不可能了——令所有熟识的人大跌眼镜,小露眼白。
  看来母爱并非单方面的,渴望母爱与付出母爱,都是一样激情涌动无法抑制。

  对我自己而言,从小就缺乏母爱与抚摸这一块儿。母爱方面,其实是母爱的表达方式与我接受方式之间的问题,并非爱与不爱的事儿。抚摸方面,却是母亲思维的空白,她并不明白,孩子与大人的身体都是需要爱抚的。
  现在科学昌明,多数人都明白了孩子需要抚摸这回事儿,以前则不然。记得在不少地方看过这样的例子,说为了令父母多接触自己,就故意犯错惹他们生气,好让他们打自己,通过责打造成身体接触,在被责打的痛苦里,享受一点接触的快乐。
  自然,孩子的需要很难说是明确的还是下意识的,多半只是本能的错位反应,而做父母的,恐怕也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如此顽劣不听话。更有甚者,长此以往,说不定会形成条件反射,从生理到心理,变化到做更过分的事,来改变父母的忽略和引起重视,也许会导致悲剧。
  因为教育和思想的缺失空白,造成悲剧的事情,人类历史上不胜枚举。身为父母,发生了这样的结果,当然难辞其疚,然而,他们自己也不明白,又如之奈何。
  我自己,因为小时候看书还算多而杂(不象如今“不好读书兼不求甚解”,有事无事唯以发呆为尚),所以早就明白了抚摸的重要,然而苦于无法告知父母——有些东西还真没办法明说——只好在心知肚明却无可奈何,无力改变现状中熬到了成年,才算缓解了情况。
  我算是明白某些道理了解规律,也明白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坚持到了事情解决的那一天,别人就不一定有我那么幸运了。然而那十几年的煎熬与望洋兴叹,委实不太好受。

  人体的抚摩问题,不过是个人的事儿,毕竟容易解决,而我们社会里的某些事,其实与此很是相似:下面的需要上面未必明白,或者就算明白也假装不明白,不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自己的利益,为别人解决问题。能施与安抚者,未必爱民如子,民众的眼里,恐怕就更不会视之如父母官——管理学上的交流不畅,永远是个没办法解决的大问题——然后恶性循环,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积重难反,最后如何收拾局面,只有听天由命,感叹人力有时而穷了。

  那幅画中,电脑笨拙的象机床,作者大约是有年岁的人了,或者是受了八十年代科学仪器都是方块儿形的画作影响,虽然有创意,却在不经意间泄露了不足,就是不能与时俱进,忘了看看身边的世界,人类早已经发展到了更先进的阶段。

  画面里,幽幽甜梦中,妈妈温柔悉心的轻抚,才是他心灵的故乡。
  生活里,无论生我们养我们的母亲,还是我们的祖国母亲,大约也都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