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选择习近平?
文章来源: 谢盛友2015-08-16 07:20:40

 

谢盛友:中国人民选择习近平?

牛大作如下:

牛:薄与习,中国人民做出了正确选择:
谢盛友老友刚才发出一篇好文《薄熙来习近平的简单比较》,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习近平和薄熙来一样,都是要让自己成为类似毛泽东和邓小平那种集大权于一身的政治强人,恢复个人崇拜,成为中国至高无上的主宰。
但是,老谢没有提出的问题是,假如有选择,薄熙来与习近平,“中国人民”选谁呢?
俺这个珍贵银民,会狠狠地干脆地做出和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一样的选择:选择习近平。
什么理由?理由很简单,就是中国人民人人知道熟悉的真理:流氓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

牛没有提出,谁是中国人民。
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一样选择习近平。我的问题是,我阅读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这样的句子,这里的“全国人民”到底是什么概念?全体中国人的总和?如是,又是如何具体地统计出来的?如果不是统计出来,“全国人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的回答:沉默中伪造的多数。

德国著名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艾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1916-2010)提出沉默螺旋理论(The Spiral of Silence)。沉默螺旋理论指出,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时,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

一个具体的人,如果他处于“少数人”的位置上,一般不愿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他怕暴露自己的“无知”,怕被人家攻击,因为按人类惯例,往往是多数代表 正确。处在“少数人”的他,为了不冒犯多数,而被批评和孤立,在公开场合他往往采取“沉默”的态度。然而,社会上每个具体的人都象他这样想,都保持沉默, 那么,“沉默”就在这些自认为是“少数人”中“螺旋”,这样循环往复的结果是,错误地认为“少数”(实际上是多数)的人都三缄其口,而真正的“少数”被衬 托为“多数”,这个 “多数”实际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少数。

“多数”伪造成功。

你为了跟大家一样,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保持沉默。人采取沉默,其实就是表达了一种“同意”。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在1650年发表的《The Elements of Law》一书中就指出,人保持沉默时,往往表示了认可。但是,霍布斯却没有看到人性的普遍弱点,人怕被孤立、人怕被理解为“无知”、人害怕失去,所以,在 沉默中表达的“同意”,是一种“伪同意”。

由于你保持沉默,你就变成了“多数”的一员,你的利益就被代表了,执政党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党始终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但是,社会上还总有一些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少数”,因为这些人对被孤立没有那么强烈的恐惧,这些人就是社会“多数”观点的“少数”挑战者,他们就是打破沉默螺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