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鹤:杂一
文章来源: 亚特兰大笔会2009-09-05 21:01:27

余观华人子女之于海外,多以学中文赋暇。奈何子奋奋然,而业不见精;亲碌碌然,而功不见成;师莘莘然,而境不见改。是以教者虽渊,而尚不厌渊;学者虽勤,而尚不厌勤。如此这般,渺渺已不知几载。业内之人,盖非不知,而无暇治耳。余幸偷得闲暇,是以列问题原因于其下。若所论寻得无理,以黄口小子之戏耳,不足扰君耳目。

         人生而有欲,饥而欲餐,寒而欲暖,人兽所共也。而别之者,在乎灵。故所谓情者,欲中所优也。或欲有灵,则为情;是以欲者,亦情中所劣,有情无灵,则为欲。不奇荀子曰:“欲者,情之应也。”是以善用乎情者,必灵其神;徒劳乎欲者,必噬其身。

         学也者,欲中所优也。是以适情而习,逸而功倍;逆情而习,勤而功半。

余以为今海外中文之学,待治者有三:一曰情,二曰率,三曰境。

        

一情:

常闻人言:中国之发展,速矣。所谓学以致用,是以学中文有助于今后。此“为用而学”者也,乃为外学,外也者,他也,非己也。为他而学,其必有隐,有隐则非全力。非全力而学,安可精深哉?

且学也者,情之物也;用也者,欲所达也。以下而取上,受困而治学,是谓“知耻而近乎勇”,可也;未尝闻“以上而就下”者也。人之性,好高骛远,独圣人知荣守辱,甘居下位。你我皆凡,此境难至,是以“为用而学”者,抑情者也。或以为情可抑,而学不可止。是以请家长、论成绩,而鞭策之。其效甚广,多成绩秀人,皆大欢喜。然学生本多消极治学,难生动力。如此鞭之,至以消极之极,是谓无惧。皆闻“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至此,则“我不惧家长、成绩,奈何以其惧之?”然后何为?余不知也。

         或有曰:中文博大,吾子必修之。是以加力于学生。学生抑情来学,焉能有功?此“为学而学”者也。故今之学中文,以中文无趣者众。中文真乏味乎?余以不然。夫华夏文明,泱泱五千载,虽不包罗万象,然可为世界之最。其可见万物百态乎说文,得天地大道诸百家,览蛟凤华翰于古文,歌平仄流韵以诗词。虽穷皓首亦不能尽得其趣,何以此小小后生不能会之哉?盖教材之故也。如此,文化之损甚矣!越数载,于世人前,虽有中国面,已无中国神,难不失其个人风范。一人之耻可也,而文化无人继之,此巨耻于天下也!夫后人之辱,前人之悲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乃知之,必也苦;乐乃享受,必也乐。苦中作乐,治学臻境也。而乐必由情,是以学之关键在适情。适情然,必先达趣;达趣然,必先治心。而治心也者,学之所困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