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翁: 两首和诗-和笔友们分享
文章来源: 亚特兰大笔会2010-03-21 18:57:49
[近来, 华讯"文学原创"论坛十分活跃. 新秀老将, 佳作连连. 偶尔有空时, 我也上去和了两首. 一是关于"元宵夜抒怀", 另一首是"湖畔春迟". 看博客上一时空闲, 挂上来填个版面.]

----------
湖畔春晚 (七绝)

瑟瑟寒流肆虐忙,几片残雪映东窗,
湖边三月鱼不见,蓑翁无奈叹斜阳。
------------
 
1.几片残雪映东窗 (见码头屋顶和草地上的残雪)




2.湖边三月鱼不见 (见钓鱼杆因无鱼而哀叹)

 

《元宵之夜》附丘逢甲. 
对台湾的近代史感兴趣的朋友应都知道丘逢甲的大名. 把原来的诗, 和诗及介绍都附在下面.
-----------------------------------
年年此夜问吴刚,早知明月在故乡。 
几回梦里乘风去,高堂膝下泪千行。
 -------------------------

丘逢甲原诗:《元宵之夜》

三年此夕月无光,
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
五更飞梦渡鲲洋。

丘逢甲(18641912),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光绪年间进士,授工部主事,惠潮嘉视学员。曾任中华民国广东省军政府教育部部长,赴南京参加筹建临时中央政府当选为参议院议员。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160营(实际上经训练的只有30余营)义军成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又称义军大将军)。18954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和丘逢甲、林朝栋负责。由于唐平时放纵部下,纪律松散,无心抗战,一与日军交手,便节节败退,不久基隆失守,唐化装逃离台北,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消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途中得知台北已沦陷,唐已内渡,气愤至极。日军沿铁路南侵直达新竹,丘逢甲率义军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进行了大小20多场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

1895年秋,他离台内渡,回到祖籍蕉岭。此后至死不忘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