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石料理]一文想起 (1)
文章来源: 晨空2008-04-14 10:44:33

从[怀石料理]一文想起 (1)

      当读到这篇网文[怀石料理],我的思绪又被带到在日本的一难忘的留学生活。那时有幸结识一位十分友好的日本朋友土肥老先生,使我的紧张而单调的留学生活,增添不少色彩和闲情雅致。如果说我能对日本民众有较深入的了解,首先归功于这位老先生。多少年过去了,至今每逢新年双方还遥寄贺卡,互道祝福。

土肥老先生的亲家母是名扬一方的茶道教授,从她的姓名可知出生名门。一日,土肥老先生兴冲冲来告知,亲家母茶道教授特请我们几名留学生去做客。先前也品尝过几次日本茶道,但由正宗茶道教授主持,倒还是第一次,又好奇又有点兴奋。

为了表示来自文明古国,大家整装修饰一番,带上民间工艺品作为礼物,一过早中午便上路,直达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步入一家日本风的木建家宅。入门处放着一块不大的木匾,用日本书道写着茶道教授XXXXX教室。茶道教授笑容可掬,殷勤迎客。她穿得一身白绸隐花和服,生得十分秀丽,皮肤白净,身材小巧,腰肢如柳,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一见便知,年轻时必定是位不折不扣大美女,绝不亚于任何一位当红的日本女星。

先进客厅,在榻榻米上跪式入座,(最恨这种坐法,活生生折磨人。没办法,随乡入俗,只得忍啊)。茶道教授能说会道,音质柔和,速度中等,十分悦耳中听,很容易为大家所接受。虽然我们都是远道而来的异国生客,但是主客间的气氛被调节得节节高涨。大家佩服之至,真不愧为久经讲台的茶道教授。所用的全是清一式敬语自谦语,舌如簧,妙语连珠,有时高调他人,有时有点作践家人(当然是她老公和女儿啦,但从不作践自己,只是自谦),笑话顺手而来,一波接着一波,有点像Tonight Show 的风格。一开始,听到她贬低自家人的笑话时,不敢笑开,毕竟在主人家做客,恐怕失礼。我们几个的眼睛不时在她老公和女儿(土肥先生的大媳妇)的脸上察言观色,看看他们的反应,父女俩并无一丝一毫的不悦,只是吃吃地陪着笑,对出自女主人的这种笑话,好像早已习以为常,而且是一副甘当绿叶陪角的神色,此真乃模范丈夫模范女儿也。于是乎,大家也就放开笑乐起来。正当我们想开口轮流试当一下中国相声李文华,唐纪忠式的捧噱角色时,她的单口相声遽然而止,起身道她需要去里面准备一下,你们先坐一会儿,看到大家跪坐的痛苦模样,轻轻地甩出一句 “ごらくに”(请放松放松的意思)。犹如接到圣旨,赶快抽出屁股下有点麻木的双脚。一边轻揉,一边假装不理解的样子,轻轻地问土肥先生,你大媳妇果真会有时傻乎乎的?正好让他大媳妇听到,她既不辩解也不否认,淡淡一笑,转身去给她妈做帮手。土肥先生似乎对亲家母的表演十分赞赏,哈哈笑道:‘ただ冗谈ですよ’(这仅仅是玩笑而已)。

附文: 怀石料理 

也不是第一次听到关于亚洲美食的排名,日本料理排在第一;台湾第二。香港和粤菜分列其后。 

      但是怀石日本料理,却让我有点信了。虽然提早就听说了日本怀石料理的大名,但是由于自己对日本的生食还是不太宽容,因此也一直没有真的去设想,日本料理的最高级别到底是什么样子。毕竟,取火可是人类最重要的早期发明啊。以此,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开始了文明的漫长历程。 
 
     怀石来自于禅道;为了在长久听禅中抵制饥饿,肚子抱石一块,称为“怀石”;后来就有了给听禅僧人的茶点,再后来有了最负盛名的怀石料理。这里面琢磨一下很有意思,最后的美食在开始,是与抵制饥饿相关。 从饥饿到美食的演进在宗教里面很多。虽然其本义是讲究节欲;但却衍生出很多重要的享于口怀于心的美食;当然里面的境界也有高下之分。 

      例如素食。素食是很精致的,尤其是“色”的工夫一流。空空道人说红楼,都是“传情入色,由色入空”。两个“色”差不多,都是表面物质世界。到厦门后偶尔吃过素食,都是菜色上面做足了功夫,模拟肉类更是一流,摆设和雕花也是不错地,但是最终吃起来,终是感觉一般。这个其实很没有意思。如果真的贴近自然,讲究佛门清静,何必模仿荤食。 
 
      另外很多只是抵制饥饿的美食,本意上很原始,反而会有意外收获。例子也有一些。印象很深的是美国国家地理的一期节目,讲峨眉山冻豆腐。峨眉山金顶不到4000米,最近的上山路迂回为五十公里。古代上下山极其费时费力。冬天大雪的日子,就进取材,自己制作的冻豆腐成为主要菜肴之一,味道也成为天下一绝。天府本就养豆腐,成都满街好吃的豆花非外地的豆花可比。可惜去峨眉山的时候尚属学生的贫困游,未曾敢想过在金顶腐败,没有尝到这道美味,下次一定补上。这种算是自然的境界,比仿荤的素食进了一步。但毕竟吃的有限,且对于自然和历史都如此苛刻。 
 
      怀石料理却从提供听禅茶点开始,发挥日本料理取材为先的特长,更是把贴近自然却同时享受人间美食的本领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生食的食物自然要鲜,取材时间和保存,取材部位和方法都会非常的下功夫;而生食本身也成为对新鲜考量的严格标准。祖先说美食,也是越人的“鲜”字代表最高境界;很有道理。熟食自然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烹饪的工具中,各种石材的选用最有意思,也有部分的铁板,但是铁板类的一般会垫以植物的叶子,避免和铁板的直接接触。各种装盛工具也件件是陶制工艺品,非常朴素简约,一般都是粗笨却温和的弧线,在手上有厚重和踏实的感觉。环境也真如同听禅,一如餐具般的深色朴素装修,没有一点华丽之处,灯光也同样低调到合适。然而菜色却丝毫不掩盖其本身的光彩,从沙拉的拼色到龙虾的切割摆放,依次八道菜色每一道都会缤纷夺目,在视觉上都是不可多得的享受。配之于熟食清淡适宜的香味,真正是做到了“色香味”俱佳,当然生食上颇有点“无色香味”的意思,因为其关键在选材好的生鱼片的入嘴的口感~~~最有意思的是,怀石的正餐一套下来,仍然忘不了饥饿中听禅的初衷,所以会在七八分饱,不会太饱。这样才可以“神清气爽”,或许吧。据说最正宗的怀石料里,还会在四季种上不同的花草,配上不同的装饰和灯光,并在菜肴中加上自种的花草作为辅佐。真的是难得的讲究。美食并不要自虐~~也不只是在食物本身上下饕餮的功夫……却又尽量融合于自然。这个,或许才是美食最高境界的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