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巴西之一,巴西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文章来源: 常靖远2009-03-10 12:09:26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奇妙,只要你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你就能发现它是如此的多样性。这个世界又是如此的可悲,几个少数西方媒体就能控制和决定着世界舆论的主流,当人们心怀虔诚地每天积极主动地接受这些媒体资讯时,他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就会被固定化,并自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事情的全貌和真相。这是主流媒体的胜利,但也是人类的悲哀。

像中国一样,巴西的世界声誉也拜西方主流媒体多年报忧不报喜的宣传成了犯罪、色情和狂欢节的代名词。当西方影评家带着病态心理将上帝之城评为最佳电影时,巴西就永远地和暴力、贫穷画上了等号。这同大红灯笼高高挂将愚昧落后的标签钉中国身上如出一辙。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自我道德优越感和经济地位的领先使得他们很难用平等的心态看待这些一度是他们殖民地的新兴国家的崛起。只有那些负面的新闻才能激起他们对这些国家进行报道的热情,才能满足他们那虚伪而脆弱的虚荣心。中国被抹黑了,巴西被误解了。

记得公司刚宣布派我去巴西工作时,有很多人充满善意的提醒我巴西是多么落后和贫穷,是多么暴力和色情。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善意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对巴西的不了解,和对西方主流媒体对巴西只言片语的负面报道的基础之上。在巴西工作生活的这一年多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巴西这样,对中国来讲既遥远又接近。遥远体现在浩瀚的大海将两个国家远远隔开,从中国到巴西,最快的航程也要四十多个小时。而从中国到非洲大陆,到欧洲,再到美国航程无不在二十个小时左右。遥远的旅途为巴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实际上巴西离中国又是如此之近。像中国一样,巴西是区域性发展中大国,也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家外交政策,对外国人也充满热情。中国地广人稠,大多数经济指标按人均算都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而巴西正好相反,人均自然资源的占有量居世界领先水平,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大物博,和中国正好能够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巴西政局稳定,没有太多意识形态限制,既不像美国和澳大利亚那样动不动就已涉及到国家安全为名否决中国投资,也不像苏丹之类的非洲国家充满非议。对中国来讲,巴西既是一个可靠稳定的自然资源来源国,又是一个没有地缘利益冲突的全天候合作伙伴。从这个角度来讲,巴西离中国不可谓不近。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尔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国家接壤,是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高达 8,547,403 平方公里,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 46%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以工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农业最轻。这个结构也决定了两国之间的广泛的合作空间。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 2007 年,巴西人口达到一亿九千万,为中国的 14%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九千七百美金,为中国的 183% ; GDP 总量为 1.8 万亿美金,是中国的 26% ,目前落后中国五位为世界第八。巴西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其次为农业,最后为工业,占国民经济比例分别为 66% , 20% 和 14% 。中国为 40% , 50% 和 11% ,两国之间的贸易品种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主要从巴西进口农产品、铁矿石和石油、纸浆等大宗自然资源类商品,而巴西主要从中国进口轻工业设施和重工业机器,以及化工产品和电信设施等工业制成品。如果以 2008 年进出口总量来计,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排名甚至高于享有特殊关税待遇的巴西邻国阿根廷。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很快就会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对于中国来讲,巴西是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伴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两国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化,中国企业进入巴西市场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中国企业界对巴西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淡水河谷、巴西石油和 Embraer 等少数几家公司身上。葡萄牙语人才不足和企业家精神的缺失,以及对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盲目崇拜,使得巴西看起来可触不可及。

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催生着越来越强有力的中国企业,但如果这些中国企业的产业链无法贯通,永远只是局限在消费端头,而缺乏对上游产地的控制,那么再强大的中国公司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也只是一个伴随着世界经济起伏的牺牲品和价格被动接受者。就好比一个人,即使上肢再强壮有力,如果下肢不能牢牢站稳,就称不上强者。对中国这样自然资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大国,巴西就是站得稳的一条腿。

从国家层面来看,地缘利益的冲突决定着中国国际活动空间的大小。任何将中华崛起的希望寄托在几个主要发达国家身上的政治幻想都是不切实际的。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崛起必须建立在全方位的、多空间的国际格局里面。中国的战略目光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美国、欧洲、东南亚、俄罗斯和少数几个富有争议的非洲国家身上,像巴西这样政局稳定,自然资源丰富又和中国有着很强互补性的国家应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之中重。今天的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国家,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会在可预见的将来呈几何数的增长,而与之相对应的耕地面积和质量即使不再下降,也很难有提高。 1994 年 , 美国学者莱斯特 · 布朗 (Lester Brown) 的那篇著名文章《谁来养活中国 ? 》也并非完全危言耸听。居安思危才是治国良策。

反观巴西,国土面积虽然只占世界的 7% ,但其农业耕种面积却占世界 19% 。作为世界领先的农业大国,巴西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靠近赤道使得日照充分,临近大海和高达 65% 的国土森林覆盖率使得整个国家水草丰茂,降雨充分。大规模的庄园化种植使得规模化好处得以充分发挥,充分的降雨使得任何在人工灌溉系统上的投入都成为多余。巴西橙汁、蔗糖、咖啡和牛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鸡肉和烟草产量虽然居世界第二,但出口量依然是世界第一;此外,大豆和玉米无论产量和出口量都对国际市场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巴西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 65% ,发展农业经济大有潜力可挖。对于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巴西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远交近攻,几千年前秦国的外交智慧其实也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南海领土纠纷,东盟的崛起,日本的入常,韩国的代表亚洲的自我意识膨胀,以及印度边境冲突和俄罗斯的帝国梦,中国的周边国际态势可谓步步艰辛,处处荆棘。睦邻友好的政策可以作为外交的辞令,但一定不能作为国家利益的指导原则。国际空间要拓展,又谈何容易。欧洲自诩为人权的捍卫者,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睡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走出去,向哪里走,这是一个问题!非洲是一个突破口,但可惜的这片大陆上几乎聚集着全世界的目光,苏丹达富尔问题,大湖纠纷,太多的利益纠纷使得非洲成为大国角力的战场,没有舆论控制权的中国处处落于下风,在非洲的任何开拓进取的正常商业行为都会沦为掠夺之举。在西方主流媒体和政客的炒作下,中国成为非洲种族清洗的帮凶,成为某些非洲独裁腐败政府的庇护者。

与之相反,拉丁美洲无论是在历史文化,还是在政治制度上都和欧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去倭内瑞拉、古巴等少数几个国家,整个拉丁美洲就是欧美的后花园。大量的欧美移民不仅促进了拉丁美洲的发展,也拉进了双方的距离。作为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巴西实行民主议会制,虽然腐败成风,但却是西方社会眼中的同类。可能是受限于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花园的思想,中国国家实力的触角还没有完全进入片土地。但要想打破美国给中国布下的岛链之围,只有走进巴西,走进拉丁美洲,正如亮剑所表达的精神一样,最好的防护就是进攻。远交近攻的外交智慧也体现在此。

席卷全球的次级贷已经迫使各国政府投入银行系统的资金高达一万亿美金,但祸端的根源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仍未见明显好转,银行惜贷导致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依然制约着经济的好转。巴西虽然不像大多数国家那样狼狈不堪,但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全球经济的衰退导致对大宗产品的需求下降,这对巴西这个以大宗产品为出口导向的国家是个不小的打击。出口业的放缓,意味着外汇收入的锐减,而与此同时大量外资处于避险和提高国内流动性的考虑大量撤离巴西,这对巴西货币造成了沉重贬值的压力。贬值虽然可以促进出口,但全球经济衰退所导致的需求疲软不是简单的货币贬值就能解决问题的。尤其是对于巴西这个严重依赖工业品进口的国家来讲,货币贬值即意味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提高。因此,政府不得不对外汇市场进行人为干预,以平衡货币价值和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而这又要耗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如果世界经济进一步衰退,国际收支难以维持顺差,最终结果就是货币急剧贬值,国家财富毁于一旦,拉美经济危机再次上演。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巴西媒体会格外关注中国经济走向,因为作为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其国内经济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巴西的大宗货物出口市场的冷暖和外汇收入的平衡。中国需要巴西,巴西更需要中国。

当前的国际环境风云变幻,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但总体来讲,是朝着有利于中国的一面发展,当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迫于形势,自顾不暇时,中国应该抓住历史时机,挺进拉美,挺进巴西,为中国下一个百年昌盛创造一个有力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