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问题关键所在
文章来源: kylelong2011-07-25 17:06:55

 

 

动车追尾、桥梁跨塌、高铁事故、楼房倒塌、食品污染……“中国制造”的问题,层出不穷。即使在国外,“中国制造”也被认为是廉价商品或一次性产品的代名词。没人愿意看到这类问题的出现,毕竟,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希望中国好。有的人把原因归咎于国家体制,有的人归咎于共产党,还有的人归咎于技术专家。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呢?

 

笔者在国内也曾经在“标准化委员会”工作过一段时间,对此有比较深的感触。

 

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其它国家制造,在技术上,大部分都是处于一种进步中、发展中、完善中。因而,一旦某个技术研制成功,技术运行本身不存在很大的问题。问题是,这种技术是存在使用范围的,是有条件的。比如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飞机,发现号航天飞机于20113月结束27年飞行生涯,也就停止使用;419日和628日,奋进号和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也停止飞行,这就是所谓的“使用范围”(原定每架可执行100次任务的设想,没有一架能够完成,主要原因并不是费用问题。这个例子也许并不合适,但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很多人骂专家是“砖家”、“专假”,教授是“觉兽”、“搅寿”,其实,是对技术人员的不尊敬。技术人员本身没有技术决定和使用权,只有技术发展和研制权。这是技术专家的职业所决定的。

 

那么,谁才拥有“技术决定和使用权”呢?国家行政人员!

 

现阶段,中国的各级行政人员掌握着“技术决定和使用权”。当他们认为某一种技术对提高自己的政绩,或者对“国家发展有利”时,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推进某种技术的使用,不管这种技术存在的使用范围,并且可以扩大使用范围、延长使用寿命等等。这就是中国的“官文化”。有人说,技术专家可以对某某工程或规划进行论证、鉴定。但要知道,有权可以组织这种论证会和鉴定会的,还是国家行政人员!如果某个论证会或鉴定会的结果,达不到国家行政人员的“要求”,他们可以继续组织其它的专家组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或“鉴定”。不排除存在利益攻心的一些技术专家,但最终决定权并不是他们。

 

由此可见,“中国制造”在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还将有很多“血的教训”。正如笔者“成功”对高铁事故的预测一样,“血的教训”始终会存在。唯一可以减少或消除这种“血的教训”的措施,就是彻底进行政改(当然,重建道德体系也是重要一环),限制或否决“国家行政人员”的技术使用决定权,让技术专家来做技术问题。如果中国某一天做到了这一点,中国“血的教训”将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