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记忆北京
文章来源: bymyheart2012-11-26 17:52:18

变迁---记忆北京

今夏在北京大姐家,我偶然看见北京台有个频道都是纪录片挺有意思的,就坐那里看了一会儿,一个北京四合院一进门前的影背上,镜头推出的是季羡林写的片头:记忆北京。

好像并不是说1949年以前的事情,而是说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普通北京人的生活。现在已经变成古董了的记忆。北京人在颠三倒四中变得浮躁脆弱健忘。
北京城里的建筑一次次被推翻了再重新盖
,而今古城已经面目全非。现代化了,新鲜了,但帮人们记住往事那些标识也都没有了。甚至并非很久以前的事情也变得记忆模糊。

一看那部纪录片,我的北京生活岁月现在都成了记忆的内容,我不禁就觉得自己古董起来。

这里过着感恩节,我在忙着买东西做饭大扫除时想起那个纪录片里的事情。

每年一进十一月,北京就会变冷,西北风嗖嗖的。到了十一月十六日才给送暖气;住平房的老百姓烧煤取暖,要安烟筒,风斗。所以每到十一月就要供应烟筒,白铁皮做的最贵,还有黑铁皮做的烟筒,更早一些时候,我记得还有沙烟筒很脆弱比较便宜。这时候我记得父亲单位要发16元煤火费,供大家买烟筒,煤。16元煤火费到我工作后好像还有。
每年刚进入取暖后都会发生中煤气的事故。

记得一年我在急诊室工作时,有一次大规模的煤气中毒抢救,那时刚刚有郊区农民在城里打工,住在朔料棚子里,烧炭火取暖,没有通风设备就十几个人都中了煤气。我正当班一边抢救一边联系朝阳医院,将最重的人送到他们的急诊室,当时北京只有朝阳医院有高压氧舱的设备。北京市急救中心还没有建设好,那楼顶上的直升飞机救护还是天方夜谭。

每年到了这时节,七十年代以前的北京大街小巷就开始卖储存大白菜,满街满巷都是白菜,每家每户按定量卖足了一冬天的大白菜,分一级二级等外等等。三轮平板车送到门口。
再早些年还卖红薯,也是满街都是,买完了送到家门口。还有就是过冬前买很多生雪里蕻,芥菜疙瘩,洗干净用大盐花椒腌在坛子里,我母亲还要做一种芥菜丝是用芥末腌成的,放在冬天的院子里,过新年时候才能吃。我们胡同里的邻居东北人到了白菜季节就要做积酸菜,用那种大水缸把开水烫过的白菜码在缸里,用大石头压在上边。

各户把白菜摞成垛盖上就棉被,过冬。满院子楼道门道都是大白菜垛。

这是北京普通人家一冬天的主要蔬菜来源。大概在卖冬储菜时大白菜几分钱一斤,估计十几块钱就够一家人一冬天的菜钱。不过那时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是56块钱。如果没上大学的学徒工,第一年刚工作每个月是16 元。我哥哥姐姐文革后刚参加工作都是从16元挣起。

一直到春节,有春节供应,北京人可以买到一点新鲜的菠菜,韭黄等细菜。豆腐按本供应。北京人不储存大白菜是到80年代中旬以后吧。

我工作后,一到冬天顶着西北风沿着二环往北骑车回家,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情,我记得自己骑一辆二六飞鸽自行车,骑到大楼下刮风时能给从车上吹下来,只好推着往前走。

现在北京生活已经完全不是这样了。人似乎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