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症结之我见
文章来源: 山哥2009-02-12 02:31:27
最近民意调查结果令人耽心:超过2/3的日本民众对中国无好感,创30多年最
高,而对中国有好感的日本人士不到3成,创30多年来最低。
中国民众反日情绪同样高涨。去年年底回国,弟弟笑着告诉我中国流行一首
民间歌曲,最后一句歌词是:日本人说他们是人,全世界的猪都笑了。我笑
过之后,心里反有些沉甸甸的感觉。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中日关系是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中
日两国而言,可能都只比中美,日美关系稍稍次要一点。尽管10多年来中日
政治关系一直不佳,以前首相小泉当政时最为恶劣;但经济方面关系却日益
密切相关,日本一改8,90年代只对华贷款,不肯大量投资的旧辙,迅速成
为中国主要投资国之一。连两国间婚姻(主要是中国姑娘们嫁日本郎)也一直
在增加,每年已达万对以上。
中日关系症结何在?
一般认为中日两国围绕历史(包括靖国神社,教科书,南京大屠杀,慰安妇,
战争赔偿等),领土(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移民(中国留日学生及移民在日
犯罪等),经济(日本对华援助,毒饺子等),军事(中日军费开支,安保条约
覆盖台湾)等问题,摩擦甚多,很难解决。其实山哥以为,上述麻烦问题除
了确实的利害冲突外,也深含两国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引起的矛盾。
在我看来中日两国尽管“同文同种","一衣带水”,其实民族文化心理相去
甚远。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陆国家,农业文明悠久,
民族文化心理上比较浪漫主义,大刀阔斧,也有些粗枝大叶,眼高手低。
日本人作为一个岛国国民,人口密度极大,资源贫乏,灾害频繁,工业文
明历史较长,因此普遍具有现实主义,精雕细刻,免不了斤斤计较,瞻前
顾后。
举例来说,今年发生的“毒饺子”事件,引起了日本民众的极大恐慌,而
中国官方在事件发生后却显得多少有些漫不经心。这件事情严重伤害了日
本人对中国食品质量的信心,也对中国政府十分不满。
日元贷款问题。日本在2006年前的20多年里共向中国提供了约300亿美元
的日元低息贷款,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重点建设确实有所贡献。多数日
本人对中国政府很少宣传日元贷款的贡献十分不满。而中国政府和民众觉
得这点钱远抵不上日本侵华对中国造成的损失。何况只是贷款而已。
南京大屠杀问题。日本右翼死不认罪,中国民众极为愤怒。中国坚持超过
30万南京居民被屠杀,日方对此举国怀疑。即使那些反战老兵和左翼人
士,在愿意反省认罪的同时,也对中方数字的可靠性感到困惑。到底是30
万?13万?甚至只有3万? 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数据来源不愿深究,对日方
态度极为痛恨。
还有中日战争的细节问题。那份著名的“田中奏折”(要征服亚洲,必先
征服中国;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日方一直没有发现日文原件,所
有日本人即使左翼友好人士也不认为确有其事。而中国历史学者却一致
相信属实。
还有芦沟桥事变谁打响第一枪,日本人极力考证是中国29军。而中国学
者认为这个问题毫无意义。我曾与日本同学争论过此事。我说日本在77
事变前在华北加紧军事操练,大规模侵略中国已经是既定方针。没想到
日本同学却争辩说华北驻军是辛丑条约允许日本的权力,由于中国军民
特别是学生反日情绪高涨而刺激了日本军部的冒险。。。
中日两国互信基础也基本缺乏。中国人多数怀疑小日本死不认罪是不是
想再次侵略中国?日本人则怀疑中国强盛后很可能报复日本。
根本性的原因还有:日本希望在经济长期居于世界第二后,大幅度提升
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例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中国在国际
政治地位已经高于日本的情况下,经济地位日渐接近日本,引起日本的
恐慌心理。
日本人甲午以来对于中国人的优越感开始动摇。连那些嫁日本郎的上海
姑娘们也开始反抗,中日婚姻离婚率节节上升。
东亚未来谁主沉浮?
我估计10年之内,中国的汇率GDP也会大幅度超出日本,中国国力和文
明程度随之会大幅度提升。20年左右中国一定能演进出一套新的制度和
文明。到那时,日本才会对中国心服口服。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