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没大没小 vs 东亚人长幼有序
文章来源: 山哥2009-07-01 05:56:46
在西方生活的华人时常能够感受到东西方的种种文化差异,其中之一
便是西方人多少有些没大没小,而华人社会则是长幼有序。最明显的
例子是当我们的孩子遇上我们的华人同事朋友的时候,我们就让孩子
叫他们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之类。而西人同事朋友的孩子,在相同情
形下,就会直呼其名。
比中国人文化上更传统的日本人,韩国人,彼此之间对年龄的长幼之
分更加敏感。在澳大利亚留学时,我曾有过不少日本和韩国同学。他
们初次见面就要设法弄清楚彼此的年龄,以免唐突失礼。韩国同学还
告诉我,韩国语中有敬语,专用于长辈,老师之类。如果用词不当,
就会轻则惹人耻笑,重则冒犯他人,所以必须小心谨慎。

不但是语言称谓,而且行为也有很大差异。东方人讲究老成持重,为
老要尊。年长者,必须时刻为年轻人的表率,所以必须庄重持重。如
果表现与年龄不相称的活泼随便,就会被斥为轻佻,为老不尊。反之
西方人中大人扮小孩游戏,表情,行为模式的大玩童,老顽童甚多,
大家习以为常,老少同乐。

什么原因造成了东西方如此巨大的文化鸿沟呢?让我们追根索源来探
究一番吧。
东亚文化中,儒家文化是其核心。儒家强调祖宗崇拜,讲究长幼有序。
辈份和年龄,是尊重和权威来源的一部分。这也是“礼”和社会伦理
的重要部分。与此相适应,对老幼的行为也就有了相应规范。

西方文化里,基督信仰和圣经是社会伦理的主要来源。基督文化中,
对辈份比较随意。有时说基督是父,有时基督是兄,好像没有多大关
系。基督教会之内,大家不分年龄长幼,互称兄弟姊妹。行为方式上,
基督鼓励年长的人要向孩童学习,行孩童的样式,才是神所喜悦的。

而今东方社会孩子也日益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核心。成年人也越来越喜
欢孩童们的卡通和游戏等。世界是不是在走向大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