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 废品去换零花钱
文章来源: 山哥2009-09-16 19:28:17
生于六十年代山哥小兄弟,尽管温饱不成问题,可是要伸手向父母要
零花钱,可不太容易。那时的中国,小朋友过年,利市红包是没有的,
有一件新衣或一双新鞋就不错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去挣。回想起
来山哥和弟弟也算是生财有道。最主要的门路就是卖废品。

山哥的印象中,中国的废品回收业一向兴旺。山哥兄弟能向废品回收
店出售的东西还真不少呢。
大宗废品首先有旧报纸杂志。我们家上年的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参考
消息,还有红旗杂志,是我们的主导废品。可卖1毛3分钱一斤。可是父
母文革前订阅的<文史哲>,<历史研究>,其时已经泛黄,却舍不得让我
们去卖掉。
家里还有一些破铜烂铁也可卖废。
父亲杀鸡时,鸡毛可晒干后卖钱,公鸡毛可卖1毛钱,母鸡毛就贱多了,
就值3-5分;无论公鸡母鸡,都有一只鸡内筋,可卖两分钱。可惜这种机
会不是经常有。
牙膏袋和电池壳也可卖2,3分一只。电池壳可不容易收集,必须将电池
撬开将里面的炭棒和粉末倒出洗净,晒干后方可出售。
九岁那年,山哥一家搬到父亲家乡,洞庭湖畔一座美丽的小城。这里要比
资水边的母亲故乡富裕得多。柑桔是此地的特产之一,每年秋天山哥家要
买100来斤柑桔食用。
柑桔全身都是宝。柑桔皮,籽晒干后都可卖一两毛钱一斤。最值钱还是柑
桔皮上细细的桔络,把它们小心撕下来晒干,可是由废品店店员用小秤称
量,按两计价。
细细算来,山哥兄弟俩每年的卖废品收入,少则几元,多则达十元以上呢。
别小看这点来之不易的零花钱,它给山哥兄弟的童年带来了多少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