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清的感言想到的
文章来源: 晓青2019-08-01 12:42:37

最近,快要被人们忘记了的影视剧演员海清,几乎成了网络上的热点。因为她在青海西宁电影展闭幕式上的讲话。

 
海清的讲话我看到了,当时也觉得说这些干嘛。没想后来成了热点,而且很多网友给与了负面的评论。演艺圈被整顿了,一时间恐怕投资人少了,所以,原来那些身价比较高的演员接戏出现了问题。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电视剧火热,而有一批演员,演技好也好,一般般也罢,好像他们也是有圈子的,只要有某人的剧,差不多的那么几个基本都在一起,海清那段时间跟吴秀波经常一起演剧的,是不是吴秀波出事儿后她也受到了影响,因为他俩合作的比较默契,跟别人也许还差点。
 
海清的剧,看过不少《蜗居》、《心术》还有几部,但说心里话,我不大喜欢她,她演的不那么实在,总是给人假乎乎感觉。
 
有些演员需要好本子,但前提是要有演技,演技不怎么样的再好的本子和角色给了你,也难演得好。现在的演艺圈人才辈出,老戏骨不倒,新星不断涌现,虽然咱们不是都喜欢,但很多演员都看得出来,演着演着就成功了。
 
王志文、柳云龙、张嘉译、胡歌、靳东、王凯,还有很多很多的演员,开始演剧的时候真都不怎么行,但现在都成了明星。我看过他们刚刚演剧时候拍的电视剧,觉得特别招笑。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都需要成长的,需要时间来完成这个成长,演员也是一样的。但也有些演员跟普通人一样,怎么都成长不起来,或成长的过于缓慢。要知道演员,尤其是女演员,是吃青春饭的。很少有演员从年轻一直能演到老的。那些老演员,尤其是女性的,很多都是半路杀出来的。
 
这种现状导致中年女演员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海清现在这样的困惑。她还有几个当年的红极一时的演员,现在也有戏拍,但基本都是配角了。这对于心气很高的演员,能上不能下的来说,心里的不平衡也很正常。
 
要说有些时候,女人还真不能跟男人比,衰老过程和状况尤其是。有的男演员说女演员:“本来一起演情侣的,过了没两年,她就得演我妈了。”这话,虽然听着挺别扭的,但细想想还真是。
 
当然了,不是说中年演员就不能演年轻人了,有些演员还是可以的,但多数时候我觉得应当找合适年龄的演员演合适年龄人的角色。这个对一部剧来说非常重要。
 
蒋雯丽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演员,她的剧我看的特别多,但这两年再看她的新剧,就觉得她选的角色有点偏年轻,这样挺影响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的。当然,演员也要生活,不接戏,不赚钱没法维持原本的生活水平,这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很残酷的。
 
回想蒋雯丽跟王志文演的《黑冰》,再看看她演的《幸福来敲门》,都是她选择的角色特别合适。从《幸福来敲门》之后的剧,蒋雯丽选择的角色有些就觉得特别不适合她。
 
王志文的演技一直不错,但结婚复出后又演的就不如以前了。他不像陈道明,陈道明从《黑洞》之后拍了不少剧,虽然也是一看就知道这是陈道明,但都很好看,《中国式离婚》算是他的经典。那时候左小青好像还没那么有名气,那部剧里左小青演得也非常出色。
 
左小青的剧我看得挺多的,很喜欢。她复出后的剧依旧非常好,不得不说,她演技非常好,而且水平稳定。她演稍年轻点的角色就不觉得怎么不合适。
 
演员其实跟普通人一样,咱们身边的人仔细看看就知道,有些人20多岁显得不年轻,人家到了40多岁还那样,有些年轻时候漂亮的,到了一定的年龄突然就老了,脸一下就好像被什么抹了一把那样,松懈了下来,这样的变化就会让人觉得特别明显地见老。
 
最近在看《人到中年》被人称为新《人到中年》其实是2009年的一部老剧。冯远征和陈冲演的,陈冲的实际年龄只比冯远征大几个月,但剧中他们演夫妻,看着就觉得陈冲比冯远征大不少,外貌还是很重要的,陈冲的脸明显衰老了,虽然冯远征也比以前老了不少。这是十年前的剧,可想现在如果让他们再一起演就会觉得差别更大了,因为冯远征这十来年没有更大的变化,而陈冲还是更见老了。
 
海清不属于年轻显老而后来显年轻那一类的人,她属于比较显老的。近看她的脸也已经跟演《蜗居》时候完全不一样了。相比之下左小青就没有那么明显的变化。所以,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的角色。
 
其实咱们那种一个职业做到头的观念应当改改了。海清说,她们除了演戏别的都不会,只能逛街。其实不会可以学习,有了足够的经济能力,可以选择其它职业重新开始的。何况演戏还是没有演得很好,怎么能有资格要求导演、要求编剧给自己机会呢?
 
再说,跟胡歌比便宜和好用,这显得很没水平,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怎么能相比呢:)胡歌的演艺生涯刚刚开始,他已经火了,所以他说的便宜与别人认为的还不是一回事儿。有胡歌的剧一定好看,但有海清的就不一定,这就是差别吧。
 
现在的剧里年轻演员特别多,不是导演们喜欢年轻演员,而是年轻演员刚刚步入演艺圈,会用心去演,听导演的话,更重要的就是他们一定最便宜。几万一集和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或更高一集的支出,是不一样的。
 
演员要能做好角色转换,海清的角色转换做得非常不成功。要说角色转换,我觉得凯丽挺成功的,她从《渴望》里的刘慧芳,一下演了很多的恶婆婆,而且都很成功,说明她角色转换的能力强,演技好。她现在依旧很活跃,但不让人讨厌。这个很不简单。
 
别人不提就得了,海清自己还强调,她们基本没有傍大款,这个基本是怎么回事儿?从小苦到大,是所有演员,也是其他人的人生之路,演员们也没什么特别的,都是职业不同。就像陈道明批评年轻演员说的,在水里演个戏还得说吃苦了,演员就应当吃苦。
 
得说,后来的很多演员本身素质也有待提高。这是真的。
 
演员,是等着导演们选角色的,要让导演看到剧本就想到你才行,要让编剧想着为你在剧本里编一个专门给你演的角色才行。这样的演员不是没有,而是比较少。而且很多演员越演越不用心,以身价为基础,以身价为自己定位,这其实就跑偏了。也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寿命。
 
观众对演员们的挑剔,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好演员的不断涌现,演艺圈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属于正常现象,能保持自己地位不倒,保持自己不过早地过气,还得靠自己。傍大款能进入剧组,但走红还得靠自己。看多了影视剧,有些演员一眼就看得出来,是带资进来的,不管是傍大款的,还是有人脉的。
 
有句话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这里我们应当说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不是你演剧、有电视台播就一定有人追你的剧,更不见得你就一定走红。红起来靠运气、靠机会也靠能力和实力。
 
期待更多的优秀演员塑造更多的好角色,期待更多的优秀影视剧!
 
下边是中青报对海清的一个采访,分享过来。
 

7月28日晚,FIRST影展闭幕式上,海清颁完奖没有下台,而是突然叫住周冬雨别走,又邀请姚晨和梁静上台,然后看着手机发表了一长段关于中年女演员被边缘化,希望行业消除成见,给予更多机会的演讲。
 
海清要说的问题非常明白,也非常中肯,很多人为她的勇气点赞,但是同时,由于她的这段讲话中还有诸如“我们一直在坚持,基本上没有傍大款”“我们一定会比胡歌便宜,也一样好用”等等表述,引发很多解读,使得这番演讲最终发酵成一场由“中年女演员感言”引发的娱乐事件。
 
7月30日中午,海清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被问到此事来龙去脉时,海清反问“你怎么看?”然后不知是说给记者还是说给自己,她很小声地念叨:“挺冲动的哈。”她告诉记者,讲这段话之前自己并未与同台的其他女演员沟通过。
 
对话:
 
话在心里憋得挺久的,其实当时很紧张
 
北青报:为什么会想到在那个场合发表这样一段话?
 
海清:这个电影节的氛围很自由,是很多年轻导演私下交流的地方,我们一直在说创作上更加勇敢,我本身也是比较冲动,因为我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这话是我心里憋挺久的,我想说的,我就说了,就这样。
 
北青报:现场你是拿着手机读的这段话。讲话内容事先跟其他同台女演员沟通过吗?
 
海清:(笑)就是临时坐在底下,想说,就打在手机上的。当天胡歌开场特别精彩,你知道演员特别容易被点燃,一下就有表达的欲望了。我们几个(女演员)有个群,我在群里跟她们说一会儿叫你们上来。其实我也很紧张。
 
可能方式比较冲动,但希望大家听到我的声音。
 
北青报:有没有想过引起这么大反响,或者说一个人人都懂的道理为什么却演变成争议?
 
海清:我原先想的是,电影节像电影人的家,是一种类似家庭聚会的场合,我有这样的想法也很久了,私底下也跟很多演员交流,我觉得不是我的话别人也会说出来,只是碰巧是我。
 
至于不同的声音,我曾想到过就像水里扔一块石头,不可能所有的涟漪往一个方向走。这也是我扔石头的目的,我提出问题代表了一种声音。可能方式比较冲动,但我希望大家能听到我的声音,就会有更多人思考这个问题,期望对行业创作产生好的作用。
 
除了妈妈的身份,女人其他面我接剧本时看不到。
 
北青报:不同声音之一就是有编剧提出,中年女演员并非没戏演,而是都不愿意演妈妈,因为那样会失去“少女感”,这种状况直到《我的前半生》这类作品出来后才略有转变,你怎么看?
 
海清:我觉得这使问题跑偏了。其实从“国民媳妇”到“国民妈妈”,我这条路是非常顺风顺水的,我不愁戏拍,大把这样的剧本,而且说实话我不排斥,我不觉得演妈妈有什么丢人的。但是反过来,这些年拿过来的剧本,真的比较单一——女人在这个社会上除了妈妈她应该有很多身份,而且她不仅仅面对子女、家庭,也要面对社会,面对自己的人生、情感。这类创作,就是除了妈妈的身份,女人的其他面儿,挺遗憾,我接剧本时看不到。
 
北青报:很多人觉得你的演讲不应该“扯”上另外几位女演员,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就够了,你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
 
海清:我的出发点因为我们都是女演员,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是早晚的问题吧。其实我不太在乎对我个人的评价,也不是借这个事情炒作自己。我关注的点是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编辑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