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
文章来源: 晓青2021-04-03 13:26:55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清明时节了。

小时候的清明节,都是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烈士陵园,参观、瞻仰,回来写写作文。那时候的清明节,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严肃的,是一项政治活动。

后来长大了,慢慢地家里有老人离开我们了,这时候清明节的意义又多了一层,那就是要缅怀自己的亲人。

我家最早走的是爷爷奶奶,在北京生活的那些年,我每年清明节都会去八宝山给爷爷奶奶扫墓,买上点花儿,买点水果点心,默默地站在他们的墓碑前,回想着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默默地流着眼泪。

爷爷奶奶的墓地不大,墓碑也不大,用现在的话说,应当叫标准的吧。

最早的八宝山,群众馆人不多,也不规范,后来人越来越多了,就开始需要规划了,规划的时候,在北京的家人都去了。记得当时大叔说,咱们给达达和娘搬的时候得说话,告诉他们要搬家了。

那次搬家给爷爷奶奶换了骨灰盒,有了正式的墓碑。

后来我来到了美国。

我来美国的第二年,我外婆去世了,那一次对我打击很大,刚刚落地美国,人生地不熟,说心里话,还没有适应这里的生活。那时候国际长途费贵得很,自己还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打国际长途可以想说多久说多久。

我永远都忘不了,最后一次跟外婆通电话,外婆非常用力地跟我喊:“xx,外婆耳朵听不见了,我在上海很好,大家都对我很好,现在跟姐妹在一起,非常开心,跟小妹在一起快乐无比。外婆喜欢你!“听着外婆的话,我知道,我说什么她也听不见,于是只有两行泪一个劲儿的流。

外婆家姐妹三人,姐姐是大姨婆,妹妹是小姨婆。小姨婆早年去了台湾后来到了香港,等再见到外婆的时候是40多年以后了。

记得第一次她们见面是妈妈陪外婆去的香港。说实话,那时候我对几十年没见面的概念还不很清楚,就记得妈妈回来说,外婆见到小姨婆两人抱头痛哭。

因为那时候对我来说,分别、分离不过是去爷爷奶奶家住,或去外婆家住。没有现在漂泊、游子之类的感觉和体会。

最后一次见到外婆也是我出国前两个月,那时候国内刚刚有长假,过十一了,放长假,三天,我决定去上海看外婆,小舅舅给我买了卧铺票,那时候卧铺还是很贵的,要500多块一张票,我记得。

我离开上海的时候,外婆抱着小舅舅家的小狗,站在楼上的家门口,看着我,眼里含着泪,我那时候还不知道,那是我们的最后一面。

如果不是她手里抱着小狗,如果我不怕狗,我肯定会再跑上去跟外婆抱抱的。

那个小狗是小舅舅家的宝贝,记得第一天早上在小舅舅家醒来,我一睁眼看见它扒在我的床沿上,它是站着的,两只前爪子扒在床边,两个眼睛瞪得溜圆,看着我还呼呼地喘气。

差点没把我吓死。我太怕狗狗了,真的,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老远来一只狗狗,我马上汗毛竖起来,是不是叫毛骨悚然啊。

外婆没事儿就抱着这只狗狗,狗狗总是很听话地在她身上。我知道,它给外婆也带来过狠得多的快乐。

外婆走了在她90岁的时候,大姨婆走了,在她100岁的时候,她们俩前后脚。

姐姐妹妹都不在了,小姨婆回到了香港,那时候我们刚刚到美国,小姨婆曾经给我写信,曾经托人给我带钱,她告诉我,在美国过了三年就好了,慢慢就会好起来了。她说的对。

没有多久小姨婆也去世了,才70多岁。她的一生太辛苦了,颠沛流离,最后在香港有了自己的电影公司。

要知道走到这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在她后来回大陆探亲的时候,跟我们讲起来过,她起初创业的艰难,那时候根本不了解国外,只知道她现在不得了,等自己出国了,尤其走到今天才体会得到,她说的那些经历才哪儿到哪儿啊,她吃的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那时候国内还很穷,小姨婆每次回国都要带很多东西,也只是每人一件,因为家里的亲戚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都很穷。

转眼又是几十年,今天的这家人,可不得了了。就好像咱们现在回国,我从来不带什么东西的,因为真的没人需要。

小姨婆去世后,她女儿包机把她送回了上海,跟大姨婆、外婆一起葬在她事先买好的华侨公墓里面。他们姐妹又团圆了。

在美国的第四年,我第一次回国,我回到了上海,小舅舅小舅妈带我去了墓地,蹲在外婆的墓前,小舅舅拿出了准备好的祭品,还有钱、元宝,小舅舅告诉外婆我来看她了,还带来了美元。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老人们走了,再也看不到了。这对还活着的亲人们来说是很残酷的。真的。

从那以后,家里又送走了公公婆婆,大叔、大舅舅、小舅舅,还有大姑。这些我生命中的亲人,一个个都相继地离我而去。

回想起来现在依旧能感觉得到心里的痛。

人生无常,还有年轻的亲人也在今年年初丢下家人,去天堂与他妈妈团聚了。

从几十年前离开我们的爷爷奶奶,到现在,我从没有感觉这些亲人远离了我们,每每想起来好像他们都在我身边,那些有他们陪伴的日子,那些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还清晰地在眼前,好像就是昨天一样。

然而,看看自己的今天,回想外婆在我家的时候,比我现在还年轻呢,那时候她帮妈妈带我妹妹来了,我们家还在内蒙。

几十年的光景,我已经步入老年了,而老人们还停留在他们离去的岁月里。

故人留给我们的是挥之不去的清晰的记忆,而我们的未来呢?是不是真的能在下辈字还遇到他们,我们是不是还会记得彼此?

有人说,来生我们还会相聚,但也有人说,我们没有来生。

谁知道呢,所以人们都应当珍惜,珍惜眼前的日子,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因为未来对我们来说是未知的。

是啊,有时候想想都不敢相信,时间过得飞快。

我后来每次回国都第一件事儿就去八宝山看爷爷奶奶,拎上一桶水,拿上一块抹布,把墓碑擦得干干净净的,再摆上花儿和水果点心,奶奶喜欢吃苹果、梨,还喜欢吃北京的蛋糕。有一次我请了一个人,把他们的墓碑上的字重新描过,原来这都是我大姑父做的,他年纪也大了,每年跟大姑去看爷爷奶奶后来也很吃力了。

大姑曾经跟我说:“你每年回来都去看爷爷奶奶,在北京的人也不是都能每年都去的。”我离得远,只要回来自然得去看看,你们都在这儿住,随时都有机会。我这样说。

大姑的晚年,其实那时候我们看她还挺好的呢,她就开始安排后事,当时正好八宝山新规划,盖了一个塔(我还没见过),就是可以把骨灰放到那里的最底层,在上边有名字牌,到时候可以祭奠。大姑建议把爷爷奶奶深埋,当时家里有人也不太同意,觉得可以换个墓碑,再放些年,毕竟感觉还有人能走得动,到时候也有个祭奠的墓地。

大姑当时没有同意。

清明节到了,国内的亲人们开始祭扫了,但往年看似年轻的人,也都开始感觉到了艰难。一来家里故去的亲人越来越多,每一个墓地都拜到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儿了。

有人身体日渐虚弱了,有人关节不灵了,也有人家里既有父母也有兄妹都需要祭拜了,再加上亲戚的需要,就成了难题。

试想未来的独生子女们呢?不知道他们的先人是不是还能有人祭拜。

一早给朋友打电话,她正忙着呢,要包素饺子,还要准备很多祭品。明天一早3点要赶往墓地,说家里有讲究,要在天亮之前祭拜完。

这是兄弟姐妹多,这是老人信讲究。现在的年轻人三点可以不睡,3点起来赶往墓地祭拜,那个应当是不太可能。

昨天,大舅妈跟我说,她要去看大舅舅,要早一天去,免得大舅舅惦记着。她是过敏体质,医生不让她打新冠疫苗,我嘱咐她要戴好口罩。

小舅妈很讲究的,估计又得去庙里办一下。大舅舅、小舅舅都是因为心脏病突然离去的,他们给家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心痛。而现在想来,他们走得是很幸福的,一点罪都没有受。

人活着要幸福,走的时候也希望是这样的。

愿我在天堂的亲人们,这两天能感知得到他们还活着的亲人们在惦记着他们,想念、怀念着他们!

愿天堂美好,愿他们在天堂里幸福、快乐、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