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西欧 (一)
文章来源: 青竹叶2009-03-08 12:30:29
1. 旅行计划

08年3月7日至17日, 与先生同游了西欧四国. 这是我第一次去欧洲, 行前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3月上旬, 天气还很冷, 其实并不是旅游的好时光, 但是我们是趁先生的公务之便, 设计了旅行路线. 他在英国, 荷兰和比利时都有公事, 我们就停伦敦, 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 最后一站是巴黎, 从布鲁塞尔至巴黎的高速火车仅需1小时22分, 这一条旅游路线堪称理想又顺当.

旅行计划是从北卡Charlotte飞至伦敦, 再从伦敦飞越多佛尔海峡到阿姆斯特丹, 这一段飞行比坐火车便宜. 然后先生到阿姆斯特丹东面的Nijmegen附近办公事, 我则留在阿姆斯特丹观光. 再下来是我们各自坐火车去布鲁塞尔, 然后一起坐火车去巴黎. 最后从巴黎飞回Charlotte.

早春是旅游淡季, 飞机票还算便宜. US Airways飞往伦敦从巴黎返回的机票是$645. 从伦敦飞至阿姆斯特丹的机票是$65, 而在欧洲大陆的火车更划算, 从阿姆斯特丹到布鲁塞尔的对号入座的火车票是$41, 从布鲁塞尔至巴黎是$42. 尽管在美国买票要另付邮寄费$18, 还是很经济. 由于不开车, 从机场到市区, 还有市内交通, 我们都利用公交系统. 市内交通可以买几日通票或几张联票, 从机场到市区的交通不包含在内, 要另外买, 这些交通费用不便宜. 西欧城市的游览门票还算比较合理, 伦敦的国家博物馆都是免费的. 剩下的是食品开支. 西欧的食品价格本来就不低, 加之当时美金贬值得厉害, 在我们眼里, 餐点饮料很贵, 一瓶饮用水要卖3欧元. 有位先去过的朋友给我们传经, 他带去一个电热壶, 晚上在酒店里烧水, 凉后灌瓶, 次日带走. 他”领导管理”一个小小的group, 开始每人每天给3欧元买午餐, 3欧元只够在路边摊买根热狗或一块pizza, 遭到组员一致”抗议”.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 他们晚上在酒店内煮方便面, 吃罐头, 吃得津津有味. 其实中国人听了不稀奇, 中国人有的是省钱之道, 就是有钱也要花得值得.

尽管天气不甚理想, 尽管食品奇贵, 当时电视上播出美国游客甚至舍不得吃麦当劳, 到超市或便利店买餐点, 我们还是玩得很尽兴, 很有收获, 直到今天, 一年以后回想起来, 依然津津乐道这快乐又辛劳的十天旅行.

2. 马不停蹄看伦敦

从北卡Charlotte直飞伦敦的班机晚上起飞, 这一天是周五, 经过近8小时飞行, 于上午9点到达伦敦Gatwick机场。 这一程时间过得很快,深夜睏倦,打了两个盹就到了,比回中国可是轻松多了。 Gatwick机场在伦敦以南, 离市区约46公里,要坐火车进城。事先查好,坐Southern Rail的火车最好,与广告做得很大的Gatwick Express相比,Southern Rail火车虽然要停两站,但总运行时间一样,价格却便宜了40%。即使是经济的价格,也要9.5英镑。 我们的酒店订在Victoria Station附近. Victoria Station是火车,地铁和Bus 的 Terminal,交通便利,离旅游景点也近。到了酒店, 时间还早,只能让我们暂存行李,等待午后 再Check-in,反正我们已有计划,要去白金汉宫看哨兵换岗。白金汉宫离 Victoria Station 不远,步行去正好逛逛,熟悉一下环境。这一带街道狭窄,店铺林立,车多人多,十分热闹。刚从北卡乡下来到这国际大都市,睁大了眼睛看新鲜,还得注意前后左右当心车辆行人,不由兴奋起来,睡意也没有了。快到白金汉宫时,人更多,都朝白金汉宫走,有不少旅行团,也有大陆出来的。想来白金汉宫换岗是一大亮点,大家都是打听好了时间来的。

整套仪式倒也好看,但观众太多,看不太清,拥挤喧哗,典型的热门旅游节目。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广场上高高的胜利女神金像和维多利亚女王坐像,白金汉宫大铁门上金绿两色的王室徽章,威仪英武的警察和流光水华的高头大马。 看完换岗, 沿 Constitution Hill 街,穿过Wellington Arch,沿白金汉宫的围墙转了一圈,又进了 Victoria Station去吃午餐。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英国的食品贵。 麦当劳中的价格数值与美金差不多,当然是英镑,当时英镑与美金之比是1.90,难怪美国游客大呼吃不消。我同时也感受到伦敦的地皮金贵,Food Court 的就餐区很小,没有让食客用的洗手间,只有属于Victoria Station 的洗手间,要丢硬币,初来乍到,我还不知如何用呢。

地处好地段的酒店房间很小。我们订的是 Comfort Inn, 在三月旅游淡季,也要$100。酒店是老房子改的,走廊很窄,一辆手推清洗车就堵住了交通,无法拖行李过去。一进房间,先要找地方将箱子放下,打开箱子,似乎没地方安置生活用品,除了床,只有很小的桌子,桌子没抽屉。浴室里只能容一人进,Sink上搁小小一块板,一不小心就会碰翻放在上面的所有盥洗用品。和先生两人在屋里老是撞车,还要团团转找东西,因为它们都还在箱包里,拿出来没地方放。整个房间就是一个袖珍世界,你得小心翼翼慢慢行动,不然就会撞到门板。

在Victoria Station 里有 Travel Center,可以买到6英镑6张Bus 车票,比零售便宜一半。伦敦的地铁票较贵,坐Bus还可认路观市容,比坐地铁有看头又经济。第一次等 bus没意识到英国的交通是左行,我们等在了反向的车站上, 而Victoria Station这一带街道密集窄小又弯弯曲曲,来去的Bus常常在不同的街上,所以颇是花了番功夫才找到 Bus 站。其实天气好的话,从 Victoria Station走到 Westminster Abbey 很近,虽说有几站路,但站与站之间很短,而且走着去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拍Westminster Abbey两个巍峨嵯浩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尖顶。这次不巧, 威斯敏大教堂改了开放参观时间而没在网上更新, 我们错过了.
Westminster Abbey的对街就是伦敦的地标,大本钟和议会大厦。 议会大厦对外国游客在夏季开放参观, 其他时间只好看看外景. 在议会大厦的南面有一个公园,紧靠泰晤士河边,在河畔可以看到两边的威斯敏桥和Lambeth Bridge,还有对岸的伦敦千禧眼。伦敦几个有名的景点都在这里,但事实上在这里花的时间并不多,拍完照就可以了,照片很能代表伦敦。

从议会大厦沿议会街和Whitehall St 往北,就到了Trafalgar 广场,旅游书上介绍是伦敦游的出发地。这一段我们是坐Bus去的,到时已经天黑了。一下车,好气派的一个 Trafalgar Square !此时华灯初上,喷水池中飞雪溅银,大小喷泉都绽开怒放,争相斗艳,广场中央的纳尔逊立柱(Nelcon’s Column)耸入云天,环绕立柱的四个巨大的青狮铜像据说用被英国皇家海军打败的法国舰队的大炮所铸成, Trafalgar Square 和纳尔逊立柱就是纪念1805年在西班牙西南海岸Trafalgar角以西的那场海战。在那场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以27条军舰大败拥有33条军舰的法国西班牙联军。喷水池背后的国家美术馆是古希腊风格建筑,廊柱间的灯光将这座艺术宫殿打扮的通体透亮。广场上有很多人,有观光的,也有休闲的。广场分射出十几条马路,路上车水马龙,路边店铺比比,这样的热闹繁华又震住了我们两个北卡乡下人。可惜天色已晚,照相不很清楚,也看不清纳尔逊立柱的铭文和其他雕塑的说明,只能跟人群傻乐一阵。

从Trafalgar 广场再往北是中国城,计划就是去那里进晚餐。伦敦的中国城比较干净整齐,是一个旅游点。周六的晚上,街上人头济济,餐馆里宾客满座。我记得在那个香港茶餐厅里,我听不懂 Waitress说的“Five P”,waitress 当然也不知道我来自美国,还以为我根本听不懂英文。先生以前来过伦敦一次,告诉我就是“five pence”, 噢,原来到了英国也要再学英文。

那一晚出了中国城,到了Shaftesbury Ave, 一路上人群摩肩接踵,热闹喧哗,霓虹灯闪亮,这里靠近Picaddilly Circus, 离开SOHO也不远了,见到的人有不少成群结队穿奇装异服留怪发的,我们无意逗留,看到38路 Bus,知道是去 Victoria Station 的,便跳上 Bus回酒店了。

旅行路线


在白金汉宫等看换岗


换岗乐队


白金汉宫大门


Victoria Station


National Gallery


China 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