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不受补之迷:为什么有人吃东西会很容易上火
文章来源: 医者意也2009-04-12 19:27:25

中医最关键也最难的就是辩证,也就是分清楚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分清楚了用药就不会有大错,病情好转只是时间问题。一般来说,大多数病情都是虚实交杂,辩证和治疗就有点复杂。而如果病人只是虚的话,这对中医师来说其实是很容易处理的,因为所要做的就是温补而已。

可惜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即使是虚证,也有个虚不受补的问题。病人身体明明是很虚弱的,治疗原则肯定是要大补的,但奇怪的是,病人却经不起食物或药物的温补。一吃就反应大,如睡不着觉,长暗疮,长口疮等等。那就让医患两方都很头痛了,温补又不行,凉散更加不行。那到底要怎么样呢?

首先要搞清楚这种现象的缘由。虚证是确定无疑的了,补也是必须的。但要知道虚的本质是什么。虚的本质就是小肠缺乏火力,或简单的说消化能力不够强。没有身体虚弱的人是消化正常胃口好的。正常人的状态应该是水火交济。心火往下行,而肾水往上走。所以头脑发热被用来形容心火无法向下走的病态情形,头脑冷静则被用来心火和肾水相济会的健康情形。心火往下走就传热于小肠,小肠有了足够的热度,就能够消化食物。假如食物消化不够充分,就会形成中医所说的食积。食积就会产生内热,上攻头面,而造成上火的现象。所以,直观的解决的方法就是继续吃温补药,病体被温补到了一个程度后,小肠得到实质的加强,病人的上火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当然,方法还有很多,也可以先从加强脾胃消化着手,用中性的药慢慢治疗,如参苓白术散之类的药方,这样病人的反应就会比较平和。等到病人的耐受性增强了,再逐步加大温补力度,总而言之,就是要缓。

缓取当然是安全可靠,但缺点是时间会拖得很长,我估计会一般都要一两年的时间。病人也未必会有如此的耐心。做医生的很多时候被迫会采用快速见效的疗法。快速的办法还是有的,现在先卖个关子,等我有了更多是临床验证再说。